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際金融協會(IIF,全球最有影響力的金融協會)出版了一份關於全球債務的報告,截止2019年第一季度,全球債務總規模已經達到驚人的246萬億美元。
乖乖啊!
2018年底,全球GDP總量是86萬億美元;算下來,這相當於全球GDP的接近300%。
如果按當前的人民幣匯率折算,是1750萬億元!
這可真是個恐怖的數字。
2018年底,全球總共有76億人口,這意味著,包括牙牙學語的嬰兒、滿頭銀髮的老人乃至監獄裡的犯人在內的所有男女老幼,平均每個人要負擔23萬元人民幣的債務。
最要命的是,2002年的時候全球債務僅有85萬億美元左右,短短的17年時間,已經飆升到了246萬億美元,用流行的話來說,我們用了17年時間,走完了過去全人類走了5000年的債務積累之路——的兩倍!
其中,中美兩國的債務總量合計,佔了全球的40%以上。
有人可能會說了,這關我屁事?
你別說,這還真的與我們自己的財富相關。
當代信用貨幣體系之下,債務的總量基本上與財富的總量相當,如果說現在有246萬億美元的債務,那麼全球的財富也一定與這個數字相差不遠——因為,除了不依賴於債務的黃金和各種實物商品之外,當代全球的大類資產(包括房產、股市和債券)完全依賴於債務和信用而構建,而且也以最新的信用貨幣來計價。
簡單來說,全球債務有多少,全球的財富總量也會在這個水平上。
MMT,一個足以毀滅當代金融市場的理論!
我還真找到了全球財富總量的資料——根據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歷年來對全球財富統計的資料,2018年底全球財富總量為280萬億美元,相當於人民幣2000萬億元。
是不是與246萬億美元很接近呢?
更讓人扎心的,是這280萬億美元財富的分配:
最頂層0.7%的成年人,拿走了128.7萬億美元的財富;
還有7.9%的成年人,拿走了另外的111.4萬億美元的財富;
另外91.4%的人,共享剩下的40萬億美元的財富,其中,底層70%的人口,僅佔有7.6萬億美元的財富。
我可以肯定的說,在信用貨幣體系全面應用之前(1971年之前),人類財富的差距,是不可能到達現在這個地步的,即使那個時候有人想這麼做,技術手段和條件也做不到。
米蘭-昆德拉說,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
我不知道上帝咋想的,但每次當我深度思考當代信用貨幣體系,都會覺得無比的神奇。
以某種紙幣計價來發行債券(借債),然後再以這種債券抵押來印刷貨幣——該怎麼來形容呢?我以空氣為抵押發行空幣,然後用空幣來計價空氣,在美國的帶領下,就這種空對空的遊戲,從1971年到現在,居然已經玩了近半個世紀,基本上還能讓所有人都認可,這真是人類歷史最大的奇蹟!
特別要強調,我不是說信用貨幣不好——如果沒有立場和目標的話,我沒辦法說這個東西好或者是不好。
對於想要掌控經濟,熨平經濟週期的政府來說,信用貨幣是再美妙不過的點金聖手,可以幫助政府實現種種激動人心的目標,比方GDP增長,比方消滅貧窮;對於和權力深度合作,充分了解金錢奧祕和花樣的當代金融體系來說,只有信用貨幣,才可以這麼悄無聲息的大規模轉移社會財富而不被所有人聲討;對於吃不飽飯穿不暖衣的人來說,如果政府願意大發慈悲,用信用貨幣超發的殘羹冷炙作為安撫底層的必要成本,他們也會相信信用貨幣是天上掉的餡餅……
但——對於相信貨幣穩定、不喜歡財富被稀釋的人來說,以債券作抵押發行信用貨幣,本身就是個不折不扣的騙局。
那麼我們來看,信用貨幣時代為什麼會出現如此擴大的貧富差距呢?
從過去半個世紀的邏輯看,只需要4步就可以完成:
1)長期看,政府信用貨幣一定超發,政府親近類資產(房產、股市、債券)一定上漲;
2)你要麼和能夠印刷貨幣的央行政府有足夠親密的關係,要麼提前以低價或低成本大量擁有這些資產,如房產、股權(公司創始人)、債券等;
3)因為一開始大家都沒有這麼多錢,所以你必須首先以最低利率從央行那裡借貸到資金,轉手加價借貸給別人(銀行等金融機構),或直接去購買這些資產;
4)接下來,無風險賺差價(銀行),或坐等資產大幅度升值,然後你變成富人,其他人變成窮人。
以上4個步驟裡,1)、2)、4)涉及個人的能力和判斷,但步驟3)才是整個過程的關鍵,也就是說,要麼你可以當資金二道販子,要麼你在資產價格上漲之前得到廉價的信貸資源,你的財富才能拉開和普通人的差距——想想看,誰能先從央行體系得到信貸資源轉手加價?甚至,能從銀行得到二手信貸資源也算?
顯然,除了那些原本就與政府、央行有關的人群,除了原本就在社會上佔據地位優勢的人,還能有哪些人?
換句話來說,當代信用貨幣體系,只不過讓那些原本在社會地位上就佔據優勢的人和機構,更早的得到了更多的信貸資源,要麼他們可以倒賣央行資金空手套白狼,要麼他們可以坐等房產、股票、債券等升值,然後,他們用這些資產作抵押,更多更便宜的信貸,然後,更多資產,然後……
如此一來,全球的財富,數字上表現可不是越來越多麼?
如此一來,全球的財富差距,可不是越來越大麼?
有人說了,一些初創公司的創始人的致富就與信貸資源此無關啊!
你可以說無關,但實際上還是有關係的,因為債務越來越多、貨幣越來越多,所以公司才能融到那麼多資金,所以股票的價格才會漲到那麼高的一個水平……
又有人說了,黃金做貨幣時代也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啊!
錯!
黃金做貨幣的時代,不存在貨幣和債務螺旋式上漲,所以也沒有哪種資產存在著確定性的、趨勢性上漲的機會;而且,因為有黃金儲備的限制,央行也無法憑空創造信貸資源給商業銀行,上述4個步驟的邏輯一開始就不存在。
信用貨幣體系之下,債務的增長,就是財富數字的增長,誰先得到央行信貸,就能甩開其他人,就是貧富差距的增長!
我承認都是貨幣惹的禍,偏偏似糖如蜜說來最動人,再怎麼心如明鏡也被繞進去……
作為衡量財富的標準,貨幣本身,就是為了刺激人的野心和慾望,所以,任何有野心和慾望的個人,都希望獲取更多貨幣,這本沒有什麼問題。
作為一個不生產蛋糕、只分蛋糕的組織,政府想要掌控貨幣,按照自己的想法來為社會各群體分配財富,這也沒有什麼問題。
只是,在黃金時代(金本位時期),政府(央行)想要增加貨幣,必須有相應黃金做抵押,他們便到處去勘探黃金、挖出黃金,然後用這些新的黃金作抵押,發行新的貨幣;在信用貨幣時代,政府(央行)想要增加貨幣,必須有相應債券作抵押,於是,他們便自己發行更多的債券,然後用來發行新的貨幣……
區別在於,黃金有天然的限制,有開採技術的限制,始終只能以一個很低的比例增長,但債券,只要政府利益相關團體想要,就能發行,可以我的地盤我做主……
這才是問題所在。
現在,請大家再回過頭去看第一張圖:
2002-2006年,債務增加50萬億美元;
2006-2010年,債務增加50萬億美元;
2010-2014年,債務增加35萬億美元;
2014-2019年,債務增加25萬億美元;
……
注意到什麼了?
債務增加量是不是越來越少了!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債務增長,本身就會有極限——利率是0的時候,錢依然借貸不出去,債務增長自然就到達極限。
進一步的,即便整體利率沒有降低到0,債務本身還在增長,但只要增長變緩,因為新錢沒有那麼多,所有債務人還債壓力就會開始增加,這會造成債務緊縮,這就進入債務去槓桿時段,隨著大類資產的價格大幅度下跌,人類的財富總量在數字看也會不斷下跌——實際上,根據瑞士信貸銀行的報告,從2018年6月到2018年底,人類的總財富就減少了37萬億美元!
全球財富增加越來越少,甚至在數字上開始減少,這意味著什麼?
這意味著,半個世紀以來,人類將第一次進入存量財富博弈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