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股集體近乎“漲停”的一天,讓我想起了2014年的那波,快牛起飛的標誌——券商拉昇。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半導體ETF512760近三月漲幅達66%,創業板、科技股近期強勢,一時間各路紛紛唱多市場,你方唱罷我登場。
我2012年於復旦微電子碩士畢業,今天我先簡單分析下這個行業和行業裡的人,最後再談下對該板塊未來走勢的看法。
在學科專業分類裡面,其實晶片設計和製造這一塊,屬於微電子專業範疇。這裡麵包括了半導體材料、工藝、裝置、測試、封裝、設計等等,所以籠統地看,現在大A股的半導體範圍非常得寬。
晶片這麼重要,國內又這麼不自主,是因為微電子行業缺少人才嗎?還真不是。頂尖的人才可能是真的缺,因為這行業太燒錢,頂尖人才一定是有超級有錢的公司產業經驗的。但是微電子專業的大學生研究生,也就是所謂可以剝削紅利的工程師們,國內一點也不缺。
那為啥搞的這麼差?主要有這麼幾個原因:
1、行業人才門檻較高,但缺乏人盡其用的環境,進入負反饋迴圈
從工程師的角度說,費好大力氣學好多門基礎功課,遠不如搞軟體、金融划算。這又是一個負反饋,賺不到錢,沒牛逼的人去這行,然後公司研發更差,跟國外差距又這麼大,公司不賺錢,怎麼給工程師高薪?本行的屌絲,大多少不經事誤入此行,聽起來牛逼哄哄:微電子!晶片!實際卻落得生活柴米油鹽活脫脫的高學歷loser。工作三年,就算不吃不喝,也只有炒股收益的一個大零頭而已。晶片設計這塊的猝死不會比程式設計師風險低。想想賣一套房子提成多少,智商不夠還幹不了微電子這個行業,聰明人又有多少會來做這玩意?大量微電子轉其他行業的,從沒見過其他行業轉微電子的。
2、行業競爭異常激烈,利潤大頭屬於第一名,投資回報與風險不成正比
從公司角度講,老大吃肉,老二喝湯,老三虧損都有可能!說實在的,沒有哪個行業的工作者像微電子行業,把所謂的cheaper! cheaper! cheaper!當做使命一般地發燒追求。從投資回報的角度,比起越來越貴的房子,這商業模式簡直就是shit,相當於一幫頂級聰明的人玩命地互相掐同行,爭當第一,每年提升效能降低價格給消費者送實惠,我一個師兄上班第一年猝死在海思。小米的雷老闆牛逼吧?有錢吧?不是搞過一次晶片設計嗎,最後晶片呢?
3、晶片製造的產業鏈特別長,這東西其實是一個整體工業製造、自動化水平的體現
從行業角度分析,產業要求高,集中體現整體工業水平。為什麼那麼多人關注中芯國際能不能買到阿斯麥的光刻機,能不能買到某某刻蝕機?說難聽點,如果只是買來裝置除錯,那還是高科技嗎?不是。最多勉強算是。另外,人們都知道7nm、14nm,但是業內做晶片設計所用的EDA軟體,幾乎全都是美國的。這些軟體不是隨便找幾個程式設計師可以寫的,它必須建立在大量工藝實驗結果的基礎上進行建模,與底層工藝甚至材料特性關係密切。
現在國內玩命搞半導體,是不是半導體人的日子就會好過了?
我的看法:短期是的。也就是短期。最爽的是趁著大好行情上市圈到錢的老闆們。工程師們也就是短期沾點光,自己的苦力又升值了下~
可以預見的結果是,如果需求爆發,5G、中國產替代啥的給力,產能利用率起來,還是可以維持一下這幾年瘋狂上去的晶圓廠。需求稍有不達預期,那就非常慘烈了。
物聯網、自動化這些是增加需求的。特斯拉現在的中國產化率在30-40%,距離達到100%還有空間。雲端計算的話,我不確定是增加需求還是減少需求了。想想你拿的手機電腦,就一個顯示器鍵盤和通訊網絡卡,雖然計算中心有需求,但是能比得上人手一機需求總和嗎?起碼也是不一定吧。
國內製造產能起來後,可以預見的是芯片價格很可能大幅降低,同時也伴隨著晶圓廠的加工利潤降低。最近連IGBT這種玩意都火了一把。別的我不知道,igbt我還是知道的。國內的igbt還沒成樣子的時候,比現在做的還爛的時候,英飛凌的東西已經超大幅度降價了,某些產品降價幅度都不止腰斬。經常有些忽悠國家錢的老闆還能得意洋洋地炫耀說:別看我們沒做好,白花了國家錢,其實我們是幫國家省了更多的錢,看看英飛凌降價降了多少!我竟無法反駁。
所以長期來看,這個行業的競爭特點還是那樣,工程師們滋潤幾年後大概率還是該怎麼苦逼怎麼苦逼。想轉行的已經轉了的不用回頭,哈哈哈。
那麼這個版塊的市場未來趨勢是怎樣的呢?
這裡面的機會是有的。多數都炒得不堪入目了,透支的何止兩年業績。但是還是有些公司有機會。特別是先進製程逼近物理極限,製程提升的成本壓力讓大家開始吃不消,而突破性的革命技術又還沒出現,給了國內挺好的追高時間視窗。
但是還是得說,最後賺大錢的公司極少極少的。需求若跟不上,會死一大片。至於如何充分把握這個賺錢效應,那就八仙過海了,但是萬變不離其宗,理性只會遲到不會缺席。但並不意味著在理性遲到的時間裡讓你把錢賺了,只要你不是那擊鼓傳花的最後一位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