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今天#拼多多市值再超百度#的訊息引發了很多人的關注,原因是週一收盤拼多多股價漲4.84%,拼多多的市值超過了百度,這也是拼多多第二次反超百度。

很多人可能更沒想到,以“假貨”“劣質”聞名的拼多多,在去年10月,拼多多就以464. 71 億美元的市值超越了京東成為中國第四大網際網路公司,僅次阿里巴巴、騰訊和美團點評。

2018年,拼多多在美國上市,首發當日,拼多多的市值就逼近300億,其創始人黃崢的身價也突破了140億。

但與之相伴的是巨大的爭議——拼多多因為“砍一刀”“9塊9”“免費拿”等問題而遭到公眾的質疑。

而上市過去了一年多的時間,拼多多的現狀如何呢?

根據拼多多最近的一期財報(2019Q3)顯示,截至2019年9月30日,拼多多GMV(訂單總額)達8402億元;平臺年活躍買家數達5.36億。

曾經那個“3億人都在砍的拼多多”,不僅沒有在爭議中走向沒落,反而變成了“5億人都在用的拼多多”。

無論你印象中的拼多多是什麼形象,但事實擺在那裡:拼多多,很可能被我們低估了。

這也值得我們重新去審視,拼多多是如何做到的呢?

一、團隊和運營模式

拼多多成立於2015年9月,拼多多成立之初並不是一窮二白的,其母公司是上海一家遊戲公司——上海尋夢科技有限公司。

那麼,為什麼一家遊戲公司會在內部孵化一個電商專案?

這就要提一下這家遊戲公司的創始人之一黃崢,也就是拼好貨的創始人兼CEO。

拼好貨是黃崢因病修整後的第一個專案,專注“社交水果電商”並且很快實現了盈利,拼好貨採用的是自營模式。

看到拼好貨在社交電商道路上走比較順利後,憑藉做遊戲積累的產品嗅覺,團隊覺得可以將社交電商模式做一個電商平臺來運作,而不僅僅採用直營模式,於是,成立了拼多多。

拼多多在成立之初就把自己定位成社交電商,主要目標使用者群體是以勤儉持家,對價格敏感的家庭主婦為主,目標讓更多的使用者以低價格買到自己需要的商品。

1、遊戲式運營和社群裂變

由於出身遊戲公司,我們可以看到拼多多很多的運營策略都有著遊戲化的影子比如:

這些做法有些像網路遊戲裡的套路,通過開發一些任務,讓玩家能用最小的代價去獲得大量經驗,以誘使他們至少每天登陸一次遊戲。

二、農村包圍城市

在拼多多發展的早期階段,創始人黃崢曾說,拼多多的戰略就是“農村包圍城市”,服務“五環之外”的人群。

它早期的運營也完全是圍繞這一戰略來執行的。

簡單來說就是兩個字——便宜。

比如一箱48卷的衛生紙,竟然只要7.9元。

價格便宜到讓人不敢相信,但很多人會疑惑,品質沒問題嗎?

在拼多多發展的早期階段,拼多多就因假貨、劣質產品而經常遭受質疑。

事實上,拼多多價格便宜其實也有自己獨有的殺手鐗——用C2M商業模式。

除此之外,2018年12月拼多多還推出了“新品牌計劃”。

拼多多扶持了1000家各行業的中小微企業,幫助它們“更有效地觸達消費者,以最低成本培育品牌”。

比如上述提到的紙巾品牌——絲飄。

絲飄出自江蘇揚州的一家紙品企業,原本他們主要給線下商超,如大潤發提供貨源,但隨著主流消費人群從商超轉到線上電商之後,這家紙品企業一度徘徊在生死線上。

其實他們家產品的品質完全沒問題,畢竟一直在給大潤發這樣的大型商超供貨,他們缺的只是銷售渠道。

拼多多改變了這家企業的命運,2019年,絲飄銷售額突破3.5億,成為了準一線紙巾品牌。

簡單地說,拼多多拋棄了“中間商賺差價”的傳統模式,和那些沒有名氣的優質製造企業合作,一起打造新品牌。

1、“拼農貨”模式

以賣水果起家的拼多多對於農產品似乎有一種執念,2015年,淘寶和京東正式進軍農村,兩家電商巨頭採用代理、刷牆等方式拉新,但幾年下來並沒有完全吃透這個市場。

而黃崢帶領著拼多多,從2016年開始紮根農村,先是通過社交拼團的形式幫助貧困地區開啟銷路;又創造“拼農貨”模式,“以拼代捐”進行扶貧。

資料顯示,2018年,通過拼多多平臺一共賣出653億元的農貨,同比增長233%,平臺帶動62,000餘名新農人返鄉。

拼多多也試圖顛覆傳統的農產品產業鏈條和模式,從根本上解決農村市場產銷難的問題。

三、百億補貼進軍城市

“便宜”讓拼多多在下沉市場一騎絕塵,也是很多人對拼多多的固有印象。

但“農村包圍城市”的真正含義是——在農村站穩了腳跟後,自然是要向城市進軍的。

拼多多19年Q3的財報中有另一組令人驚訝的數字是:拼多多一二線城市的使用者比例,已經達到了46%。

在過去,拼多多被認為是服務“五環以外”的人群,是低端的代名詞,但僅用一年半的時間,拼多多不僅使用者總量超過了5個億,甚至有近一半使用者來自大城市。

1、上線品牌館,擺脫“山寨”標籤

拼多多在陷入山寨輿論漩渦時,拼多多宣佈關閉1128涉嫌賣假貨的店鋪,還一次性下架了430萬假貨產品,當然除了打假,拼多多找到了更為直接的方法——品牌升級。

2018年9月,拼多多將“名品折扣”升級為“品牌館”,包括奢侈品阿瑪尼和網易嚴選等在內的500多個品牌入駐,被視為拼多多向品牌化路線轉型的開端。

拼多多轉型是想從“廉價”走向“低價+品質”,除了推出品牌館,拼多多還不斷斥巨資做品牌升級營銷,旨在通過廣告投入增加品牌知名度。

在《快樂大本營》《中國新歌聲》《非誠勿擾》等娛樂節目上砸下數億元廣告費,使得其負面聲音在“五環以外”的群體中越來越小。

2、推出的“百億補貼”計劃

2019年6月,拼多多推出“百億補貼”計劃,所謂“百億補貼”,簡單來說就是拼多多平臺貼錢,讓消費者在享受大額折扣的同時,提供“正品保障”,“假一賠十”和“售後無憂”服務。

和“新品牌計劃”不同,“百億補貼”計劃主要針對的是蘋果、戴森、茅臺、格力等知名品牌,且有中國人保財險為“假一賠十”提供資金保障。

沒有人不喜歡優惠。

只不過,每個人對優惠的敏感程度不同。

對於五環外的人群,用7.9元的價格買到能衛生紙,和幾百塊錢的價格買到實用家用電器,就已經很有吸引力了。

而對於追求精緻生活的城市白領們,可以用4599元的價格買到 iPhone11 64g(原價 5499),1699元買到 airpods pro(原價1999),以及2489.9元買到戴森吹風機(原價2990),一樣極具吸引力。

哪怕是那些中老年的國企領導和私營企業老闆,819元的43度飛天茅臺(其他平臺999元)同樣能夠打動他們。

而在百億補貼後,拼多多不久就釋出了2019年二季度的財報,拼多多的股價一路從20多塊飆升到了46塊,市值也一路上漲。

四、結語

很多人說拼多多走的路線與阿里其實有著很大的相似之處。

從淘寶早期的假貨爭議,到後來以中高階品牌為主的天貓平臺,然後再回頭開展大規模的打假、打山寨。

電商之路,阿里走了至少10年,而拼多多隻用了4年半。

正是靠著極快的成長速度,拼多多在阿里和京東——兩強對峙局面已然形成的情況下,殺出了一條血路,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作為消費者,反而很樂意看著阿里、京東和拼多多在電商領域相互廝殺。

因為有競爭,市場才會有活力;

因為有競爭,商家才願意給消費者讓利。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03月04日牛股推薦!(附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