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未來中醫食療將在全國範圍內掀起一股健康潮流與創業機會
“民以食為天”,自古以來,飲食文化都是源遠流長的,它伴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和發展。幾千年來,人們經過不斷的總結已形成了中華美食的八大菜系,即魯、川、粵、閩、蘇、浙、湘、皖流派,享譽世界。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不再擔心吃飯問題,而是在吃飽飯的基礎上,追求在飲食上面的健康,最後把健康融入到一日三餐。此時這種數千年來的中醫食療就走進了人們的視線。食療,就是利用食物來影響人體各方面功能的一種方法。不但能達到營養的作用,同時還能療疾祛病。
中國有“吃飯只吃七分飽”的養生概念。不吃油膩的,黏的,難以消化的東西。
所以食療最基本的一個原則就是少吃。少吃不是飢餓,飢餓會降低免疫力。少吃是因為人體內的氣的流動,需要空間,而胃腸道的過分充實會阻礙流動空間,並且,一些難以消化的東西,會耗損人體的正氣,會粘住,堵住氣的流動。
這與西醫覺得,生病了要吃營養豐富的東西,提高免疫力,是相違背的。
而《食醫》說就強調,飲食,要吃胃容量的三分之一,喝三分之一,留下三分之一的空。所以中醫食療將會在此次疫情之後,全國範圍內掀起一股健康潮流,也會為更多的人帶來此次的創業機會。
二、食療勢必在國家衛健委的倡導下,築起國人健康夢
2月19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治療方案(試行第六版)》在試用藥物中推薦了“清肺排毒湯”並分別對輕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和恢復期從臨床表現、推薦處方及劑量、服用方法給予詳細的說明。
目前,中醫藥治療已納入了國家衛健委頒佈的《新冠肺炎診療方案》。中醫對疫情介入的深度、廣度、力度史無前例,中醫藥也發揮了不可替代的優勢,並取得了有目共睹的良好成績。並且在治療的時候,每位患者餐後都會領到一袋熬好或衝好的中藥湯劑。
2月2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湖北武漢舉行了新聞釋出會,會上重點介紹了中醫藥救治有關情況,並表示要快速有力推進中醫藥全程參與疫情防控工作。其中指出,針對隔離點,強化中醫藥治療;針對方艙醫院,每個方艙醫院須配備2到3名中醫專家,推進中醫藥規範化治療;針對定點醫院,建立中西醫會診制度。進一步落實細化中西醫結合機制,進一步發揮中醫藥作用,維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而食醫就是中醫,自古以來,人們把除了有毒性的,統稱為食物。而人們說的藥食同源、醫食同功就是這個道理。
而中醫食療,勢必會通過在此次的疫情中的表現,在國家衛生健康文員會的推薦下,被搬上人們的餐桌,融入人們的一日三餐。因為食療,是對健康和亞健康起到預防和治療一體化的。
而通過此次疫情後,“健康中國”將立足於健康的社會、健康的環境和健康的人群,來推廣中國健康理念,樹立中國健康形象,營造中國健康生活,最終實現中國健康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