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2020財年Q3財報釋出後,阿里巴巴分析師會議上有很多人關心疫情影響、本地生活服務、財年最後一個季度(即當前季度)的增長預期、營收恢復曲線等。這次的關注點非常集中。

公司CFO武衛給出的下一季度營收增長預期可能會較大幅度下降,淘寶(CMR,即財報中的客戶管理收入)、天貓(佣金)、本地生活業務甚至可能出現同比負增長(negative revenue growth),“但現在判斷為時尚早”。可以說,疫情影響是肯定的,這屬於不可抗力,而且自然年一季度是電商類企業的最淡季。但需求還在那裡,只是暫時被限制住了。

有分析師問,疫情過後的營收恢復曲線是V型還是U型?(這意味著恢復速度上的差別)阿里的張勇說,這取決於疫情持續的時間,持續時間越長,後邊越需要時間恢復商品供給與物流供給。但他樂觀地看待,報告期內有60%新增使用者來自低線市場,越來越多的新使用者正學習用電商購買食品、生鮮和生活必需品,他認為疫情結束後這部分使用者會形成這種消費習慣。

所以,一個客觀的視角是必要的。阿里成為觀察國內電商在疫情下表現的重要視窗之一,在網際網路業務中,電商算苦差事,依附在商品流動鏈條上的各業務都會受到疫情影響;也應看到,當人們擔心去超市採購的風險時,本地配送服務凸顯出的社會價值,這也可能是一次機會,生鮮供應鏈與配送做得好的平臺,會收穫使用者的心,提升平臺黏性;此外還應看到阿里聯合螞蟻金服針對疫區、客戶提供的幫扶。本著這個思路,下面來看2020財年Q3業績中的幾個關注點。

1. 核心增速。廣告(即CMR)和佣金這兩項是阿里最核心的收入來源。報告期內這兩項在總營收中的佔比已下降至52.4%,2018年同期佔比為59.5%,失去的這部分份額主要是被自營業務的快速發展搶走,比如盒馬、天貓超市、合併了考拉後的直接進口業務等。

目前阿里的整體營收同比增速、核心電商同比增速均是38%,其中廣告增速23%,佣金增速16%,這是其佣金增速首次降至20%以下。同時,與佣金相對應的天貓實物商品GMV銷售額增速為24%,與16% 相比,說明佣金的貨幣化率下降了,這主要是商家政策導致的。至少最近一年,阿里針對FMCG(快消品)、數碼等品類中業績做得好的商家持續給予佣金上的優惠,該報告期所在的雙十一期間更是大幅優惠。結合阿里最近一年在招商與業務上的風向,我猜測享受佣金優惠政策的商家可能主要以國內外超大牌快消3品、化妝品品牌商為主。

CFO武衛稱,佣金優惠政策會持續下去,並考慮擴大到其他品類。

在佣金增長放緩的前提下,核心電商仍能實現38%的增速,主要是自營業務(128%增速)、菜鳥(67%增速)、本地生活(47%增速)對此貢獻較大。尤其是自營業務,它在總營收中的佔比已從4Q18的10%提升到4Q19(報告期)的16%。

2. “自營”EBITA虧損收窄。這裡用財報截圖拼了一張表,來看一下剔除了利息、所得稅、股權激勵、無形資產攤銷後的EBITA利潤情況。報告期內的經營利潤(不算股權投資、非主營業務與利息帶來的損益)是395.6億元,加上股權激勵、無形資產攤銷、商譽減值這些非現金科目後,調整後的EBITA是506.6億元。這指的是阿里全部業務。

表中另外給出了調整後的核心電商EBITA利潤,即580.75億元,因為這是在506.6億基礎上剔除了雲端計算、文娛、創新業務的虧損,所以核心電商EBITA有所增加。

再往下看,在核心電商基礎上再剔除本地生活服務、新零售、直接進口、Lazada電商、菜鳥的影響因素(這些業務目前是虧損的)後,基於純電商(marketplace-based)的EBITA增加到了663.7億元。對於剔除掉的這些業務(紅色圈內),在本季度是82.96億元,2018年同期是82.24億元,基本沒變,考慮到這些業務同比增速較快,相當於這些業務的EBITA虧損是在收窄的。至於其中哪些具體業務的虧損收窄了,僅憑這些資料還不能判斷。

3. 菜鳥與雲。雲端計算在報告期內首次實現了單季度營收破百億人民幣,並保持62%同比增速,增速仍在全球大廠商中領先。疫情下的大規模遠端辦公,以及線上教育、線上娛樂、直播等平臺的業務量激增等因素,讓一些公司產生了伺服器擴容的需求,對雲端計算是利好;但另一方面,疫情可能會限制阿里雲實地拓展大客戶的出差頻次,這可能是不利影響,但總體上雲端計算比較穩。截至2019.12.31的9個月資料顯示,阿里雲把股權激勵、無形資產攤銷這些非現金項“加回去”之後,經調整的EBITA margin(EBITA利潤率)是負的4%,正接近EBITA視角下的盈虧平衡。

菜鳥由於是整合社會化物流模式,目前這些快遞公司已恢復的運力不到平時總量的20%,加上看不到疫情短期內平息的可能性,菜鳥在當前季度的業績預計會受到不小的影響。

但在報告期內,菜鳥營收增速為67%,營收超過75億元,表現出強勁的動力。至於為什麼菜鳥財務上表現還可以,但實際將受到疫情的影響較大?CFO武衛解釋稱,主要是菜鳥前期表現不錯,一些技術產品開始收費,末端最後一公里(比如菜鳥驛站)營收增長較快;而且菜鳥是合併進集團的公司,它與天貓、天貓超市的公司內部之間的交易並不體現在收入一欄。言外之意,天貓、貓超因疫情而減少的與菜鳥之間的交易,不會體現到報表中的菜鳥營收上。

4. 費用率。如果將統計週期拉長到連續10個季度以上,阿里在成本(cost)與費用(expense)這兩項上表現出的特點是,隨著新零售的投入持續擴大,整體毛利率被拉低,成本與收入比有所上升,但費用率(三費/營收)一直控制得相當穩定,大致浮動在25-29%。該報告期內也符合這種走勢,成本與收入比為60%,處於歷史高位,費用率為28%,與歷史持平。

與FAANG等國際大公司相比,阿里的利潤能力一直是很強的。利潤來源於營收,在疫情影響後續季度營收的預期下,公司很可能會參照以往十分穩定的費用率水平去調整費用支出,以保證利潤水平。在研發費、市場費、管理費這三項中,最有可能控制的應該是管理費用,比如在疫情下減少員工出差與行政會議成本;其次可能是營銷費用,與其在低靡的市場環境下保持投放,不如等到情況好轉後加大投放,預計會在2020年中。

受疫情影響,阿里的緊日子可能只是暫時的,它在報告期內產生的經營現金流為965億元,是2018年同期的接近1.5倍,再加上港交所二次上市因素,使得報告期內產生的融資現金流為613億元。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智利的比特幣場外交易量達3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