證監會公佈了一系列細則,從今天開始上市公司再融資全面放開了。
新細則主要講了下面幾條:
1.非公開發行股票的鎖定期從36個月和12個月縮短到18個月和6個月,定增價格從九折下調到八折。
2.取消創業板非公開發行股票連續兩年盈利的條件。
3.將再融資批文有效期從6個月延長到12個月。
4.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數量不得超過總股本的30%(之前是20%等於放寬了)
5.預計創業板尤其是主機板(中小板)實施註冊制尚需一定時間。
細則的推出告訴我們兩件事
一是上市公司再融資全面放鬆了要有活水來了
二是大家別擔心小股票不值錢,註冊制並不會那麼快來。
這個放鬆的意義等同於樓市放鬆限購限貸和下調首付比例。其實融資和再融資(定增、併購重組和可轉債)的放鬆一直是近年來我們產生牛市的基礎。
放鬆意味著我們在某個階段需要資本市場的直接融資(股票和定增併購融資)替代銀行的間接融資(貸款)支援企業發展。
畢竟銀行的間接融資是要還的啊,資本市場的直接融資可是願賭服輸不用還的。
要吸引大家買樓
自然是要放鬆限購限貸這些條條框框,讓吃瓜群眾加槓桿把樓市搞上去才有人進來搶。
下跌的時候誰會去買樓啊
以前我們總說上漲無房源,下跌無剛需就是這個道理。
大家回憶一下,前兩年樓市熱的時候大家都是排隊搶房,最近又還有幾個城市有人再搶房?
世間所有的道理都是相通的。
要吸引大家湧入資本市場,首先要做的自然就是放鬆規則。
把場子搞熱了有賺錢效應大家才會來嘛。
天天讓大家來場子裡支援直接融資,規則完全卡死沒有賺錢效應誰會來玩啊。
這就像八大胡同天天在門口喊著大爺來玩啊
場子裡一個漂亮姑娘沒有,進去花了錢還只能規規矩矩坐著喝茶啥便宜都佔不到。
等於想讓恩客把錢掏出來,又一點甜頭不給,哪個恩客是傻子啊
現在放鬆就是告訴你桌子上有肉,刀叉筷子都不用了,直接用手吃吧。
你說後面大資金願意不願意來。
太陽底下沒啥新鮮事兒,歷史就是不斷地重複在重複。
如果大家還記得2014年的那次槓桿牛是怎麼啟動的話,應該對上面的這些細則修改並不陌生。
2014年我們做了一系列併購重組再融資鬆綁的規則修改。
比如《創業板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暫行辦法》、《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關於修改的決定》就都是那時候推出來的。
這一系列辦法鼓勵完善了併購機制,想通過併購促進企業創新發展。
也標誌著對併購重組再融資的正式鬆綁。從這裡開始,一大波併購牛正式開始
一二級市場聯動也如火如荼的展開了
可能不少同學不知道啥叫一二級市場聯動
簡單說就是低價定增併購(再融資),市值管理,拉高股價,賣給散戶,獲利出局。
當然了,2018年你看到的商譽高企頻繁暴雷也是這時候埋下的種子。
引爆這些炸彈的額,其實是2017年開始的去槓桿導向下的再融資持續收緊。
你現在看到的放鬆,等於是完全改回了收緊之前。
細則主要通過放鬆再融資條件給大資金更多折扣,激發他們的參與熱情。
讓再融資的資金能更快上市交易加快流轉,讓股民出錢給上市公司發展支援實體經濟。
後面很可能出現的現象是:
中小創的資產注入熱潮再起
因為禁售期縮短,擬收購資產短期內快速釋放利潤或者“創造”利潤的動力大大增強
大股東合法對自家股票進行市值管理一二級市場聯動的風潮再起。
畢竟只要炒高股價,大股東用現金參與定向增發,短期內就可以拋售兌現利潤。
資本市場活水很重要,活水需要場外資金的進入。只要規則修改有明確的退出(套現)機制引發賺錢效應,後面場外資金都會瘋狂進入。
這對我們投機客當然也是好事,可以跟著大股東把錢裝進自己的口袋。
其實去年12月就在小圈裡也說過這個事兒。
當時講的是看圖說話創業板是所有指數裡最強的,資金開始轉向了。
後面也確實創業板走的最強!
-
1 #
-
2 #
為什麼我覺得是利空
-
3 #
利多利空讓週一市場說了算,我看是利空,因為擴大融資,放鬆了再融資標準條件,抽血呀。
-
4 #
會不會進入牛市,拿穩了
-
5 #
我個人理解“利空”不是當前國情的標準,如果股市利空只能讓市場極度恐,而且會產生讓外界國家搞亂中國國情!
-
6 #
簡單說就是低價定增併購(再融資),市值管理,拉高股價,賣給散戶,獲利出局。
-
7 #
利多上市公司,利空廣大投資者,完畢!
-
8 #
利空來了,解禁期縮短了,鼓勵大股東拋售股票,肉多狼少了!
-
9 #
樓市貸款放鬆使房子漲,股市再融資放鬆是吸資金使股票跌,你卻說會走牛說錯了。
-
10 #
擴大融資從來都是利空,你說的天花亂墜也沒用。中小企業不行了需要股民輸血增援,道理很簡單
-
11 #
上市公司也不算中小企業吧,上市企業還是最大的炒房團,得了,散戶骨髓又得給吸出來!
-
12 #
從去槓桿到現在的加槓桿加資金,股市的熊牛轉換就是這麼來的,把握機會,等待將來再去槓桿散場的那一天吧!
-
13 #
怪不得星期五大金融,證券有資金在買
-
14 #
利好上市公司,利空投資者!
要注重保護投資者利益,不要過分考慮融資企業的利益!這些年的苦頭還沒吃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