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曾經表示,未來5年內要推動中國進入“無現金”的社會,這項言論在當時引發了軒然大波,特別是銀行從業者嗤之以鼻。很多人認為,老百姓們已經習慣於出門帶上錢包,裡面插滿銀行卡和現金,還有人專門準備硬幣小包,以便於出門消費,“無現金社會”只是一種設想,是不可能發生的。
誰料到,2021年,無現金社會真的來了,甚至很多年輕人已經好久沒在口袋裡放零錢了,移動支付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上至大型商超,下至小攤小販,都早就準備好了“二維碼”,等待消費者掃一掃支付了。據瞭解,2018年,中國的第三方支付交易規模就已經達到了190萬億元,增速為58.4%,如今這個數字已經有了很大的提升。
不過雖然移動支付流行起來了,但是大家要明確一點——貨幣是一個國家擁有主權的最重要代表物,是無法替代的。雖然人民幣出現的頻率變少了,但是咱們不可否定它的地位。而移動支付之所以可以存在,也是基於人民幣支付的基礎的,只不過更換了支付方式而已。因此,人民幣是不會停止發行的,紙幣在一些特殊環境下還是會發揮重要的作用。對此,央行就表示,任何的個人和企業不得拒收現金紙幣,未來移動支付和貨幣支付依舊會同時存在,對於很多不會用手機的人來說,是非常方便的。
但是經常出國的人卻發現,國外卻對移動支付不感興趣,依舊比較喜歡用紙幣支付,難道是這些國家科技發展比較落後嗎?答案肯定不是這樣,就拿美國來說,作為超級大國、世界第一大經濟體,老外們還是喜歡從口袋裡掏錢付。這是怎麼回事呢?
1.覺得不安全
原來,老外認為,移動支付不需要銀行卡、現金、支票等,直接透過手機就可以完成支付了,這樣的方式雖然方便,但是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中國之所以比較流行移動支付,是因為第三方平臺也是受到國家監管的,而阿里巴巴和騰訊這兩家公司的誠信度也也很高,所以老百姓們十分信賴了。而在歐美國家卻不一樣,各大公司分屬不同財團,規則經常發生變化,老百姓們認為自己在付款的時候,將錢放在不熟悉的第三方平臺,讓它再去幫忙支付,其中的風險太大了,所以寧願自己拿現金支付了。
2.老外更加註重隱私
歐美國家的人更加註重隱私的保護和維權,他們認為移動支付涉及到了自己太多的隱私了,手機上一次支付方式就可以獲取自己的個人資訊、銀行卡資訊、餘額資訊,並且還會留下每一次的交易記錄,在資訊化時代,這些資訊如果洩露,會對自己生活工作造成很大的影響。而且手機綁定了很多的軟體,如果手機丟失,自己的資金容易被盜刷,資訊容易被洩露了。
因此,原央行的行長周小川表示,中國在某些方面和發達國家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的,但是未來會實現領先。如今的移動支付,中國就是領先的,畢竟是未來發展趨勢,但是依舊存在一些問題需要解決。如今央行也推出了數字貨幣,相信未來移動支付會火遍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