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第一代民企的代表,娃哈哈曾創造了很多的奇蹟——1987年創立,1990年產值突破1億元,2003年產值突破100億,2013年營收達到782.8億,隨後四年業績雖有下滑,但2018年開始逆勢增長。
談到娃哈哈的未來,宗慶後在接受新京報採訪時坦言:我對娃哈哈的未來一直都有信心,但同時也有危機感,娃哈哈需要第二次創業。只有不斷地創新,企業才能持續健康發展。
1987 年,杭州上城區校辦企業經銷部(娃哈哈前身),女職工在裝貨。 受訪企業供圖
娃哈哈需要第二次創業新京報:如何看待娃哈哈這些年的發展?
宗慶後:娃哈哈已經創立32年了,我認為32年的發展經驗有幾條:第一,堅持主業,小步快跑式穩健發展。因為既沒有貸款也沒有負債,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時,避免出現了資金鍊斷裂的情況。第二,堅持在產品、管理、營銷渠道等方面不斷創新,贏得了發展。第三,依靠員工,讓員工共享企業的發展成果。光靠創始人或者董事長一個人,一個企業是不能發展起來的,要靠全體員工共同努力。第四,履行社會責任,社會效益也會轉化為經濟效益。
娃哈哈32年的發展一直比較穩健,但也經歷很多坎坷,特別是惡性競爭。從2015年開始娃哈哈遭到網路謠言的侵害,說喝營養快線、爽歪歪等會得白血病、軟骨病,這樣的謠言讓娃哈哈損失慘重,現在正在慢慢恢復中。通過這個事件,我們也認識到,堅持品牌發展是對的,一定要保證產品的品質。同時,我希望企業能夠真正地公平競爭,不正當的競爭會損害國家的經濟,相信政府未來也會整治這些問題。
新京報:娃哈哈是很多80後的成長記憶,但公眾印象比較深的依舊是幾款老產品。娃哈哈是不是落後了?
宗慶後:現在年輕人的消費觀念變化很快,喜歡什麼飲品也不會在乎品牌,我們也在促進員工轉變思想以適應行業變化、新的市場營銷環境,以及消費者需求的變化。比如,過去消費者希望飲料能夠甜一點,因為當時大家營養不夠。現在的消費者更追求健康、清淡的飲品,我們也在適應這些變化。再比如,現在包裝設計也更為重要。我們的包裝設計有點老化,設計人員的思維有點固化了,我們要求設計人員的思維要轉變。
新京報:目前看,娃哈哈最迫切需要變革的事情是什麼?
宗慶後:管理要變革、產品要變革、營銷方式要變革,我認為全部都要變革,各個方面都要創新,企業才能健康持續發展。
比如,在管理上,以前是我一個人說了算,我身兼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監等職位。現在娃哈哈已經實行了崗位責任制,分級授權,希望從人治轉為制度管理,讓每個員工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這樣企業才會健康持續發展,才能做成百年老店。在產品上,我認為,大健康產業是很有前途的,娃哈哈成立了中醫食療研究所、生物工程研究所。在營銷渠道上,娃哈哈創立的實體營銷渠道會永遠存在,但我們也在適應市場的變化,在社交零售上探索一些新的營銷方式。
我對娃哈哈的未來一直都有信心,但同時也有危機感,娃哈哈需要第二次創業。只有不斷地創新,企業才能持續健康發展。對於國家來說,落後就要捱打,對於企業來說,落後就面臨被其他企業倒逼的情況。
新京報:去年,娃哈哈開始佈局科技領域的產業,這是娃哈哈未來發展的方向嗎?
宗慶後:有傳言說娃哈哈要做新能源汽車,這個訊息不真實,我們沒有這方面打算。有些動作是為了解決娃哈哈自己的問題,我們的裝置從國外進口,如果要改瓶型,就要從國外買模型,這些模型非常昂貴,所以娃哈哈就創辦了兩個機械廠,生產自己需要的模具、進口裝置的配件、飲料機械等,也開發了機器人裝置。後來有企業和我們聯絡,希望合作生產拋光機器人,對方出技術,我們出資金,這才成立了娃哈哈智慧機器人公司。
未來娃哈哈會依舊堅持主業,但高新技術產業也是娃哈哈未來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比如,我們確實也想著讓娃哈哈在裝備製造業方向上有所發展,成立了機電院,現在有一百多位碩博士研究人員在開發產品,但這些業務還在準備過程中。
娃哈哈在高科技產業的發展路上能夠走多快,什麼時候能走好,還需要更多的努力,但我相信會慢慢發展起來。
早期民企引入外資為活命,做不到和外資平等“達娃(達能與娃哈哈)之爭”是繞不過的節點,也是改革開放40餘年中中國民企經歷的最大商戰之一。
新京報:十年前的“達娃之爭”是中國民企引入外資的一個標誌性事件,現在回顧這一事件,你有什麼看法?
宗慶後:當時娃哈哈和達能合作的背景是,一方面在對外開放的大潮下,政府號召企業引入外資。另一方面,當時娃哈哈雖然是世界上第五大飲料企業,但在內地市場上和樂百氏要進行激烈的競爭,需要引入外資擴張,同時引進先進的管理經驗、生產工藝等把企業辦的更好。這樣,就有了娃哈哈和達能的合資。
最初合作的時候,我們提出的幾項條件達能都答應了:合資後娃哈哈的品牌不變;合資企業的經營管理全權委託娃哈哈;合資前員工一個都不能辭退;娃哈哈原有的退休員工待遇不變。但後來我們發現,我提出的很多投資建議都被否決或者拖延,達能還收購了樂百氏、匯源等和娃哈哈有競爭的公司,來限制娃哈哈的發展,達能還要收購娃哈哈非合資企業的股權。最終,經過多場訴訟,娃哈哈以30億元收購了達能在合資公司中51%的股份,保證了娃哈哈品牌沒有流失。
現在回顧這個事件,我的一個很深的體會是,在改革開放初期,大部分企業引入外資都是為了救命,乞求人家來合作,做不到和外資平等。但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中國的企業已經壯大了,這樣和外資合作的時候能夠實現了平等互利、優勢互補。
現在中國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製造業大國,但我們的產品優勢來自於廉價的勞動力,而不是核心、先進的技術,現在中國企業在外競爭中還是要受到壓制、不平等(對待)。所以,現在中國經濟和中國企業都處於“扒門跨門檻”的階段,我們要進一步加快發展經濟,攻克和彌補我們在高新技術上面的短板。邁過這個門檻,我們真正強大了,才能實現平等競爭。
宗慶後:那也不是。因為中華民族本來是包容性很強的民族,對外邊的人是很客氣、很友好的。在和達能合作的時候,也有段很愉快的時期。雖然後來有了一些矛盾,但我們最後官司打贏了,也沒向達能要求什麼賠償損失,我們也是比較寬容的。娃哈哈並不排除未來和外資合作,但合作肯定是要建立在雙方優勢互補、平衡互利合作、促進企業和國家進步的前提下。
民營企業不用擔心接班問題,船到橋頭自然直新京報:作為第一代民營企業家中的一員,你怎麼評價這個群體?
宗慶後:第一代民營企業是在黨的改革開放政策鼓勵下成長髮展起來的,沒有改革開放,第一代民營企業家不可能有施展才能的機會,也不可能成為發展致富的第一代人。
第一代民營企業家創業的初衷都是為了改變自己的生活,最初的思想境界可能沒有那麼高。但隨著企業逐漸做大做強,思想境界也在演變。當年小平同志提出,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富幫後富,促進共同富裕。現在,有的第一代企業家正在為國家積累財富、解決就業問題、帶動一部分人富裕起來。這種做法是正確的,只有實現了共同富裕,民營企業家的財產才更有價值,也會受到尊重。
對一個企業家來說,除了吃住穿,還能消費什麼呢?無非是住的房子大一點,車子好一點。所以,屬於企業家的財富可能只有幾千萬,超過這個,財富無非是數字而已。因此,對企業家來說,還要幫助更多人富裕起來,以贏得尊重。
新京報:現在看第一代民企,很多曾經耳熟能詳的品牌和企業都消失了,企業如何保持長久的生命力?
宗慶後:市場本身是優勝劣汰,沒有競爭優勢的企業會不斷地倒掉,(有優勢的)也會上來。確實,很多改革開放初期創立的企業沒能夠適應市場競爭和進步,沒有不斷創新,以至於落後、倒掉了。包括現在一些網際網路企業,如果不專注於提升技術,而是靠燒錢炒作,也註定要倒掉。現在一些發展不錯的企業,如果不專注提升技術、提升核心競爭力,我想也註定要倒掉的。
新京報:第一代民營企業家面臨的共同問題還有企業傳承的問題,你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宗慶後:很多民企都面臨這個問題。我想,中國的民營企業最後會和發達國家一樣,二代願意接班就接班去管理企業,不願意接班就由職業經理人來管理企業。子女接班不接班不重要,因為財產實際是由子女繼承。因此,不用擔心二代接班的問題,船到橋頭自然直。人類是在不斷髮展、不斷在進步,總會有解決的辦法。
職業經理人管理企業會是未來發展的趨勢,但目前情況下,中國的職業經理人階層和制度還沒有形成,職業經理人的業務水平和職業道德的監督考核機制也未形成。在美國,如果職業經理人管理不善致使企業倒閉,職業經理人的信用就會受損,很難再找到工作。在中國要建立職業經理人制度,也要解決職業經理人誠信的問題,是不是需要建立一個黑名單制度——如果職業經理人存失信行為,會被加入黑名單,通過這樣的約束,提高職業經理人的誠信水平。
新京報:從更長遠看,希望娃哈哈成為怎樣的企業?
宗慶後:我一直的希望是,娃哈哈成為一家百年老店,成為家喻戶曉同時被老百姓信賴的品牌。今年娃哈哈32年了,距離百年老店還很遙遠,還有60多年。對於一個人來說,三十而立,但對企業來講,一個30多年的企業會有很多毛病,尤其是一些大企業病。現在娃哈哈在不斷克服這些毛病、解決這些問題。
老百姓有錢花敢花錢,中國經濟才能再次騰飛新京報:對於中國經濟,今年大家談論比較多的是經濟的韌性和潛力,在你看來如何激發這一韌性和潛力?
宗慶後:中國有9億勞動力,其中2億人受過高等教育,這是任何國家都比不了的優勢。因此,人口多、市場大,中國依然存在很大的人口紅利。現在中國經濟發展的關鍵在於拉動內需。我覺得,政府關鍵要解決好老百姓的教育、醫療、住房問題,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激發、拉動內需,中國經濟潛力才能發揮出來。
首先,醫療、教育這兩個產業能夠迴歸到事業制?對於小病,老百姓自己拿點錢去就醫就行了,但一遇到大病,可能就會發生“因病致貧”的情況。大病可以走醫保報銷60%,但要先付錢看病再報銷,這也導致一些老百姓看不起病。我在想,一些比較貴的藥品是否可以由國家來開發和專賣。如何開發和專賣?現在很多國外的專利藥已經過了專利期,印度很多廠商去仿製,所以印度的很多大病所需藥品很便宜。我們是不是可以組織專家去開發這個藥品,之後再分配給藥企生產,通過這樣的方式控制、降低藥價,讓大部分老百姓看得起病,避免“因病致貧”。
第二,解決讀書貴的問題。現在實行九年義務教育,但很多優秀的公立學校的師資資源流向了民營學校,民營學校的收費昂貴。如何讓更多人享受到好的教育資源?這個問題也需要解決。
第三,要解決住房問題。現在給企業減稅的政策,可以使得企業給員工加工資、提高員工的收入。但現在年輕人貸款買房子,要還一輩子銀行,還敢消費嗎?
現在中產階層像房子、車子這些該有的都有了,消費沒有更多拉動的空間了,但我們還有10億的中低收入群體的消費沒有拉動起來,這部分人的消費拉動起來是不得了的事情。因此,我覺得,政府現在應該減少基礎建設的投入,把財政的重點用在民生上。有人說GDP怎麼辦?實際上,GDP增速的下滑很正常,美國GDP增速達到3%已經非常了不起了,歐洲GDP增速一到兩個百分點已經不錯了,我們的GDP增速還保持在6%,經濟很平穩地在增長。
因此,要讓老百姓有錢花、敢花錢,要使得老百姓能夠安居樂業,消費就被拉起來了。消費拉起來後,中國經濟就會再次騰飛。
新京報:住房問題尤其引發關注,你的建議是什麼?
宗慶後:第一,要解決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財政收入分配的問題。地方政府財政收入少了,只能依靠賣地模式的土地財政來維持財政收入。要解決房地產問題,這個問題恐怕要趕快改變,不能再拖下去了。
第二,要重點關注、解決剛需人群的住房問題。一方面,對於剛需的人群,銀行是不是可以降低貸款的利息或者說免掉一部分利息?另一方面,廉租房的建設中,是不是可以允許部分企業利用閒置土地也參與其中?
新京報:對於未來的中國經濟,你的預判是怎樣的?
宗慶後:中國人很聰明、很勤奮,如果真的把老百姓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內需拉動起來了,我認為中國還有一個高速發展的過程。因此,我對中國經濟的未來是看好的。
-
1 #
-
2 #
拿什麼花,還了房貸,沒剩幾個錢了
-
3 #
首先要敢花錢,所有社會保障很重要
-
4 #
娃哈哈,工人,工資高嗎。
-
5 #
都弄股市了,沒有牛市那來消費
-
6 #
那有錢消費房貸醫藥費特貴小孩讀書貴
-
7 #
再次騰飛?不是早就已經飛起來了嗎!
-
8 #
忍不住總想炒房怎麼辦?
-
9 #
一沒錢,二沒錢花,三掙得不夠花的。負翁果然不同凡響
-
10 #
房貸五千,拿什麼還?
-
11 #
我得存錢買房,不敢消費
-
12 #
錢都拿去幹大事了,
-
13 #
人口和消費成正比,你就知道比起美國還要多大的潛力沒發揮!
-
14 #
你昨這會說,誰不想。
財富過度集中,肯定會造成社會消費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