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從服裝到新能源矽片,再到如今的面板偏光片,杉杉股份似乎又開始了第二次跨行業佈局。這次,由極善於資本操作的創始人鄭永剛親自掛帥,是否能夠再現上市公司從“雙主業”到徹底轉型的資本神話。

2月4日,杉杉股份釋出《關於重大資產購買之中國大陸交割完成公告》,這場拿下LG化學LCD偏光片業務的“豪賭”似乎已經塵埃落地。

近年來,新能源行業競爭逐漸激烈,而杉杉股份的鋰電業務發展也並不順利,於是公司決定跨行業佈局面板業務,轉型求生。為了拿下LG化學的LCD偏光片業務,公司不惜使出定增、投資套現、銀行貸款等各種資本手段,終是湊足53億元的鉅額收購款。

值得注意的是,為了此次重大轉型,闊別一線經營13年的公司創始人——鄭永剛再度出山。有了資本大佬坐鎮領航,杉杉股份這次轉型能否成功,其一系列激進操作背後的風險,又是否能被順利消化?

多措並舉,護航53億鉅額併購

去年6月10日,公司首次宣佈重大資產重組計劃,將以約53億人民幣的代價收購LG化學旗下在中國大陸、中國臺灣和韓國的LCD偏光片業務及相關資產70%的權益。訊息一出,公司股價便一路走高,下半年漲幅超130%。

公告顯示,公司擬以7.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3億元)收購韓國LG化學旗下在中國大陸、中國臺灣和韓國的LCD偏光片業務及相關資產。不過,根據2020年中報,杉杉股份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僅21.41億元,53億元的收購價顯得有些沉重。

於是,杉杉股份想盡一切辦法募集資金,自2020年6月宣佈收購起,迅速完成了向大股東定增、減持套現、銀行貸款三步棋。

第一步,上市公司透過定增獲得母集團輸血。

這份與收購公告同步發出的定增預案顯示,發行物件為杉杉集團,以及兩家杉杉系全資子公司,擬募集不超過3.37億股,發行價格為9.31元/股,募資總額預計不超過31.36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後將全部用於對持股公司增資以收購標的資產。定增完成後,杉杉集團直接或間接持股比例提升至44.55%,實控人鄭永剛合計控制上市股份比例提升至53.78%。

第二步,清倉寧波銀行,減倉洛陽鉬業,一年時間從二級市場套現34億元。

公告顯示,去年1月至今年1月的一年內,杉杉股份透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分數次逐步賣空了其持有的寧波銀行股份7335萬股,交易成交金額共計約12.95億元。

另外,杉杉股份全資子公司寧波創投於2020年透過單一資產管理計劃間接持有的寧波銀行1898萬股,並已於2020年末清倉,對應成交金額約6.3億元,獲得投資收益約2.2億元,佔公司2019年淨利潤10%以上。

同樣在這段時間,全資子公司寧波創投透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分數次出售所持有的洛陽鉬業股份約2.4億股,交易成交金額共計約14.76億元。截止21年2月5日,寧波創投仍持有洛陽鉬業2.31億股股份,佔其總股本的1.07%。

值得一提的是,洛陽鉬業為全球主要鈷生產商,也是杉杉股份的上游原材料供應商。2017年,杉杉股份對洛陽鉬業進行了戰略投資,方式為以18億元認購後者收購海外金屬資源的180億定增專案,完成後,杉杉股份持有股份佔洛陽鉬業總股本約2.18%。

彼時雙方約定,就未來鈷產品採購以及鈷、鋰等開發進行戰略合作,有效期為3年,如今時間已到,杉杉股份不僅透過入股與上游礦源緊密繫結,同時也獲得了二級市場的超額收益,可謂一步雙贏的巧棋。以20年初至今洛陽鉬業的均價5.94元/股計算,杉杉股份以3.82元/股入局,收益率超過55%。

除了多措並舉大額募資之外,公司還走出了第三步險棋:向銀行舉債。最新公告顯示,公司已與招商銀行、建設銀行聯合牽頭的銀團就併購貸款事項簽署了《銀團貸款合同》,貸款總額高達30億元。

如今湊足了錢,收購事宜也得以快速推進。根據最新公告,截止2021年1月底,公司已透過增資方式取得收購標的70%股權,並完成了大陸地區業務的交割,具體包括LG原先在蘇州、南京、廣州、張家港、北京五地的LCD偏光片資產。相關智慧財產權的初始轉讓價格將在完成相關外匯登記和稅務手續後由蘇州杉金以美元向LG化學支付。

不過根據條約,在三年內,杉杉股份還需要持續支付約23億元以獲取LG化學手中的另外30%股權,這將成為未來又一筆隱藏負債。

豪賭雙主業轉型

資料顯示,杉杉股份目前主要從事鋰電池材料業務。然而隨著新能源賽道競爭加劇、補貼退坡,公司近年業績大幅下滑,似乎正面臨轉型的巨大壓力。

財報顯示,2020年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32.1億元,同比下降27.7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00億元,同比降幅高達54.3%。2020年全年利潤預計在4億元左右,PE在鋰電材料可比同行中偏低。

關於此次收購目的,公告指出,目前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增長速度最快的LCD市場。受益於下游面板行業的迅速發展,作為面板的核心材料之一的偏光片需求量穩步增長。透過資產併購進入LCD偏光片領域,有望增強杉杉股份的整體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分析觀點認為,藉由此次收購,杉杉股份將得以繼承原LG化學佔據的行業領先地位,進入全球僅由少數幾家公司主導的LCD偏光片市場。資料顯示,目前全球偏光片生產企業主要集中在日本、韓國、中國臺灣和中國大陸。韓國偏光片產能居全球第一,佔比約為40%。

據悉,此次跨行佈局面板領域,主要是由於杉杉股份新能源業務的增速下滑。公告中也指出,此次重大資產重組事宜完成後,能夠降低鋰電材料市場波動對公司經營業績的影響,公司將實現剝離服裝業聚焦單主業後再次變成雙主業發展。

杉杉股份這次“雙主業”轉型並不容易,除了財務上壓力頗大,其收購標的本身質感也引發了廣泛爭議。有分析觀點認為,該收購的業務或許已是“夕陽產業”。

LG化學官網顯示,2018年以來,受到下游大尺寸LCD產能嚴重過剩、收益持續惡化影響,大尺寸偏光片價格開始急劇下降,南京、廣州法人都處於嚴重虧損狀態。於是,自2019年底開始,LG化學進行了史上最大規模人事調整,將LCD材料業務剝離的同時,迅速轉型至OLED戰略業務,似乎是急於將這塊“燙手的山芋”轉讓。

不過也有分析觀點指出,雖然盈利空間不大,但目前來看,面板行業內尚未有能夠取代LCD地位的顯示技術,絕非“淘汰產能”。即使OLED產業化已有十年,但由於成本因素,在大尺寸領域,連3%的份額都不到。且京東方在去年以幾十億購買了熊貓廣電的LCD產品線,TCL以幾十億購買了三星的LCD線,兩位面板龍頭已經用腳投票,給出了答案。

關於並表後的的業績影響,有分析師測算稱,由於廣州的兩條新生產線於2020年投產並貢獻利潤,LG偏光片業務在2020年的淨利潤有望從去年的6億元提升至10億元,考慮到21年國產化後有望獲得稅收優惠,以及產業下游需求增加,淨利潤有望達到13億元。

資本大佬鄭永剛,13年後再出山

值得一提的是,這已不是杉杉股份第一次跨行業佈局。公司成立初期從事的是服裝業務,此後跨步轉型向新能源,避開了服裝整體行業下行的趨勢。然而十年後危機再現,為了護航第二次轉型“豪賭”,杉杉股份創始人鄭永剛,在卸下公司一把手位置13年之後,再度出山。

即使在精明的浙商中,鄭永剛的戰略眼光也算得上領先且獨到。1989年,31歲的鄭永剛接手虧損千萬的甬港服裝廠,更名為“杉杉”,不僅迅速幫助服裝廠扭虧為盈,還聯合其他四家公司聯合成立杉杉股份。

1996年,鄭永剛帶領杉杉股份實現資本化,成為中國服裝行業首家A股上市公司。1998年,杉杉服飾實現國內銷量7連冠,綜合市場佔有率高達37.4%,是當之無愧的中國服裝大王。

出人意料的是,在公司風頭正盛的時候,鄭永剛卻開始“未雨綢繆”,尋求全面轉型。1999年,杉杉股份向一家碳素材料研究機構共投資3.8億元,象徵著其“雙主業”佈局開啟,此後公司全面轉向新能源領域。

事實上,早在2007年,完成轉型佈局的鄭永剛就辭去了杉杉股份董事長一職,從杉杉股份具體的事務性管理中正式脫離出來,其埋下的種子在之後的十年間開花結果,收穫頗豐。

2013年對於公司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時間點,當年杉杉股份鋰電池材料業務的營業收入首度超過服裝,成為公司的營收主力。次年,公司歸屬淨利潤便實現了大幅增長,從2013年的1.84億元增至3.48億元,漲幅高達89.58%。猛烈的增漲勢頭甚至持續到了第三年,2015年歸屬淨利潤6.91億元,漲幅90.81%。

此後,國內服裝行業逐漸下行。杉杉股份一邊乘著新能源汽車革命的東風起飛,一邊從“雙主業”逐漸剝離虧損的服裝業務,圓滿完成轉型。2018年,其鋰電業務收入達到峰值,當年鋰電材料營業收入為70.05億元,佔總收入比例高達79.13%。

辭任後的鄭永剛,重心便轉向了投資領域。其操作涉及上市公司包括商贏環球、希努爾、艾迪西(現申通快遞)、中科英華(現諾德股份)、*ST江泉、新華龍等。還曾公開表示:“依靠服裝賺錢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而此次鄭永剛重回一線,親自上陣操持杉杉股份第二次重大轉型,市場也頗為看好。甚至有市場人士表示,從這次快速收購LG偏光片業務看出,鄭永剛回歸上市公司後,公司的執行力明顯加強,決策和執行更為快速高效。

資本大佬的這場“豪賭”結果如何,能否幫助杉杉股份度過鋰電業務下滑的難關,後續值得期待。

16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Bit.com推出比特幣現金期權以來,每日交易翻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