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2月2日,深圳公佈了2020年GDP的資料:總量2.76萬億元,同比增長3.1%。客觀而言,深圳在疫情之下取得這個成績,很不容易,可喜可賀。

深圳2020年GDP資料

不過從增速來看,在GDP前十強城市中,深圳作為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城市,作為中國房價最高的城市,增速至少落到了重慶、成都、杭州、南京的後面。

而且深圳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下滑明顯,人口資料再添變數,大灣區的競合局面將持續明朗化。

收入增長1.5%,二手房漲14.1%

毫無疑問,深圳依然有錢:

截至2020年12月末,全市金融機構(含外資)本外幣存款餘額101897.31億元,比上年末增長21.4%;金融機構(含外資)本外幣貸款餘額68020.54億元,增長14.4%。

但深圳的消費在下降: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664.83億元,比上年下降5.2%。雖然有關方面強調,深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在全國城市中位列第五,位列上海、北京、重慶和廣州之後,這一名次相比於2019年進步了2名。

這裡面有什麼“秘密”?有兩個重要的因素在其中起了作用:

其一,深圳的高房價擠壓了消費力。

證券時報·資料寶追蹤的《2020年316個城市房價排行榜》資料顯示,2020年12月底,深圳二手房均價同比上漲超34%,站穩8萬元大關,蟬聯全國榜首的同時再創歷史新高,均價比北京貴23236元,比上海高近50%,2.2倍於廣州,2.6倍於杭州。

與此同時,我們發現深圳人近年來的日常消費購買力在下降:

2019,深圳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582.85億元,比2018年增長6.7%,到了2020年因為疫情,下降5.2%。

2019年,廣州的這一增速是7.8%。同樣因為疫情,2020年,廣州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218.66億元,同比只下降3.5%。總量比深圳高,但是降速比深圳低1.7%,廣州顯然更有韌性。

消費資料比GDP更能體現生活的幸福指數:有沒有錢買東西,敢不敢消費,當然是幸福指數的一種體現。

深圳的消費特點是:塔尖的一小部分人特別有錢,什麼都買得起,什麼都敢買。但是相當一部分白領、藍領被高額房貸、房租壓著,不敢消費,超級節儉。

深圳羅湖

這裡可能有人會提香港因素,說一部分深圳人去香港消費了,本地體現不出來。錯,2020年,由於疫情的原因,香港深圳來往不易,深圳人其實減少了去香港消費的力度。

塔尖收入的深圳人拖不動消費這輛大車,他們畢竟人數有限。

2月1日,國家統計局深圳調查隊釋出2020年深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資料——64878元,比上年名義增長3.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5%。房價大漲,收入增幅遠遠落後於房價漲幅,實際上意味著購買力下降。資料很清晰:2020年,深圳人均消費支出40581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下降8.0%。

當然有疫情的影響,但是和房價大漲產生的剝奪感相比,疫情影響不值一提。

再看一個權威資料:國家統計局釋出的2020年70大中城市二手房資料顯示,深圳樓市全年上漲14.1%,成為70城中唯一一個漲幅超過10%的城市。

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1.5%,二手房平均漲了14.1%,有些片區樓盤漲幅更是超過50%,不省錢還能如何?結果就是人均消費支出實際下降8.0%。

如果按照證券時報·資料寶的資料,則是:收入實際增長1.5%,二手房平均漲了34%。

總有一個數據更接近真相。

人口資料不如消費資料真實

其二,深圳的人口總量可能在下降。

深圳的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下降,還有一個可能的因素,就是實際在深圳工作、生活的總人數在下降。

從公開資料來看,從2017年起至2019年,深圳的常住人口的增加呈現逐步下滑的趨勢:這三年,深圳常住人口的增量分別是62萬、50萬和41萬。

2019年,深圳常住人口增量與廣州只有1萬人的差距,而杭州則以55.4萬狂甩深圳14萬人之多,這是歷史上的第一次。

2020年,杭州的經濟增速又超過深圳,而杭州的房價遠低於深圳,杭州還是數字經濟非常發達的城市。深圳有騰訊,杭州有阿里巴巴。杭州還在拼命賣地,連續幾年成為賣地收入冠軍,而深圳的土地存量少太多。

2020年,杭州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973億元,下降3.5%,降速與廣州一樣,但是比深圳領先1.7%。

深圳的戶籍人口在增加,其中一些是本來就居住在深圳的人,還有應屆大學生以及借落戶拿房票的炒房客。深圳實際的總人口應該在下滑,當常住人口的增量下滑之後,高房價又形成逼出效應,一些常住人口被迫離開深圳到廣州、東莞、惠州等地安家落戶,這樣的案例比比皆是。2020年的這一波房價上漲,使得更多沒有買房的深圳人心生退意。

統計局資料:從2018年到2019年,深圳移動網際網路使用者少了460萬。

第一太平戴維斯監測資料顯示,2020年四季度深圳甲級寫字樓空置率升至28%,是四大一線城市中寫字樓空置率最高的城市。新增供應持續井噴一直被視作空置推高的主因之一,當然深圳的淨吸納量還不錯,但還是頂不住空置率一路走高。空置率高企導致深圳寫字樓租金也逐年走低也是事實。

深圳寫字樓空置率

不過,從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下降過猛到深圳常住人口增量下降,再疊加移動網際網路使用者少了460萬等因素,趨勢很明顯,深圳的實際人口總量很有可能是在下降的。

消費資料最真實,有些人的戶口在深圳,但是人在海外或者外省,拿個戶口就是為了炒房。

所以,人口資料還不如消費資料真實。

千萬不要以為常住人口增量下降沒什麼大不了,更不要狂妄到認為只需要精英到深圳,非精英去其他城市,常住人口增量是城市活力包括房價的重要支撐。

深圳

深圳的某些片區被不少人視為“矽谷”,那麼,矽谷近期發生了什麼?

特斯拉、甲骨文以及一批科技公司正在逃離矽谷,無獨有偶,舊金山的租金下跌,辦公室空置率飆升,是多年來未遇到的“怪現狀”,與深圳何其相似?

深圳在科技方面的最有力競爭者可能是杭州,正如很多矽谷大佬投奔德州,深圳未來要面臨越來越猛烈的來自長三角的挑戰。

杭州人口已經過千萬,杭州有足夠的土地,杭州有卓然於群的數字經濟和大批的人才,而且杭州是浙江省會,有“強省會”風潮之下的天然優勢,杭州還有足夠的籌碼和中國GDP第一城上海談合作。

深圳消費資料一出,大灣區趨勢再變

2019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推出的時候,我們清晰看到如下表述:最佳化提升中心城市。以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為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繼續發揮比較優勢做優做強,增強對周邊區域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

香港

但是,香港由於目前的情況(相關資料請自行查詢),實際上在短期內無法和內地城市完全實現同步的經濟運轉,澳門情況略好,不過也面臨差不多的局面。那麼,大灣區的中心城市廣州、深圳就要承擔更多的重擔。

未來怎麼幹?其實在廣東省層面已經想得很清楚了——“雙區”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支援深圳建設先行示範區)和廣州、深圳“雙城聯動”是重點。

現在由於香港的特殊情況,以及廣州在經濟資料上的逐步上揚,廣州正在逐漸拉近自己與深圳在經濟總量上的差距

2019年還有超過3000億的差距,2020年只有2600億的差距。

看看增量,2019年廣州的GDP實際增量(修訂後)以及2020年的實際增量也非常可喜。

活力廣州,大勢已成。

廣州南沙大橋

而且佛山也交出了不錯的成績單:2020年,佛山全年地區生產總值達10816.47億元,增長1.6%。佛山增速超過東莞,東莞2020年的增速只有1.1%。

東莞在高房價方面正在復刻深圳,而且佛山的土地面積還遠大於東莞。

站在大灣區地圖前,我們看到:

大灣區的發展重心正在逐漸北移。這裡面有香港的因素(不多談,你懂的),還有國際形勢的因素。

國際形勢方面,大家都很清楚,還是相對緊張的。在這種情況下,有傳統商貿底子的城市和交通樞紐中心是最受益的。

“內迴圈為主、國內國際雙迴圈”大背景下,意味著傳統意義上的較多面向內地的商貿城市、製造業大城會更多獲益,相比東莞、深圳,廣州、佛山兩座城市這方面的屬性更多一些,當然廣佛在外貿方面也很突出。

廣州作為華南的交通樞紐中心,在“內迴圈為主”的時代,實際上是把住了流量的閥門,而且廣州很清楚流量意味著什麼,所以在“十四五”規劃中,把打造“樞紐之城”放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交通樞紐意味著成本低,更方便,更快捷,這在賺錢不易、重視成本的年代非常重要。

而且廣州在科技創新方面正在猛追深圳,“十三五時期”,廣州的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增幅居國內主要城市首位,而且已經佈局建設廣州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南沙科學城、中新廣州知識城、廣州科學城“一區三城”,高新技術企業從1919家增加至1.2萬家。

所以,廣州說“我還要做創新之城”。

廣州在短期內想在科技方面超過深圳固然不太可能,但是可以不斷縮小差距,而且廣州的優勢也是深圳很難在短期內超越的,即文化、教育、醫療的優勢。

廣州還有一柄“利器”是深圳沒法應對的,即一線城市中相對適中的房價,這意味著成本低,更易於吸引人才。

而這一切都發生在整個國家的人口“老齡化”加速的局面之下,人的年紀越大,越注重安居樂業,越注重醫療文教。深圳正在投重金全面增加學位,全面提升醫療力量和水平,但是,高房價這個坎如何邁?真要學新加坡?

所以,深圳很早就說了,大專畢業就可以來落戶。

廣州直到去年年底才放開幾個區的大專人才落戶,真正核心的幾個區並沒有放開。廣州為何如此淡定?因為要論“搶人”,我的房價只有你的一半,我不著急,時間在我這邊。

廣州和佛山也在加速一體化,按照規劃,廣佛兩市軌道線未來將達27條,文化上的認同感,交通上的便捷性,產業的互補與良性競爭將使得超級“廣佛市”有機會邁上新臺階。

和網友們在網上激烈爭論不同的是,廣州和深圳未來是合作大於競爭的關係:

對於廣東省來說,廣州和深圳都是中心城市,有了“雙區”建設和“雙城聯動”的頂層設計,就意味著資源融通、區域規劃、產業分佈需要站到大灣區的盤子裡來考慮問題:哪些產業適合放在哪裡發展,要給什麼政策、人才、資源的支援,是一個協商和互動的過程。

隨著軌道交通把廣深佛莞更加緊密地串聯在一起,由於市場的力量,城市之間的無序競爭會越來越少,但是產業合作會越來越順暢、高效,因為只有順暢和高效才能賺到錢,大灣區都是聰明人。

不過,兩件事情是確認的:

深圳以前那種過度重視經濟發展,在民生建設上投入不足的局面結束了,這其實也意味著深圳的現有模式摸到了“天花板”,人們會用腳投票。深圳也在努力改善目前遇到的問題,包括在強力調控樓市。

大灣區經濟發展重心“北移”不可逆,這是世界局勢、國內情況、灣區形勢以及成本增減等微觀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廣州是其中的受益者。

9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華為高管人員畢業院校及學歷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