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宣稱不申請支付牌照的華為,在網際網路巨頭紛紛收購支付牌照的浪潮下,終於也坐不住了。
撰文 | 張浩東
5年前,華為明確表示,企業應有邊界意識,不會申請支付牌照,現在為何又後悔了?
從以往網際網路巨頭的招聘經驗來看,華為現在積極進行招聘,一方面表明了支付牌照已經到手;另一方面也透露出華為在支付領域或將有新的動作。
01
中興、證通先後出售
訊聯智付成立於2013年6月,在2014年7月獲發支付牌照,牌照型別為全國範圍的網際網路支付、行動電話支付業務,不包括銀行卡收單業務。
其法人王關榮,曾任中國人民銀行總行支付結算司副司長、上海農商銀行副行長,還擔任證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兼總經理,上海富友支付服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等多個職位。
迅聯智付這張支付牌照,最早是隸屬於中興,訊聯智付推出的首個移動支付產品名稱命名為“中興付”,在當時還創新性地推出了超聲波購功能,後來因為沒有明顯起色,中興通訊逐漸將訊聯智付剝離。
2016年5月,中興軟體與證通股份子公司上海沃芮歐簽署協議,以3.85億元轉讓訊聯智付90%股權。2018年1月份,中興徹底退出,證通股份控制了訊聯智付100%股權。
現在訊聯智付這張支付牌照的控股股東再次發生變化,從中興轉移到證通再到華為,獲得支付牌照後,華為成為目前第二家擁有支付牌照的手機廠商。
02
曾表示不申牌照
2016年8月,華為支付(Huawei Pay)在華為Mate、榮耀系列智慧手機中上線,標誌著華為正式進軍移動支付。
近年來,華為雖然一直在推廣華為支付,但並沒有申請支付牌照的計劃。時任華為雲服務部總裁的蘇傑前幾年多次對外聲稱,華為不會去申請支付牌照,一個企業應該有邊界意識。
蘇傑還表示,不申請支付牌照是因為華為不擅長,華為會立足、聚焦技術,為整個支付行業提供最安全的底層解決方案。華為支付是以使用者體驗為核心,做支付業務意在消除移動支付的消費痛點。
在沒有支付牌照的情況下,華為支付利用合作銀行的II、III類賬戶的應用,來實現華為錢包餘額支付,並且透過與銀聯合作,實現手機端雲閃付,華為手機只需要靠近支援銀聯雲閃付的POS終端機便能完成支付。
03
擴張金融版圖
支付這塊蛋糕是龐大的,即便是華為也不想錯過支付市場的紅利,支付為華為帶來的可能是一個長線收益的機會。
蘋果的Apple Pay曾經一度佔據了中國整體NFC支付市場的九成份額,任正非曾表示,“我認為蘋果公司給我們做了榜樣,蘋果的商業模式是垂直整合模式,在許多地方,華為是不如蘋果的。”
對於華為而言,現在同樣擁有了足夠多的產品條線,收購支付牌照,不只是瞄準了支付業務,還有華為錢包以及背後整個金融服務生態系統。
華為有天然的流量入口,坐擁3億國內使用者。獲得支付牌照後,以支付服務為支點,華為將重點打造錢包金融業務,消費金融、現金貸等或成為華為未來的發力方向。
去年7月份,華為錢包上線了一個名為“商家收款”的功能,是一款創新型多功能移動收款產品;去年9月份,華為與中信銀行推出中信銀行Huawei Card信用卡,透過華為錢包App實現信用卡賬單的全面線上管理。
從華為的種種動作中不難看出,華為已經想清楚要把金融當成一個版塊,支付牌照的價值除了戰略上的意義,更重要的作用是實現華為金融業務的商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