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晶片短缺在全球敲響警鐘
英國《金融時報》日前稱,目前晶片短缺正席捲整個汽車行業。
路透社17日稱,供應短缺已經造成福特汽車、斯巴魯和豐田汽車削減了在美國的產能。
日本的松下、雅馬哈等電子產品生產商也警告稱,“未來可能面臨晶片短缺的問題”,他們正在減緩音訊裝置和攝像機的生產。
晶片供應短缺加劇了目前半導體行業的競爭。全球最大的晶片代工企業臺積電今年推出高達280億美元的裝置投資計劃。半導體業界分析稱,臺積電今年決定進行有史以來最大一筆投資,是為了應對最近劇增的代工需求。
因為現在對於電子產品需求量的回暖,各種需求都是暴增,剛開始的時候,還只是汽車行業缺少晶片,但是現在已經慢慢地蔓延到了其他的領域,像手機、遊戲機等產業也都會受到影響,而且代工廠商們這段時間也是一直處於滿負載狀態,加上之前日本AKM三天四夜的大火和ST意法半導體出現的員工們罷工的情況,產能的確是有限。
2、中國半導體有活路
從短期來看,美國出口管制的效果存在疑問,而從中長期來看,日美歐的半導體技術優勢能否透過貿易管理來維持則更加不明朗。原因是,維持“摩爾法則”(1塊半導體晶片可容納的電晶體元件數量在1年半到2年裡就會增加一倍)的技術主角正在從根本上發生改變。技術的代際更替將動搖領先者的優勢,存在給中國那樣的追趕者帶來趕超機會的可能性。
雖然美國對中芯國際和華為實施制裁,但中國大陸方面的開發速度加快,技術實力可能反而不斷加強。5年後,即使與領先的美國、韓國和中國臺灣企業相比,也將達到非常好的水平。
3、A股科技股未來在何方
最近兩週,科技股表現異常令人齒寒,已連續下跌兩週。基金抱團仍未有鬆動,大消費之王“貴州茅臺”屢創新高。根據最近10年的資料統計,從一般春季上漲行情來看科技板塊的增長幅度一般佔據各個板塊之前,節後看科技股表現吧。
在全球缺貨的背景下,中國大陸半導體裝置佔比持續提升,2020年第三季度全球半導體裝置廠商銷售額達194億美元,同比增長30%,其中中國大陸半導體裝置銷售額56.2億美元,同比增長63%,遠遠高於全球增速。
我們從當前半導體上市公司釋出2020年度業績預告可以看到,業績預增約43家,其中19家公司淨利潤翻倍,而同比增速最高的分別為通富微電、長電科技,預計淨利潤增幅均在10倍以上。
雖然從近期表現來看,預增的半導體行業個股均有一定程度的回撥,資料顯示自年初以來,半導體板塊有43只個股下跌超8.58%,甚至有9只個股回撥幅度在20%以上,臺基股份、立昂微、南大光電回撥幅度靠前。而部分個股逆勢走出較好行情,晶盛機電今年以來上漲33.91%,韋爾股份今年以來上漲323.37%。
個人2021年科技股仍會是投資機會,大家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