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最近我切身經歷的,幾個漲價預期的例子吧。
大家可以感受一下,當下,漲價背後的邏輯,是有巨大差異的。
春節期間,遇到一個養殖產業鏈的專業人士,跟我說,現在這個情況,生豬復產,又延後了一些。
然後,春節後,豬的股,就不知不覺上去了。
其實看豬價,節後並沒有大漲,只是高位橫著。
我感覺,就是預期,保持高位的時間更長了。
第二個例子。是前幾天電子板塊還沒崩的時候,有個電子元件,叫mlcc,通俗易懂上,理解成手機裡的螺絲釘就行。
當時,市場上流行的邏輯是,需求還行,但是供給上,行業巨頭國巨和國內大廠,開工率都不高,國內大廠還高些。所以就漲價了。
股票漲了一大波。
然後,因為海外疫情蔓延,大家開始擔憂整個電子的需求,最後,股票就一起栽倒了
第三個例子,就是最近兩三天蹦出來的,說化工品要漲價了。化工品多了去了,但是有個特點,中國產量大,一說是,客戶在這種特殊環境下,怕庫存沒保障,多少想補點庫存。另外一說是,化工巨頭,歐美也不少,擔心歐美生產受影響呢。然後,就也都漲了,
說這三個例子,並沒有什麼中心思想。就是想讓大家感受一下。
從我內心來說,這些行業,我不打算參與。邏輯太短。
真正週期能看長一點,還是新基建啊。
————————
下圖是,今天機構投資者對各版塊的交易情況。
對比前幾天的資料,有個巨大的變化,就是計算機和電子,機構買入開始多於賣出,並且,這個行為和盤面是反的,或者說,這是背離的————今天高位電子和計算機都在補跌。
我感覺,市場到今天,從電子上出來的獲利盤,從上週流入到地產水泥,到本週流入到消費和銀行。是一個明顯輪動過程。
而當所有的低窪地帶的坑,被填平後,那前期領跌的強勢品種,也就和低位品種找到了平衡。
市場會選擇新的主線,進行進攻,我還是覺得,阻力最小的方向是新基建,通訊,醫療、中國產軟體,雲端計算等。
老基建,本質上就是填坑過程的產物,是位置低,不是長期邏輯好。
而當市場進入新的週期後,像券商這種跟隨市場情緒的品種,也可能進一步向上抬高對市場的預期。作為助攻品種。
——————
下圖是最近媒體上廣為流傳的各地投資情況,有人算了下,說有20多萬億。
這個20多萬億,明顯是不靠譜的,這個是簡單把各地的投資計劃加起來
首先,這個計劃是n年後完成的,不是今年,
其次,這個計劃搞不搞還不一定呢。其實,很多經濟不發達的確,是沒啥錢的。
所以,很多人yy的大放水,走老基建的老路,聽一聽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