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進入2020年以來,市場風格明顯偏向成長,科技板塊領漲全市場。A今年以來截至2月25日,上證50指數累計下跌5.02%,滬深300指數累計上漲0.67%,中證500指數累計上漲11.96%大幅超越A股主流主流指數。

今年以來上證50、滬深300、中證500漲幅對比

究其原因,中證500指數由於具備較高的“含科量”,在今年以來漲幅遙遙領先。

科技股在經歷了去年下半年和今年年初的上漲後,是否還能延續此前的走勢?高“含科量”的中證500指數此輪上漲的邏輯是什麼?博時中證500ETF的基金經理萬瓊在近日表示:“中證500指數重配的科技板塊正處在預期業績與巨集觀流動性的共振區間,未來仍有望延續強勢走勢。目前來看,成分股業績增速和流動性上都有充分的保證。”

​成分股高“含科量”,中證500繼續走牛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市場一改以往大盤風格,處於科技風格浪潮的中小盤股開始強勢上攻,市場風格明顯偏向成長。進入2020年以來,科技板塊上攻趨勢不改,相關主題基金、跟蹤成長風格指數的指數基金受益,基金淨值快速走高。

中證500指數是在全部A股中剔除滬深300指數成份股及總市值排名前300名的股票後,由剩餘總市值排名靠前的500只股票組成,市值偏小、行業分佈廣泛,以電子元器件、醫藥、計算機等行業的佔比最高。目前,該指數對電子、計算機、通訊三行業的權重分別為10.5%、8.43%和3.44%,這三個行業在春節後累計反彈幅度均超過30%。

2020年將是5G商用大年,也將是5G應用落地的關鍵之年,獲得市場參與者的一致看好,5G應用帶動下低延時、大容量、大連線、基礎設施這四大領域全面發展,也將帶來A股的新科技浪潮。除此之外,科技板塊還有國家政策和流動性層面的支援,科技行業中國產化替代的需求、新能源汽車等行業逐步清晰的發展前景,都將有力支撐A股科技板塊上漲趨勢。

在此背景下,成長風格剛好處在流動性和預期業績的共振區間,中證500指數有望繼續走牛:

一方面,高成長組合的超額收益往往來源於相對業績增速提高,而相對業績增速的提成將帶動其相對估值水平的提高,進而催生成長股牛市;

另一方面,成長風格的表現往往需要一定的市場流動性“催化”,目前來看,更多的寬鬆政策即將陸續推出,流動性有充分的保證。

低估值+高流動性,上漲機會更確定

普通投資者該如何把握科技行業的投資機會?

首選,首選低估值指數,上漲機會更確定。中證500指數的估值水平較低,是該指數收到眾多投資者紛紛佈局的原因之一。Wind資訊資料顯示,中證500指數的最新市盈率(TTM)為27.66,這在近十年的估值水平中處在27.83%的歷史分位。近十年來,中證500指數的估值水平區間在16.24至83.24之間,中位數為31.19,如此看來,中證500指數距離近十年估值中位尚有12.76%的上漲空間。

中證500指數近十年估值水平

其次,選流動性好的指數產品,交易更安全。指數基金中,半導體ETF產品、中證500ETF產品在今年以來業績亮眼。中證500指數,已經成為眾多基金公司的兵家必爭之地,已經發行中證500ETF的老牌公募基金已經積累了較大的規模優勢和流動性優勢。

以博時中證500ETF為例,該ETF產品成立於2019年8月1日,首募規模27.62億元,是近兩年來發行規模最大的中證500ETF產品,保證了較高的流動性。資料顯示,2020年以來,該ETF產品日均成交額達1.3億元,區間跟蹤誤差較小。

並且,受益於深交所對跨市場ETF交易結算模式的調整,且中證500指數成分股中有半數以上都是深市股票,對於工具使用方來說,博時中證500ETF的交易效率相比滬市中證500ETF更高,在行情推動下流動性或將進一步提升。

最重要的是,選擇好基金團隊,為投資保駕護航。博時中證500ETF的背後,有專業團隊為其保駕護航。據悉,博時基金指數與量化投資部是國內公募行業最早組建的量化團隊之一,主要負責人在中國A股擁有18年的量化研究和投資經驗,基金經理平均從業年限9年。博時中證500ETF的基金經理萬瓊,目前是博時基金指數與量化投資部ETF組副主管,加盟博時基金已有9年,有豐富的指數產品管理經驗。

總結來看,普通投資者想要把握科技行業的投資機會。不妨借道公募中證500ETF產品,獲取成分股的平均回報。值得注意的是,相對市場上眾多權益ETF產品,博時中證500ETF(159968)費率相對低廉:市場上眾多權益ETF的管理費率都是0.5%,但博時中證500ETF管理費率和託管費率合計僅有0.2%。

除此之外,目前多家基金公司都為場外投資者推出了中證500ETF聯接,投資者申購這類基金產品無需開通證券賬戶,起投門檻低至1元。目前,在博時基金APP申購博時中證500ETF聯接(聯接:A 008396,C 008397)還可享受“零費率”優惠服務。​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2020年2月27日潛力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