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資本創始人徐新在2015年的一場公開論壇上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網際網路風生水起,但只佔了整個社會零售銷售總額的10%,那90%你還沒撈著呢,那90%就是生鮮。電商還有最後一個堡壘就是生鮮,你拿下了生鮮就能拿下天下。”
在2019年之前,生鮮一直被認為是電商領域的最後一片藍海。以盒馬鮮生為主的生鮮電商平臺開始試水新零售,蘇寧、京東、美團等頭部網際網路企業紛紛持重金進入這片藍海市場,無數資本裹挾創業公司湧入,但是近年來,無數資本爭相湧入這塊堡壘。但是據網路可查統計資料顯示,全國4000多家生鮮電商企業中,只有1%盈利,4%持平,88%虧損,剩下的7%是鉅額虧損。美團小象關店、10億估值獨角獸“鮮生有請”暫停營業、“迷你生鮮”欺騙消費者,“呆蘿蔔”資金週轉困難,一系列雪崩下的資訊,讓我們看到了2019年的生鮮電商企業的困境。
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來襲令不少傳統行業的發展舉步維艱,但似乎給陷入資本寒冬的生鮮電商帶來了一線生機。
2020年的春節,對於所有中國人來說是一個畢生都無法忘記的一個春節。突如的疫情打亂了所有國人的生活步伐,也極大程度上改變了人們日常生活的購物習慣。疫情也同時為本來已經陷入資本寒冬,市場困頓的泥潭中的生鮮電商看到了巨大商機,並蜂擁而至,獲得一次絕佳的突破的機會。在這裡,筆者摘抄一份來自網路的可信資訊:
微信小程式官方資料顯示,從2020年除夕到大年初七,小程式生鮮果蔬業態交易筆數增長了149%,社群電商業態交易筆數增長了322%。而在整個春節期間,京東到家的銷售額較去年同比增長了510%;盒馬鮮生的網上訂單數量較去年同期激增了220%;每日優鮮平臺在除夕到初四的實收交易額較去年同期增長321%;叮咚買菜的除夕訂單也較上月漲超300%。
逆勢增長的資料背後,是生鮮電商突然迎來的“另類”春天。本次“戰疫”起到了非常巨大的幫助作用,線上生鮮確實解決了使用者不方便外出買菜的問題痛點,很大程度上減少了人們日常外出採購被病毒感染的風險與機率。在絕大多數人的手機上的微信群、朋友圈中的城市內小微商,在本次生鮮電商活動中也起到了很大的推波助瀾的作用。
那麼,是不是生鮮電商就會藉助本次“疫情”的東風,成為03年的非典成就了淘寶、京東一樣的歷史機遇呢?我想未必,甚至如繁華背後的曇花,溫暖和煦的Sunny下,枯萎消亡。
首先,對於生鮮類商品而言,如何保證其“鮮”的特性,是一個非常難以解決的體驗感極強的問題。生鮮類商品,本書屬於即時性快速消費農產品,從農家菜地,或是規模型種植基地採摘下來——挑揀——冷鏈運輸——集中倉儲——上架銷售(或平臺)——門店銷售(或訂單配送),是一個非常講究時效性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只要有一個環節稍出一點錯,都會導致後續的環節出現延時。生鮮食品延時後的最大糟點,就是不再“新鮮或變質!”
對於這一點,相信絕大多數的朋友都會有過體驗:買幾個蔬菜或水果,放到家裡1——2天之後,就會感覺顏色不新鮮了,或者口味變差了等問題出現。有的人會選擇扔掉,重新來買;有的人會選擇湊合著吃掉,但是消費的體驗感會變差。體驗感,是人們消費生鮮類產品最大的要和痛點。因為生鮮類農產品完全不具備工業品(如冰箱、洗衣機、過時的衣服等等)那種可以一次性生產,幾年甚至十幾二十年的持久保質期,保證產品在未經使用前不會出現破損情況出現,可以利用各種營銷手段進行促銷,儘可能收回產品成本。而生鮮產品,一旦因為不夠“新鮮或變質”,就很難進行二次促銷銷售,更多的是扔到垃圾桶處理掉,直接對企業或生鮮從業者造成巨大的壓力。
其次,是人們對生鮮食品的現場體驗感。相信絕大多數去過農貿市場或菜市場的朋友都會做過一個動作:挑挑揀揀!對,這就是人們購買生鮮食材的一種消費習慣。人們在購買過程中對生鮮食材的品質、大小、新鮮度、成熟度、色澤、是否衛生乾淨……等等諸多的要求挑剔,和每一個人在心中對食材“好”的定義標準都千差萬別,甚至沒有哪兩個人會有完全一致的思想行為,所以才會去在這些商品中進行挑挑揀揀。
這種不一而終的判斷標準,會直接影響生鮮電商平臺配送到使用者手中的產品“好與不好”的判別,繼而形成對生鮮平臺的信任危機,更無須談及所謂的使用者黏性、時長、消費頻率、週期,以及整個平臺可供用於去資本市場和投資人高談闊論,可供吹牛的DAU、MAU、GMV等關鍵數值了。
第三、生鮮類產品在前文提到的基地收儲——冷鏈運輸——倉儲管理這個環節,在國內完善的交通運輸體系、物流管理體系中,看似沒有壓力,但是依然困難重重。該類產品對溫度、溼度、搬運時候的磕碰等問題都有著嚴格的要求,稍有不慎就會造成產品變質甚至腐爛,對銷售起到很大影響作用。目前,國內所有電商平臺,如京東一號倉、菜鳥基地等物流週轉站,依然還是以工業品為主體,生鮮類商品尚未達到完整的產業鏈體系,還在提升改進空間。那麼對於中小電商平臺而言,更多是和地方有條件的企業進行商業合作,這對其管理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標準,與管理成本支出。
第四,生鮮類商品價格是一個敏感地帶。生鮮電商平臺上的商品目前相對於傳統菜市場、農貿市場、社群便利店而言,因為自身成本控制因素制約,所以多數時候是沒有價格沒有優勢的,甚至個別商品還有小貴的感覺。在這個非常時期,每個人都居家隔離,買生鮮食品不方便,所以會選擇在生鮮電商平臺上或微信群、朋友圈裡購買,解決生活的不便利性。烏雲總會散去,Sunny依然會照進來。同樣,疫情結束之後,人們生活恢復如初,下班之餘就會順便路過菜市場、農貿市場或自家樓下的社群便利店超市將這些生活必需品拎上樓,解決日常生活所需,還會付出額外的金錢去生鮮電商平臺購物嘛?
疫情結束之後,人們消費觀念會有所改變,以往毫無顧忌的花錢方式會有所改變,對口袋裡的錢,會看得緊一點了,更加導致消費的謹慎性。
第五,食品安全保障措施的嚴格,電商平臺會比傳統零售渠道嚴格。時下,人們對生鮮類產品的農殘、藥殘、重金屬等敏感字眼關注度比較高,相信這塊對於電商平臺而言會有更加嚴格的管控和監督措施。傳統的零售渠道,伴隨著國家各個職能部門的嚴格監管,產品溯源工作的日益完善,其品質也不會有很大差異的。該項工作,生鮮電商平臺與傳統零售渠道相對比而言,沒有多少優勢可言。
這段時間,網上紅紅火火的生鮮銷售,盒馬鮮生、京東、美團等頭部電商企業的漂亮的業績數字,極大地激發了人們對生鮮電商平臺的創業激情,彷彿新的獨角獸巨頭型企業馬上降臨到自己頭上,讓人熱血沸騰,恨不得立刻衝出家門,創業開公司,做新的商業領袖。
當然,隨著5G時代的來臨,AI0T(智慧物聯網)技術的興起,國家政策的不斷利好,相信在不久的將來,AR/VR技術的全民應用,網際網路化三維立體超市很快就會出現,人們在家裡或辦公室就可以隨時看到、感受到生鮮商品的實物體驗感,極大地抵消了人們購物過程的各種顧慮,生鮮電商的市場爆發期早日來臨。
流年笑擲 ,未來可期,我們一起加油!!!
本文中所有觀點,僅代表個人作者個人觀點,無意非議任何生鮮電商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