瀾起科技過去一年的市場表現很糟糕,最近一年漲幅僅有1.25%,今年漲幅也僅有7.24%,雖然半導體板塊整體不咋滴,但這樣的漲幅著實丟了半導體板塊的臉面。
機構調研瀾起科技的熱度不減。從一月份的調研情況來看,機構主要關注以下幾點:第一是記憶體介面晶片行業影響因素;第二是瀾起科技最主要的產品DDR4系列記憶體介面晶片的生命週期;第三是公司的主要客戶及銷售模式;第四是DDR5記憶體介面晶片的研發進展及預計量產時間以及伺服器市場帶給公司的機會。因為市場對瀾起科技有所擔憂,主要是對記憶體介面晶片業務盈利增速的擔憂和業務結構過於單一的擔憂。實際上在目前上市的IC設計企業中,這樣的擔憂也是合理的,畢竟諸如匯頂科技這樣的企業也因為技術迭代等因素,核心業務面臨一定不確定性,二級市場股價也一落千丈。
瀾起科技業務解析:業務結構仍過於單一成立於2004年5月的瀾起科技主要為雲計算和人工智慧領域提供以晶片為基礎的解決方案,目前主要產品包括記憶體介面晶片、津逮伺服器CPU和混合安全記憶體模組。目前公司是全球可提供從DDR2到DDR4記憶體全緩衝、半緩衝完整解決方案的三家供應商之一,其發明的DDR4全緩衝"1+9"架構被JEDEC採納為國際標準。本來瀾起科技還有消費電子晶片業務,主要包括機頂盒晶片和Wi-Fi晶片,但這一業務於2017年7月退出,目前記憶體介面晶片、津逮伺服器晶片和混合安全記憶體模組是公司三大核心產品:
此外,瀾起科技還研發了PCIe 4.0 Retimer晶片,為伺服器、儲存裝置及硬體加速器等應用場景提供可擴充套件的高效能PCIe互連解決方案,在功耗和傳輸延時等關鍵效能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2019年瀾起科技成為全球第二大記憶體介面晶片公司,僅次於IDT。由於IDT市場份額被瀾起科技和Rambus不斷搶佔,野村東方國際證券預計瀾起科技未來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記憶體介面晶片公司:
記憶體介面晶片按功能可分為寄存緩衝器(RCD)和資料緩衝器(DB),其中RCD是用來緩衝來自記憶體控制器的地址/命令/控制訊號,DB則是用來緩衝來自記憶體控制器或記憶體顆粒的資料訊號,RCD與DB組成套片可實現對地址/命令/控制訊號和資料訊號的全緩衝。此外僅採用RCD晶片對地址/命令/控制訊號進行緩衝的記憶體模組稱為RDIMM,採用RCD和DB套片的記憶體模組稱之為LRDIMM。由於LRDIMM對記憶體控制器介面所有訊號進行緩衝,降低了記憶體控制器的負載,也因此稱之為減載記憶體模組。在DDR4記憶體中,RDIMM只搭配一顆RCD晶片,而LRDIMM因為採用了瀾起科技"1+9"架構,需要1顆RCD和9顆DB。
記憶體迄今為止已經量產了四代,第五代DDR5也處於商業化前期,瀾起科技作為一家從事記憶體介面晶片研發十多年的企業,DDR2-DDR4記憶體介面晶片已經實現量產,DDR5的RCD和DB也研發成功,目前正在做量產前的準備工作:
從營收構成來看,2016-2019年記憶體介面晶片營收從5.58億元增長至17.21億元,由於剝離了消費電子晶片業務,津逮伺服器平臺營收僅有幾千萬,因此目前瀾起科技營收高度依賴記憶體介面晶片。但好在因為每次技術迭代,新產品的售價較高,雖然有上一代產品銷售價格下降的影響,但總體上記憶體介面晶片毛利率仍然保持增長趨勢,提升了公司的盈利能力:
技術迭代,瀾起科技有望迎來量價齊升的發展機遇記憶體介面晶片是伺服器記憶體模組的核心邏輯器件,主要作用是提升記憶體資料訪問的速度和穩定性,滿足伺服器CPU對記憶體模組日益增長的高效能和大容量需求,公司記憶體介面晶片的出貨量也依賴於伺服器的需求量。目前伺服器DRAM容量朝著大容量方向發展,相應的DRAM的模組數量也在上升。以Inter伺服器為例,一顆伺服器CPU具有6個記憶體通道可以與記憶體模組相連線,一個通道連線兩個記憶體模組,一個伺服器配備兩顆X86 CPU,因此一臺伺服器可以最多配備24條DDR4記憶體模組,對應的記憶體介面晶片數量也在提升。
此外DDR4與DDR5在架構上略有差異。因為瀾起科技的DDR4全緩衝"1+9"架構被JEDEC採納為國際標準,因此採用RCD和DB套片的記憶體模組LRDIMM最多可搭載1+9個記憶體介面晶片,而DDR5則需要11個晶片,即一個RCD和10個DB。從DRAM技術迭代情況來看,雖然目前以DRAM4為主,但TrendForce預計2022年開始DRAM5的伺服器記憶體產品將逐漸放量並取代DDR4,產品迭代下對記憶體介面晶片的需求量也隨之提升。當然DDR5的價格相比DDR4要更高,因此對記憶體介面晶片,未來將迎來量價齊升的發展機遇:
除了RDIMM和LRDIMM兩種記憶體模組,還有UDIMM模組,但由於UDIMM模組的地址和控制訊號不經緩衝器,因此沒有RCD晶片和DB晶片,而且主要用於桌面計算機,在伺服器市場極少使用。
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遠端辦公、線上教育等市場出現高增長並驅動雲計算的需求,進而推動資料中心需求提升。儘管資料顯示2019年全球伺服器出貨量為1506萬臺,同比減少1.17%,全球伺服器銷售金額873億美元,同比下降1.4%,但2020年伺服器市場重回增長。此外5G迅速推進下雲計算、邊緣計算、物聯網等對高效能伺服器也有巨大需求。中國通訊院《雲計算發展白皮書》預測,2019-2023年全球雲計算市場規模將從1883億美元增長至3500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為18%。
TrendForce資料顯示,2019年全球32%的DRAM需求來自伺服器,41%的需求來自手機和移動端,預計到2025年DRAM需求有48%來自伺服器,33%來自手機和移動端,對瀾起科技而言其成長動力也主要來自伺服器增長帶來的DRAM需求的增長。
尋找瀾起科技的成長密碼;如何突破成長瓶頸?市場是高度關注瀾起科技的成長空間的。
DDR4記憶體衍生出Gen1.0、Gen1.5、Gen2.0和Gen2.0 Plus四個子世代,其中Gen1.0於2013年上市,目前主流的記憶體介面晶片是Gen 2.0 Plus,行業預計DDR4記憶體生命週期有望持續到2023年。不過無論DDR4生命週期持續到何時,瀾起科技面向DDR5的產品已經研發成功,因此技術迭代的影響有限。
還有一點,從DDR2到DDR5,在每一次技術迭代中有公司被淘汰,目前全球有能力提供DDR4記憶體介面晶片的企業僅有瀾起科技、IDT和Rambus,其中Rambus只有RCD設計能力,能提供DB晶片的僅有IDT與瀾起科技兩家,因此公司在該領域具有很強的競爭力。
但是,仍然但是,記憶體介面晶片相對而言是一個市場空間有限的領域。根據IDT等公開的資料測算,2018年全球記憶體介面晶片市場規模約為5.7億美元,根據野村國際證券測算,到2022年記憶體介面晶片及配套晶片的潛在市場規模可能接近9億美元,長期可達到10-15億美元。2018年瀾起科技記憶體介面晶片營收17.49億元,全球市佔率46%,IDT為51%。假設2022年瀾起科技市佔率為55%,對應的記憶體介面晶片營收也就4.95億美元,約為32億元人民幣左右,長期的增長空間約為55億元左右。2019年公司營收17.38億元,其中記憶體介面晶片營收17.21億元,公司記憶體介面晶片在2019-2022年實現23%的年複合增長率便可達到這一目標。
除了記憶體介面晶片,瀾起科技還在擁有津逮伺服器平臺和PCIe 4.0 Retimer晶片兩類產品。津逮伺服器是基於X86架構CPU和混合安全記憶體模組構成,主要用於對資料安全有較高要求的資料中心,其成長邏輯與記憶體介面晶片類似,主要依賴於伺服器市場的增長。目前瀾起科技推出標準版混合安全記憶體模組(HSDIMM)和精簡版混合安全記憶體模組(HSDIMM-Lite),可為不同應用場景提供不同級別的資料安全解決方案。
野村國際證券基於每臺Inter伺服器CPU的平均售價為1000美元和2022年Inter伺服器中國市場出貨量達到400萬臺測算出2022年津逮伺服器的市場空間達到43億美元,2016-2023年津逮伺服器的年複合增長率為16.2%。不過2017-2019年瀾起科技的津逮伺服器平臺營收從0.08億元增長至0.16億元,雖然增速不小,但體量太小。目前公司的伺服器已經發展到第二代,其CPU核心從24增加到26,最大執行緒數由48增加到52,並且為了滿足資料中心未來發展需求,還集成了深度學習加速技術,強化了CPU的AI訓練和推理能力,不過目前此類產品還處於推廣階段,整體營收佔比太小。筆者認為,野村國際證券的假設過於樂觀,2019-2022年其伺服器平臺營收增長至1億元是比較合理的,樂觀情況下有望達到5億元。
PCIe是一種高速序列計算機擴充套件匯流排標準,可實現高速序列點對點雙通道高頻寬傳輸,是全球應用最廣泛的高效能外設介面之一,從2002年的PCIe 1.0到2017年的PCIe 4.0,再到2019年的PCIe 5.0,相繼發展出了5個版本,目前需要產業化的技術是PCIe 4.0:
PCIe 4.0 Retimer晶片是採用先進的訊號調理技術來補償通道損耗並消除各種抖動源的影響,從而提升訊號的完整性,增強高速訊號的有效傳輸距離,瀾起科技也是基於該項技術為伺服器和儲存裝置及硬體加速器等應用場景提供可擴充套件的高效能PCIe互連解決方案。
PCIe 4.0版本於2017年二季度提出,目前全球針對該版本的Retimer晶片均處於研發階段,尚沒有成熟的產品出現。2019年瀾起科技完成該晶片工程樣片的流片,2020年9月完成測試評估後實現量產,將在2021年實現"累計銷售額不低於1000萬元"的目標,以滿足2021年員工股權激勵計劃的要求。不過PCIe 4.0 Retimer晶片的市場規模同樣較小,預計將從2020年的不足0.3億美元增長至2022年的超3億美元。
總體來看,作為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瀾起科技在記憶體介面晶片具有一定的競爭力,公司的津逮伺服器平臺和PCIe 4.0 Retimer晶片也有一定進展,但是總體上受制於核心產品較小的市場空間,公司仍然面臨成長的天花板,綜上所述2022年公司營收也就達到34億元左右,2019-2022年營收復合增長率為25%,屬於偏低水平。不過瀾起科技的盈利能力很不錯,假設2020-2022年保持55%的淨利率,2022年淨利潤有望達到18.7億元,估值還是可以達到2000億元左右,現在的市值還可以翻倍。
不過2020年上半年瀾起科技將進行AI相關的晶片研發工作,主要開發用於雲端資料中心的AI處理器晶片和SoC晶片,AI晶片市場規模突破百億美元,對瀾起科技而言具有很大的發展前景,儘管從研發到最終實現銷售需要較長時間,而且AI晶片的競爭更為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