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摘要:

“雲客戶”你抓住了嗎?

疫情突襲,全民上下一起抗擊疫情,幾乎各地的實體商業經營都採取了關門閉店、停工停業等措施。整個2月,宅家成為全民的工作和生活狀態。

2020年包括餐飲、旅遊、交通運輸、影視等行業損失慘重,也給諸多中小微企業尤其是中小民營企業帶來重大壓力:人員缺位、供應失常、資金吃緊、模式傳統......一系列問題開始加倍加速地凸顯出來。

但與此同時,電商成了維繫國民生活正常運轉的唯一渠道,也爆發出一些新的行業需求,加速了電商行業的迭代升級。

疫情之下的電商行業相比非典時期的“變”與“不變”

有人說,2003年的非典爆發,同樣的閉戶市場環境下,誕生了兩大巨頭:阿里&京東,催生電商行業成長;2020年的新冠病毒也將帶來新的巨頭,催生中國電商的新時代。

非典肆虐時期是2003年的二季度,淘寶網2003年5月上線(確實是非典最恐慌時期),到了10月上線支付寶解決交易信任問題,淘寶也開始迎來真正發展;

彼時的京東從線下3C連鎖店主,到京東多媒體網正式上線,成就了京東前身。包括國內電商的其他主要玩家圖書電商噹噹網和卓越網,都隨著這次非典的爆發,更進一步促成了中國電商領域的騰飛和變革。

CNNIC資料,2003年中國網際網路使用者僅7950萬人,到第一家toC電商公司上市的2010年,已經增長到4.57億人。2019年財報中,阿里GMV,大概有3768億,其中電商的業務佔到了3234億,從2003年淘寶的9000萬,增長至2019年的3234億,16年一騎絕塵。

而今天,電商行業整體發展早已今非昔比。

① 網際網路/電商的使用者滲透率達到了一個頂峰狀態,對於後續的滲透增長也較為緩慢。CNNIC資料,2019年6月,網際網路/電商使用者規模8.5億/6.4億,環比2018年末增速僅1.6%/4.7%;

②整體網民網購習慣已經成熟,相對於“非典”時期的爆發狀態,可能提升空間更加有限。對於電商行業的二次爆發和新巨頭的出現,滋生土壤還有待觀察。

因此,疫情對電商行業最大的衝擊仍在於短期可選消費的全面抑制。需求端的負面影響之於非典時期,一定程度上是無差別的,不管線上還是線下,這也是二者之間共性所在。

疫情過後,電商行業之變

疫情下的線下實體行業進入至暗時刻,而網際網路相關的電商行業受到的影響卻相對較小,甚至一些電商行業迎來了井噴式發展。疫情過後,電商行業會迎來哪些變化呢?

社群電商迎來發展契機

疫情倒逼超市老闆開始更新運營模式,送菜送貨到小區成為了大多數人的購物方式,而這正與這兩年火爆的社群團購電商的模式相吻合,這次的疫情也讓社群電商的模式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和習慣,據悉,盒馬、叮咚買菜雙雙突破40萬,且新使用者數量突飛猛漲。所以,在未來,社群電商也會迎來很好的發展。

家樂福、大潤發等本地大型商超自營平臺,有自己穩定的供應鏈、配送體系,包括京東和蘇寧易購,在這次疫情中也凸顯了優勢。而對於不具備這些元素的第三方電商平臺來說,平臺單價和物流成本,直接削弱盈利。所以疫情之後,第三方平臺可能會加大自身鏈條的進一步完善。

非必需品需求放緩

停產停工導致上游原材料暴漲,物流成本恢復慢,影響供應。收入水平關聯使用者網購消費,日常生活必需品也許不會降低,但非必需品就會有明顯變化。

“雲客戶”成為商家救命稻草

轉戰線上成為今年春節以來幾乎所有中小企業和線下門店的主題語。淘寶最新發布的《淘寶經濟暖報》顯示:2月以來,有100多種線下職業都在淘寶直播找到了新的可能性。每天超過3萬人來淘寶開新店,其中超過2成來自線下店鋪。

疫情之下,電商平臺的中小賣家們通過直播業務,抓住這些看不見的“雲客戶”,業績反而更加火爆。

一些線下不能正常營業的傳統零售企業,也把目光瞄向了直播。而淘寶直播新增的直播間數量同比翻了一倍,開播場次同比增長110%,“雲工作”模式正在成為常態。而直播行業在疫情之後,應該會迎來新一波的飛速增長。

此外,小程式直播也是抓住“雲客戶”的重要工具。

美妝品牌蜜思膚在2月18日開通小程式直播後,官方小程式新增使用者環比增長500%,交易金額環比提升300%,單筆客單價環比增長70%以上。

疫情影響對於電商行業來說,有機遇,也有危機。數字化、線上化、智慧化已是大勢所趨,但要自我改造困難重重,疫情的影響某種程度上是催化劑,加速了程序。

只要善於發現,善於把握,牢牢抓住“危”中之“機”,“危機”就會成為“轉機”。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盯梢”——兩隻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