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圍股市接連崩盤發生了什麼?
2月24日,全球資本市場經歷了“黑色星期一”。受到南韓新冠肺炎病例猛增影響,南韓綜合指數當天大跌3.87%,創逾16個月最大跌幅;韓元兌美元匯率盤中一度下跌0.8%,為去年8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恐慌情緒迅速蔓延到了亞太地區其他資本市場及歐洲股市。其中,澳洲ASX200指數下跌超2%,香港恆生指數下跌1.79%,馬來西亞基準股指盤中跌幅一度超過2%。而在歐洲市場,和南韓一樣遭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義大利挑起了歐洲人緊張的神經。
回到中國股市
A股面臨嚴峻考驗,上週五三大指數大幅低開,盤中雖一度有所回升,但恐慌性拋盤不斷湧出,指數連續走低。上證跌破2900關口(收在2880),創業板跌破2100和20天線支撐位(收在2071),將考驗30天線。
下週主要防線將下移到2886-2836,創業板將考驗2056-2000,如果跌破30天線,上升形態將受到威脅,短線將趨於走弱。短線跌到這個位置,其實風險已釋放很多,接下來應是情緒性下跌。下週初,大盤還有下跌慣性,但全周探低迴升,隨時展開一波強反的可能更大。
短期回撥還是反彈行情終結?
儘管在鼠年開年以後,以創業板指為代表的中國股市在資本市場中表現強勁。但本週以來,以美股為代表的外圍股市接連大跌,還是引起了內地投資者的擔憂。投資者們最關心的一個話題就是,自年初以來的這波上漲行情是否會就此結束?
日本和南韓在全球貿易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而日韓和中國的貿易關係緊密。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日韓在全球的貿易份額中佔有重要地位,中國是日本和南韓的第一大進口國;二、日韓也是主要的中間品出口國,從中間商品的依賴度來看,中國對日韓中間商品的依賴度較高;三、從產業鏈的角度,日韓與中國在貿易領域上中下游互相依託,是國內產業鏈不可忽視的一環。
整個市場的後續走勢,短期而言,近期強勢板塊或個股經過回撥後,或有一定的反彈,但從時間視窗來看,震盪消化的過程或將持續,短期或以區間波動為主,策略上還需保持合理的節奏。儘管如此,受較強趨勢及量能的影響,資金有望圍繞新的機會進行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