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從A股的歷史來看,每輪牛市啟動前,都有驚人相似的特徵。

總結了以下兩點:

三輪大調整以後的牛市起點

從1993年起的1558點到1994年的326點、2001年起的2245點到2005年的998點、2007年的6124點到2013年的1849點。

A股經歷了下跌a、上漲b再到下跌c的三波調整,之後就開始了真正的牛市。

今年1月4日A股下探到2440點,見底以後就說明A股已經完成了下跌c調整。那麼從長遠來看的話,現在市場正處於牛市的起點。

從波浪來看的話,自2008年1664點見底後,本輪牛市就已經啟動了,期間的4段行情也是相當波折與坎坷,現在正處於第5段,要創出歷史新高,必然會超過6124點,這是歷史的必然性趨勢,也是大勢所趨。

當下正處於底部確認後的二段調整

1994年7月A股見底以後,兩個月的時間反彈了727點,之後就為期了18個月的盤整,開啟了2245點的牛市。

2005年6月A股見底以後,三個月的時間反彈225點,之後就為期了3個月的調整,啟動了6124點的大牛市,至今還是新高。

2013年6月A股見底以後,三個月的時間反彈421點,之後就為期了9個月的調整,啟動了5178點的大牛市。

以上總結,A股見底後反彈的第一波反彈不超過3個月。而且高度越高,調整的時間就越長。

今年1月份2240點見底後,4個月上漲了848點,者也意味著,其後的調整也需要更長的時間。

也就是說,現在的A股,正處於底部確認後的二段調整中,可能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真正啟動牛市。

綜上所述,歷史驚人的相似,這三大明顯的特徵,意味著牛市離我們已經不遠了!

中國股市牛市的上漲空間到底有多大?

從過往的經驗看,中國股市的牛市往往最後可以上漲到平均市盈率25--30左右。2019年11月5日上證指數收於2991.56點,當日滬市平均市盈率為14.25。如果按照當前滬市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推算,未來上證指數將可以上漲到5200點--6300點的範圍內。不錯吧?其實,如果我們考慮到在中國經濟已經企穩,未來中國股市的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還將有所提高的情況,上證指數有可能還能夠上漲至6300點以上。也就是說,中國股市在未來會超越2007年大行情的前期高點,創造歷史新高。

其實,最近已經有一些保險公司的投資部主管在暢想2020年中國股市會出現一次大牛市了。請注意,筆者在本文中從來沒有使用“下一次牛市”,因為在筆者看來,中國股市已經身處牛市之中了,只不過現在是“慢牛”。既然是慢牛,那我們就要有足夠的耐心和信心。

記得股神巴菲特先生曾經多次表示,他對其夫人的投資建議是購入標普500指數ETF基金。筆者在此對讀者的建議是,現在就買入滬深300指數ETF基金,因為美國股市100年的經驗告訴我們,除了極個別少數的如巴菲特這樣的投資者外,幾乎沒有投資經理可以長期戰勝大盤指數的。

現在滬市的平均市盈率是14.25,仍然處於歷史低位。中國股市未來的發展空間還很大。希望您不要錯過擺在面前的機遇。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堅定地相信中國經濟的光明未來,並且與祖國一同成長!

牛市來了 , 我們該買啥?

歷史上股市牛市板塊啟動順序是什麼?回顧整個牛市,板塊輪動的順序:券商----題材股---小盤股(002開頭的)---有色、地產、煤炭資源(二線藍籌)---航空(一線藍籌)--------地產---銀行保險---鋼鐵、鐵路和兩桶油,股市開始趕頂的過程。熊市裡面,銀行最後的補跌,是底部快要到來的訊號。

1)行情起步:小盤業績優先股主力拉起來不費力,散步逐步進入的時候,主力開始套現出局;2)行情初期:題材股,二線藍籌這些股票價格適中,有好的故事開始講,於是開始輪番表演;3)行情中期:垃圾股雞犬升天,每天有無數個漲停,但就是自己賬戶裡面的不漲,此時最好的辦法就是堅持業績好點的股票捂著不動,總有輪著的時候。此時有色、銀行、地產、券商熱點頻現,每天覆盤比較;4)行情後期:權重股的拉昇和砸盤,這個快要視為趕頂或者築底的過程,一般3個月之內會見一個頂部或者底部。

有句諺語不知當講不當講:一根大陽線,千軍萬馬來相見;兩根大陽線,機構龍虎榜上見。沒有什麼熊市是不能靠大陽線終結的,如果不行,那就兩根。其實上面這句諺語後面還半句:三根大陽線,散戶追高不聽勸;四根大陽線,遊資砸盤說再見。所以如果這波踏空的就先不用急著進場了,如果牛市真地來了,那後面肯定還有很多進場的機會。

而牛市一旦確立,那麼表現最好的無疑就是券商板塊。但是券商板塊雖然爆發力強,但是持續性不強。到了牛市中後期表現最好的反而是次新股板塊。而到了牛市的末期,表現最好的再次變成了鋼鐵板塊。這裡面其實是有一些內在邏輯的,在熊市裡鋼鐵煤炭等板塊跌幅是比較深的,牛市初期的時候,資金會優先去挖掘超跌的板塊。一旦牛市確立,那麼就是券商的天下了。因為牛市來臨時券商業績自然就好,券商業績變好的預期使得券商股票大漲,券商股票大漲進一步推動指數上漲,讓牛市的感覺更加明顯了,這是一個良性迴圈。到了牛市中期之後,券商開始出現滯漲,資金就會去找股價彈性最大的品種,即最容易被炒的品種,那就非次新股莫屬了。

A股市場的變化與不變

對於A股市場來說,二三十年的歷史也一直在進行著從無序到有序的變化。從一開始的無理由爆炒股票,到後來的炒業績、炒題材、炒概念,再到現在的各類估值模型出現,合理化的定價方式誕生。不得不說,A股市場一直都在快速的進步著。這種進步是不可逆的,雖然每次牛市到來時,由於大量新手湧進市場會帶來市場的短期無序,如同前面說的王朝更替期間。但拉長時間看,越後面的時間想重新出現最初的那種無序的市場炒作環境是越來越難。

這兩三年來,許多以前通過一些獨門絕技賺了大錢的投資者都在感嘆A股市場越來越難做,其原因是A股市場變得越來越有效了,市場上送錢的傻子少了。而採用國外市場主流投資方法的投資者,在這兩三年卻收穫頗豐,市場給與了更先進的投資方法一份特別的嘉獎。

市場變得越來越有序之時,我們或許會發現,許多歷史上的獨門絕技都消失了,市場上只剩下唯一的一種投資方式。當然,我們的A股市場離那樣的一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各類的投資、投機方法還有許多年的生存空間。但有一個事實我們也必須重視,這兩三年來在市場上賺大錢的投資者,大部分採用了同樣的投資方式,那就是選擇高ROE的優質公司。當然,這一投資方法未必是未來的終極版本,如果大家都買高ROE公司,會讓市場上的高ROE公司出現恆時的高估值,未來的預期回報率未必能跑贏低估的低ROE公司。最終市場或許又會回到投資的本質,未來現金流貼現。如果有一天市場變得極為有序,或許市場會給每個公司非常合理的定價,以至於你不管買優質公司還是平庸的公司,未來的預期回報率都是一致的。

雖然A股市場的變化方向很明確,但資本市場畢竟是人的買賣行為,並不是科學,關於人性的東西,是亙古不變的。A股市場未來一定還會有牛市和熊市,也會有整體高估時期和整體低估時期。牛市可能來源於理性因素,比如經濟環境變好,企業盈利增加;也可能來源於非理性因素,比如投資者整體的樂觀情緒和貪婪,熊市亦然。如果我們能深刻理解資本市場的不變,有信心等待並利用好市場的極端情緒,或許能在A股市場達到高度有序之前,獲得超越市場的收益。

2020年,中國的經濟依然是很困難的,但也不會比2018年、2019年差到哪裡去,因為2018,2019已經很差了。每個行業的市場份額向龍頭企業聚集,依然會繼續。縱觀A股市場,大部分行業龍頭企業相對於二線企業的溢價還不算特別高,未來或許會延續溢價繼續增大的趨勢,這一過程是不可逆的。每一次優質白馬公司的中級調整,在長期來看,或許都是一次不錯的買入機會。

從操作上來說,我建議大家放棄過去多年的來總結出的一些偏門的賺錢方法,如果現在的市場證明這些方法已經不再有效了,不要去幻想市場會變化得讓它們重新有效起來,除非大牛市來了,無數新股民湧入市場,讓市場重新迴歸短暫的無序狀態。

基本面的實質性判斷疊加估值判斷

如果定性對了,我們要看估值,估值很大程度影響了收益和波動、估值越高可能收益就會降低,波動就會增大的。但是估值的高低不是靜態的,估值既和公司基本面相關,也受到巨集觀利率和政策的影響。

買股票的核心是公司,如果你確定公司好,那承受基本面的波動,承受估值還是利率政策的波動都是可以的,你看對茅臺,管他什麼塑化劑,三公控費,什麼餘額寶利率6%以上這些都可以忽略。

問題是這是事後鏡,堅持的人,倖存者偏差的概率一點都不小,沒堅持的人其實是正常的,是人就有人性,人性的弱點好多種,固執己見,患得患失,都是,結果如何有時候其實不以哪種弱點為轉移。固執己見可能對(錯),患得患失也可能對(錯)

你買了樂視如果固執己見那就成為灰燼,你買了茅臺固執己見就是夾頭典範。

特斯拉也是一個例子。

所以歸根結底我們要認清自己的弱點,儘量不要固執己見,也不要患得患失,表現出來的就是如果我們對公司的基本面的實質出現了嚴重的質疑,那還是得走,也不要在基本面沒實質問題時對市場的情緒和波動患得患失,同時得接受估值,利率,對我們的決策的影響。

所以投資的核心是基本面的實質性的判斷,疊加估值判斷。

(注意:以下圖片看不清晰的可以找我要高清圖片,這裡會被壓縮了)

1、股市導圖總綱

2、k線基礎

3、均線基礎

4、切線基礎

5、指標分析

6、選股方法

7、板塊輪動

8、統計分析

9、股市中的各色騙局

10、遊資高階戰法

​(由於系統自動壓縮圖片,想免費檢視本文高清原圖和遊資戰法祕籍,可以找我領取)

忽略主觀感受 , 追尋客觀真相

持有一隻股票,如果被套20%,一開始的痛苦很多人都可以承受,三五天後不能收復失地,就開始難受了,一個月後還沒有收復失地就痛苦了,儘管可能已經反彈了一大半;如果半年後還沒有收復失地,這種痛苦是與日俱增的,每天開啟賬戶,心底都有一個聲音在告訴自己:我太失敗了。實際上這時候可能已經只被套5%了,儘管相對底部已經漲了15%,帶給我們的感受卻比當初被套20%的痛苦還要煎熬。

這期間如果在虧20%的時候認栽出局,換了一隻股票,然後在新股票上開始持續產生收益,一個月後賺了10%,半年後賺了15%,心裡的自信又回來了,感覺輕鬆又愉悅:我還是有救的,努努力還是可以賺錢的。

以上兩種,其實盈虧是一模一樣的,心裡感受卻天差地別!

我們在做股票的時候要逆人性,就是要克服這種非理性的感受,承受住痛苦,認識到背後的本質。

相反的,如果持有一隻股票浮盈了20%,然後開始回撥,一個月後回調了一大半,半年後只剩5%的浮盈,雖然回撤也有點不開心,但想到總歸還有盈利,總體上還是可以接受的。

那麼假如A、B兩人,在初期,A被套20%,B浮盈20%,然後經過半年的時間,A逐漸爬升到浮虧5%,B逐漸回落到浮盈5%,儘管這半年時間A實際上已經產生了15%的收益,而B已經產生了15%的回撤,但總體上A是痛苦的,而B是愉快的。

人們潛意識下總是會追尋愉快的感受,排斥那些痛苦的感受。所以,A在股價爬升的半年裡面,每天都要一個聲音在告訴自己,賣了吧,賣了就解脫了。

我們說做股票,7份心態+2分能力+1份運氣,為何心態如此重要?當你內心不是足夠堅強的時候,你會遵從於內心的感受,而忽略掉更有意義的客觀事實。

職業投資者在增多

內股市30年來,已經有大批人近乎職業投資者,相對來看:50-60-70後年齡段成功者較多,他們進入市場的時間會比較早,九幾年進入的,兩千年進入的。80-90後的投資者最近也增多了起來,其中也有一部分重點關注於企業的內生增長而不是股價波動和市場。堅定的價值投資者已經很多。

同時,網路的普及方便了人們對價值投資的學習和交流(以前,很多人讀書(紙質),現在微信雪球更方便了,很多大V都做了很多的工作,且樂於分享。)(巴菲特和芒格的思維都有做細緻白話的解讀,讓人更容易理解),同時考慮到失業率的真實性,越來越多的人會參與到股市中,並新增一部分人價值投資者。

雖然,價值投資者在逐步增多,這是越來越成熟的一點,可是,畢竟市場還是由機構、遊資、散戶及外資險資等構成,投機者在市場參與者中佔比最大。所以,在未來的十年甚至幾十年,市場依舊會反覆震盪及出人意料。

不過,有一點是相對確定的:職業投資者的選股原則和投資策略會一直延續並進一步優化,也就是:\u0006價值投資者會鎖定未來10年穩健增長的優質企業,公司股價也會不斷上升。(說白了就是:價值投資者們,將繼續持有優質的標的,只要公司不變壞,同時,不理會市場的牛熊,及短期價格波動)

1)長期足夠“關注”股市的投資者,其中的一部分,才會較容易地領悟價值投資。

2)網路傳播的裂變催化作用,炒股刷雪球的越來越多,推動著價值投資者數量逐步增多。

3)真正理性的價投,不會再掉頭回去玩“投機”。

4)買入和持有看懂的好企業,會降低投資者的“焦慮”,更趨向於平常心,而“持有時間越長,成功的機率就越高”。

投資即風控

第一層風控:個股深研風控的第一層,就是對公司研究要深入,越深越好,研究要達到什麼程度?至少要能回答幾個問題:1、這家公司賺錢能力怎麼樣,我說的不是賬面有盈利,而是有實際現金流入的那種賺錢能力;2、這家公司所擁有的總資產裡面都是什麼,對應的負債如何,財務負擔重不重;3、這家公司的現金流是什麼狀況,每年經營能收穫多少現金,固定及無形要支出多少,多少用於理財,是每年在外面借錢呢還是每年都穩定支付股東股息;4、這家公司是做什麼的,在行業裡地位如何,行業競爭格局如何,競爭對手哪幾家,公司各塊業務發展如何,在總收入結構中呈什麼態勢;5、公司管理層是不是努力進取誠信務實,是不是死吹牛逼說得多做得少,願不願意給股東分紅。

雖然是第一步,但實際上大部分企業看一眼就不會再看了,不具備深入研究的初步條件。很多人給我留言“唐老師,有空幫我看看XXXX股票”,我一般不回覆,一個原因是,這個活太大了,我沒有空看,如果出於私交我幫你分析,則對我們的投資人不公平,因為這個時間我更應該花在基金管理上,為投資人謀收益;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執業規範監管要求,我不適合幫人分析個股以及推薦股票,如果有投資組合經理幫你分析或推薦個股給你,我有一個推斷,他應該不是一個合格的執業經理。

第二層風控:股價低估在解決了第一步公司質地要好這個問題後,我買入股票的習慣是,買入的那一刻,公司至少要有40%以上的上漲空間,多長時間會實現這個收益呢,我希望是一年內實現,如果一年內沒漲那麼多,一點都沒漲甚至下跌,那這個潛在收益漲幅會累積到下一年,不要緊的,股市的主題是迴歸。比如格力18年跌18%,19年就漲92%彌補了跌幅。我現在持倉公司,目標收益基本在40%—200%,但千萬不要認為,我這個目標收益一定或永遠是對的。之所以苛求自己要買得便宜,是給自己留有空間,好保護自己,萬一太樂觀或算錯了賬,打個折扣也仍然是便宜的。

第三層風控:倉位控制理論上講,研究越深、潛在獲利空間越大、越有把握的公司,要配置越多的倉位,那配多少才叫多?配多少叫合適?做資產管理時,不能像個人投資者那樣,逮到一個有把握的公司就梭哈,在所有人想著最大獲利時,我們更要想著如果出事,損失會有多大,這個損失能不能承受。因為再好的公司都有可能遭遇“經營意外”、“行業政策擊打”、“市場錯判”、“經濟危機”、“國際動盪”。所以結果就是,我們不要在一家很喜歡的、認為質地非常好的、有很大上漲潛力的公司上配置特別多的份額,以防止出現隨機性意外。當然也不能配太少,盈虧同源,配少了對業績提高沒意義,也辜負自己花那麼多時間研究。這就有了第三層風險防控,個股的倉位控制。我習慣給潛在上漲空間有100%的公司配7-10%的倉位,給潛在上漲空間有50%的公司配5%倉位,空間在40%以下的公司基本就不新配。一般我會嚴格執行倉位制度,但遇有特殊情況時我會見機行事,比如有時獲利空間50%的公司我也會配10%的倉位,主要原因是,除了可以獲得50%低估收益,我還想吃它後續的合理持續增長,關鍵是這個後續的持續年化收益要比較確定、比較可觀。有的同行投資經理配了錯誤的公司,比如配了康得新或者東阿阿膠,我們先不評價他基本功如何,產品最終也消化了這些投資失誤,主要是這第三層風險防控發生了作用。

如果想學習方法,歡迎留意筆者的公眾號:股海戰艦(yk60169),每日圈子更新熱點板塊訊息,探討交流炒股技術,分享盈利模式!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打新股為什麼總是不中籤,如何提高新股中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