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近年來,P2P取得快速發展,投資者也越來越多,面對“網際網路思維”“高收益”等各種噱頭,投資者究竟應該如何抉擇?下面這五大誤區,你了解多少?

如果不了解,今天就學也不遲——

誤區一:有本息保障承諾就會更安全

現在,不少網際網路金融平臺都打出“保本保息”、“擔保公司”字樣,一些投資者看到這樣的標註就放心投資、以為高枕無憂。但承諾終歸是承諾,不出現問題還好,一旦出現逾期風險,平臺是否會真的兌現,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對於投資人來說,重要的不是關注網貸平臺上是否有“保本保息”、“擔保公司”等字樣,而是要選擇安全穩健的平臺,特別是從運營團隊、平臺的股東背景等方面選擇。另外,建議投資者不要過分追求高收益的網貸產品,尤其是在經濟處於下行週期的當下,要追求穩健的投資。

誤區二:有名人“代言”就是有保障的平臺

現在,藉著名人為網際網路金融企業“吸睛”的現象並不在少數。消費者也許會偏向名人“代言”或者站臺的P2P企業。一般來說,名人非常注重自己的聲譽,在一定程度上是會有保障,但這並不代表此平臺一定是優質的。首先,有些名人單純是衝著高額的代言費去的,並不了解這個企業的運營狀況。其次,有些平臺以斷章取義、誇大事實,甚至無中生有的方式在名人不知情沒有授權的情況下為自己的平臺做廣告的情況。

投資者其實不必糾結如何去分辨真假,唯一需要做的是堅信金融的規律和天上不會掉餡餅的常識。

誤區三:收益越高越危險越低越安全

在P2P發跡之初,解決自身資金的短板靠得就是給投資者,也就是資金提供者較高的收益回饋,因此高收益才成了P2P顯著的特點。尤其是在中小企業集中的東部地區,由於融資需求比較大,這些地區的P2P平臺能夠提供的收益也比較高。

但收益高並不都是好的,畢竟高收益總是伴隨著高風險。那麼收益低的P2P平臺就越安全嗎?

答案是否定的,收益和安全並不是反比例關係,一個平臺的安全性主要來自平臺的資金背景實力、風控實力、風險保障措施以及平臺的運營模式。從投資者的角度來講,評價一個平臺的安全性,需要從平臺整體的商業邏輯與運營情況來做分析,如是否有資金池?是否觸及了監管紅線,這些都是需要考慮的因素。而資金安全方面,考量模式是否安全的核心是借款人的還款意願和還款能力。而在這一領域,有些創新的商業模式,如自風控的熟人借貸創新模式,在保障使用者資金安全方面是具備天然的、突出的優勢的。

誤區四:理財週期越短越好高收益活期最佳

很多投資人在進行投資時,總是安全感不夠,希望儘快能夠拿到本金收到利息,因此他們在選擇P2P理財產品時總是選擇期限較短的,而且一到時間就立即提現。對他們而言如果有高收益的活期理財產品那是最好不過了。

但其實這種投資理財思維不太正確。P2P是中介,要把借款人的需求據實介紹給投資人,包括借款額、借款期限和用途等資訊。有些借款用途的期限就是要半年或一年以上,才可以完全發揮資金用途,實現投資收益。所以,關鍵不在於理財產品期限的長短,而在於這個理財產品是不是真實、可靠的借款需求。

誤區五:成交量越大,平臺實力越佳

現在,很多網際網路金融平臺都會標榜自己的交易量藉此吸引投資者的關注。部分平臺通過線上線下多管齊下的營銷,上線不到一年就可以實現破億甚至是破十億的規模。

且不論這是否是平臺吸引投資者眼球的一種營銷策略。即便是真的,高速發展的背後其實也是隱藏著巨大風險的。規模一旦做大,平臺的風控是否跟得上節奏,平臺處理壞賬的能力是否與平臺的規模相匹配,這些都是容易被人忽略,而又是高速發展的P2P平臺所必須要面臨的。

不可否認,平臺交易量很重要,但不是唯一的考量標準。一個平臺是否值得信任,應該是包括平臺的金融背景、風控能力、資金和資訊保安、合規性問題、運營推廣、服務性思維、創新能力、累計成交額等在內的一個全方位考量的結果。尤其是網際網路金融提供的產品是金融服務,所以本質上最應該考量的還是金融風險的把控能力,畢竟相比收益而言,本金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都在說美股暴跌了...會怎麼影響A股?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