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疫情迅速惡化,全球股市集體大跌!口罩又不夠用了。
而今天A股口罩概念再次一枝獨秀。什麼泰達股份、道恩股份,轉眼間從被資金拋棄的 “牛夫人”化身為追都追不到的“小甜甜”。
疫情蔓延下,全球的口罩缺口究竟有多大呢?
先看跌得最慘的美國,按照美國衛生部門的統計,國內僅有3000萬個N95口罩庫存。只能保障醫院和其他前線醫護人員4周的用量。算下來,口罩缺口高達2億7千萬。這還不包括民間所需的普通醫用口罩。
連美國總統特朗普也急了,正在考慮動用戰時法律,全面擴大口罩和防護服的生產。
日韓兩國的情況更不樂觀,南韓確診人數已經超過2000人,日本也超過900人。兩國的口罩產能都大概是每天1100萬-1400萬只左右。
而中國現在每天的口罩產量是7600萬只,就這還不夠用呢!差距可想而知。
在歐洲,100枚口罩已經漲到了100歐,還買不到。伊朗等中東國家更別提了,中國剛捐了25萬隻口罩。
如果這些國家都要向中國進口口罩,那是不是會對中國的口罩企業形成利好呢?
其實,真沒那麼簡單。
首先,我們的疫情雖然控制得不錯,但隨著接下來的全面復工,全民戴口罩的時間至少還有維持一個多月,我們自己都不夠用,大批量出口給外國顯然不可能。
有機構測算過,別看現在中國口罩日產7000多萬,就算日產一個億,扣除交運、醫療兩大剛需行業,留給其他行業的口罩數量也就每天6000萬隻。
對應工業、製造業2億的就業人口,只能滿足30%。
而國內口罩企業生產出來的口罩,八成以上都由政府集中採購。集採這種事,基本上不可能給你留很大的利潤空間。春節期間,有些企業還在虧本生產。所以對口罩廠商來說,這段時間的的社會價值遠大於經濟效益。
既然需求那麼大,就不能再擴充點產能嗎?很難!別看小小的一隻口罩,也是具有完整的上下游產業鏈的。
上游:中石油、中石化等化工企業,負責提供聚丙烯原料;
中游:熔噴布生產商,將聚丙烯加工成熔噴無紡布;
下游:口罩企業,將熔噴布與無紡布縫合,完成整隻口罩的製作、消毒環節。
像我們平時用的醫用外科口罩,一般分為三層——面層、中層、底層。面層和底層都是普通無紡布,生產門檻相對較低。關鍵是中間層的熔噴無紡布,它是醫用口罩過濾、防護的“心臟”,但產量非常稀缺。
2018年,中國無紡布生產量約594萬噸 熔噴布的產量僅有5.35萬噸。物以稀為貴,像市面上大漲的泰達股份、新龍控股等,就是熔噴布生產商。
最後,口罩生產出來還需要靜置7-14天,去除消毒(環氧乙烷)殘留。也就是說,我們現在用的口罩,都是十天半個月前生產的,這也很影響產能的釋放。
像之前中石化、比亞迪、富士康都拉出來造口罩了,可見我們的口罩生產已經接近飽和。還記得非典後,很多盲目擴產的口罩企業,最終都嚐到了擴張的苦果,紛紛虧本轉型。所以就算口罩產業鏈今後大有可為,細分領域間的區別還是很大的。
l 最下游的一次性醫用口罩行業,門檻低、競爭激烈,每隻口罩的利潤也就一分錢左右,廠家積極性普遍不高。
l 中游的熔噴布行業,買一臺生產裝置動輒數百萬,交貨期4-5個月,等裝置到貨、除錯再生產,疫情都過去了。也就中石化這種爸爸,才敢上馬熔噴布生產線。
l 不少上市公司選擇切入口罩生產鏈的上游,研製並生產口罩機裝置。
總之,雖然口罩概念股受疫情影響,估值暫時大幅提升。但還是那句話,由於價格受到管控,這段時間企業的社會價值遠大於經濟價值。而且對很多上市公司來說,口罩、防護用品在收入中的佔比並不大。
如果仍管不住手,想想之前被炸板支配的恐懼…多看少動,控倉等待吧。
-
1 #
-
2 #
不行啊,印度不讓出口棉花,生產不了那麼多啊!等著吧。。。
-
3 #
曾經看不起,現在攀不著。
-
4 #
用他們的外匯來換 最好是黃金
-
5 #
不用等了!先把我們被扣留在加拿大的華為員工放回來!
-
6 #
口罩股漲太高了,下週會輪換抗病毒醫藥股
我今天重倉了泰達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