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疫情後淨息差的變化,對銀行股資產品質的衝擊這樣的大問題,已經在《投資銀行股,現在要抓住主要矛盾》這篇7000字長文中做了詳細推演,可直接查詢原文參閱。
1、@胡言小股民 問: 大市值和小市值銀行股,誰更具有投資價值?
我們做投資,尤其選擇做銀行股投資的,肯定還是因為它的低估,是以基本面為導向的,那麼為什麼不在低估的板塊裡選擇更低估的個股呢?兼具穩健性和成長性。
我基本不投小銀行,沒有什麼亮點,也怕踩雷。至於股價的事兒,交給市場吧,選擇了低風險,犧牲一點兒彈性也無所謂。
2、天天向上xu 問: 銀行的利潤感覺比較模糊,調節空間很大,怎麼判定銀行利潤更靠譜點呢?
我一般是對不良和撥備進行還原,首先是驗證不良的可靠性,可以觀察“關注貸款率、逾期60天以上貸款率、逾期90天以上貸款率、逾期貸款率”等資料進行驗證。在這個基礎上,如果某期報表的不良率和撥備覆蓋率出現了明顯的變化,比如不良率提升了,那麼要對提升的部分進行還原,記得扣除所得稅的影響,然後去估算對ROE的影響。
在對不同銀行做橫向對比的時候,最好是設立一個統一的標尺,比如設定不良率1.5%、撥備覆蓋率200%為準繩,再看每家銀行淨資產的品質,預判未來財務資料的變化是會侵蝕淨利潤還是釋放淨利潤,預測未來三至五年ROE的走向,之後就可以做估值分析了。
持有銀行股一定不能經常和大盤做對比,短期跑輸大盤是常有的事兒,但長期跑贏大盤是比較輕鬆的。再一個,風險也不一樣,遇到2018年那樣的大熊市,大盤跌了20%以上,銀行平均才跌12%,這也沒有可比性,看看你追求的是什麼,是短期的波動,還是長期的穩健盈利。
4、@Ricky 問: 能找出比招行更優秀的銀行股嗎?
有些區域性的中小銀行,比如寧波銀行這樣的,在財務資料上可能比招行還要優秀,但仔細分析會發現它們的經營方式差異很大,寧行主要依靠精耕重點區域,小微和零售做的好,一定程度上依靠人海戰術,走的是差異化的道路,是小而美的銀行,並不能大規模的進行復制。如果把寧波銀行的資產規模再擴張一倍,我很難想象它還能維持現在這樣靚麗的業績,而且現在寧行的槓桿比招行要高,但ROE卻並沒有好多少,ROA也更低。
今天的招商銀行A是1.62倍PB,H是1.59倍PB,幾乎持平,沒有套利空間啊。你還要考慮摩擦成本,還有,A股可以打新,港股不行,這就是一年5-6%的收益差。如果你的市值很大,沒法兒打新,且有海外資產配置需求的另當別論。
但是後期復工後,投放會比較積極,因為現在逆週期調控的政策,銀行會想辦法把貸款投出去的,如果沒有貨幣供應量的保證,還談什麼逆週期呢?對規模方面我不擔心。
至於是否能彌補息差的損失,可以算一算,我覺得可以對衝一定的損失,但應該是無法完全彌補的。假設今年息差從上年的2.2%降低到1.95-2%的水平,降幅10-12%,那要靠規模補上還是不容易的,因為按現在的節奏資產規模的增速很難超過10%。
7、@冰封Fossil 問: 現在各地大規模基建這個錢從哪裡來,和銀行什麼關係?是否類比之前四萬億?
但現在有疫情的衝擊,資產品質可能要短期承壓,這個是再優秀的銀行都要面對的壓力,所以招商銀行把近期產生的逾期順勢計為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不就下來了?數字遊戲而已。
如果疫情過後,市場發現招行的資產品質沒有明顯的惡化,只是表面上多了一些“不良貸款”,盈利能力依然能保證,那股價還是可以漲的,別擔心。
9、@小草研究員 問:銀行的ROE有硬性的指標要求,在這種情況下利潤有可能是調出來的,因此市盈率的指導意義就比較有限?銀行的每股股息在未來3年有沒有可能保持良性的增速
利潤當然是調出來的,不良、撥備,都可以調,但調利潤不意味著利潤能憑空產生或憑空消失,報表上有各種跡象可以找出來的,而且短期利潤可以調,長期利潤可沒法兒調。銀行股投資者可以自己計算一下真實利潤。
10、@老盧k7q 問:能說一下目前A股最看好的排名前三的銀行股嗎!排名的理由是什麼?招商和平安銀行更看好那個?
舉三個投資價值不錯的吧:招商銀行,綜合素質最好的銀行,沒有之一。農業銀行。最穩健的銀行,跌無可跌,下有底,上有空間,股價波動小,加槓桿的好選擇。寧波銀行:貴有貴的道理,最優秀的城商行。
招行平銀裡選一個的話,還是選招行吧,買平銀需要信仰。
11、@天生不是情人 問:請教對平安銀行,對寧波銀行,這兩家比較有特色的銀行投資價值的看法?
12、@阿不大人 問:我的一個策略是農行低於3.5持續買入,高於3.5如果收益>5%則賣出,否則就坐收股息,一年目標8%-10%的收益,請幫忙評判以下這個策略。
持有銀行股就不要頻繁買賣啦,安安靜靜等牛市不好嗎?而且你也說了是持有收息,那買賣一次,股息不就不能免稅了?再一個是,農行太便宜了,怕你賣完後買不回來,又去追高,怎麼辦?
13、@value_investing 問: 銀行裡最受人熱捧的招平寧,長年利潤高速增長,那最新上市的郵儲銀行又如何,依託郵政集團以及差異化的人群定位和服務群體的差異,郵儲行未來是否能保持過去一樣雙位數的利潤增長,不亞於招平寧的增速尼,不知各位怎麼看待這家國有大行,如果準備長期持有,預計年化是否能有20甚至更高的收益?
郵儲的優勢是啥?零售向,資產品質優良,網點足夠下沉,負債成本低。說實話,有點兒像加強版的農業銀行,但是PB比農行略高,從估值的角度,我覺得這兩家銀行不分伯仲,都是很值得投資的。但這僅是從靜態的財務指標上來看的,如果你考慮遠期的發展,我覺得兩家銀行的缺陷都是過分依賴網點這個優勢,也就是收割縣城、城鄉結合部、鄉鎮的低收入人群,但是這個東西長期來看是靠不住的,護城河可能會越來越淺。其實你懂一點兒商業就會有一種感覺,有些公司現狀不錯,但是你也知道它的天花板在哪兒,十年以後大概是個什麼樣子,幾乎一眼就能看得到。
不是看空哈,郵儲的股價還是很便宜的。
(喜歡本文的朋友可以先點個關注再看)
14、@思而學投資 問:從個人身邊朋友(內部)了解,平銀並沒有雪球上誇的那麼好,一直不敢入手,眼睜睜看著漲啊,請問這是什麼原因?到底哪一種更接近實際?謝謝
我想談談我的看法,涉及到這樣一個問題:我們是否可以通過打探一些小道訊息的方式來了解銀行股?或者是一家公司?
比如平安銀行的員工黑平安銀行,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因為這家銀行的文化就是業績導向的,不把員工當人,趕著員工幹活兒,員工的壓力很大,罵一罵是很正常的,但很多時候是有情緒的成分在裡面。而且我也是打工的,我對自己的公司,以前也不了解,因為員工不會看財務報表,只能直觀的看自己的薪酬,自己的同事,自己的領導,這能看到啥?很多時候是以偏概全的。
還是多站在全域性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吧,員工反饋的意見我也參考,但我會先從他說的話裡判斷他的水平,看看他是不是真的懂行,還是隻想發發牢騷。我在這篇文《真實ROE已達15.24%,我給平安銀行估個值》裡寫了一些平安銀行的問題,你看看還有沒有什麼補充的。
比較重要的指標,首先當然是PB和ROE啦,但PB有水分,利潤也可以調節,導致ROE失真,還需要自己把不良、撥備這些資料還原到利潤中去,再綜合地對比不同銀行的估值水平。
一是沒能力。銀行的盈利能力看似不錯,有的銀行ROE能保持在12-15%的水平,但是賺到錢後還要留存一部分作為淨資本,撬動更多的總資產。中國GDP增速還會保持在5-6%較長時間,加上3%左右的通脹,那就需要至少8-9%的M2增速,可能更高。這個時候在保持槓桿比率不變的情況下,銀行淨資產的增速也必須保持在8-9%的增速,只能從自己賺取的利潤中來,否則就得依靠增發補足。按30%的分紅率水平,你算算還能留存多少淨資產,是不是就剛好能滿足貨幣發行的需要?
二是沒動機。我們作為小股東,想的更多的是股價,有些銀行股大幅破淨,如果能提高分紅比率,降低總資產規模擴張的增速,當然會利好股價的上漲。但是分紅比率並不是由小股東決定的。我給你舉個簡單的例子吧,某大股東控股一家銀行,他可以通過銀行的分紅來賺取收益,也可以通過賣出股票獲取收益,但它還有其他的方式,比如,低利率向這家銀行貸500億的貸款行不行?這隻有在總資產規模快速擴張的時候才更容易實現。再舉個例子,某家銀行的高管,今年賺100萬,他管理銀行一萬億的資產,明年銀行的總資產提高到一萬一千億,是不是他才更容易賺到110萬年薪,總資產不變,你看看他能加薪嗎?所以我們不能只站在小股東立場上想問題。
17、@東先生 問: 怎麼看待lpr對房貸佔比多的銀行的影響?如建行招行。
這個問題不好回答。房貸多的銀行,像建行,房貸佔貸款比例34.7%,招行佔比23.9%,掛鉤的是5年期LPR,本身下行的速度就比1年期的LPR慢很多。從2019年8月實行LPR利率市場化改革以來,1年期LPR從4.25降到4.05,降低20BP,5年期從4.85降到4.75,只降了10BP。20BP對比10BP,這個差距還是非常明顯的吧。疫情影響下,對房貸佔比高的銀行不是反而是利好嗎?因為房貸的壞賬率太低了,不良率普遍低於0.3%。
我覺得在未來一年,核心是控制風險,息差方面反而不是主要矛盾。
一點淺見,請指正。
18、@安財貓 問: 如何判斷銀行股業績出現拐點?
那麼還有一種情況,是ROE不變,但不良、撥備改善了,這種也可以認為是拐點,但不夠顯性,而且也不容易被市場感知,不易對股價產生催化作用。此時就要靠我們自己去還原計算。
另外要注意,如果是在經濟的景氣週期,基本上所有的銀行財務資料都在改善,比如2017年,這個時候要看誰改善的更多,有些銀行一眼看過去,它的基本面也在好轉,但好轉的速度不夠,不到平均水平,那麼等經濟週期再向下時,這樣的銀行其實是比較危險的。
19、@心懷希望d熬 問: 貴陽銀行、深圳銀行和長沙銀行等中小銀行,目前存貨業務擴張面臨哪些問題?
小銀行有小銀行的好處,就是可以做到小而美,精耕區域市場。有些小銀行是地方上的地頭蛇,像貴陽銀行這種的,貴州省內競爭對手不多,我知道還有一家貴州銀行,它們兩家城商行早早的卡住了位置,在省內客戶資源非常的好,有一些還是事業單位的資源,有企事業單位的存款,也是很多單位的工資代發行,那麼它就有天然的存款優勢,負債端成本會比較低。資產端,可以投資一些城投、地方債的專案,做到攤餘成本計量的債券投資項下,收益率是有保證的,而且風險不高。
以上就是它們普遍的優勢,另外一些小銀行經營的好,和地方的中小企業打成一片,了解企業們的財務和運營情況,知根知底,比較好開展業務。這個時候,股份行們要進入他們的領地就很難競爭得過他們。
至於說缺點,地方性小銀行的報表信批不透明,普遍管理水平一般,沒有金融科技,IT系統不行,不能做理財子公司,風控主要靠人力,這些東西在長期的競爭中都是比較吃虧的。不過這是遠期的事情,我們主要看近幾年,那沒什麼問題。
20、@蘇諾彼勾察利 問: 將來實現無現金社會了,實體銀行會不會消亡,只剩下一個超級APP,個人或企業自己存貸操作,計算機按既定條款匹配?
我簡單說說,銀行業是很難彎道超車的,現存的大銀行在二十年內都基本不用擔心被革命掉。銀行有一個非常核心的資源,就是資本,全國銀行業的淨資產是多少呢?23萬億之多,在這個淨資產的基礎上,加上槓杆,加上信用派生,才有了天量268萬億金融業總資產,我們手裡才有了能花的錢。你說的APP,在APP出現以前,銀行業就存在很久很久了。
再舉個例子,支付寶的網商銀行和微信的微眾銀行,兩家最大的網際網路銀行,近幾年做的風生水起吧?我們經常聽到這兩家的大新聞,你可以查查資料,網商銀行的淨資產是57億,微眾銀行是100多億,和傳統的銀行比就不是一個數量級的,你覺得他們加起來一百多億淨資產,能撬動多大的資產規模呢?這是是螞蟻和大象的差距,根本不可比。
金融業還是有它自身的規律的,以前網際網路金融的概念炒得很熱,P2P的總資產做到一萬億,還不是說沒就沒了?你說的這些問題都無須擔心。
21、@我是smallwhite 問:老師們好,請問一下現在銀行1倍pb都給不到的原因主要是啥呢?長期逆轉這種悲觀,需要什麼樣的催化劑呢?
22、@賣了就漲買了就跌 問: peg是個什麼神奇的指標?
但是銀行股很多是1PB,5PE這樣的,那麼即使他們的淨利潤不增長,0增長,如果能提高分紅比率,也是非常有價值的,銀行股不能用PEG來估值。15倍PE以下,PEG估值法就基本失效了。
23、@滷蛋兔子 問: 銀行股的roe預計會穩定在哪個水平,會低於10%嗎?
市場擔心銀行的ROE還會繼續走低,我認為也確實是這樣,還會慢慢回落,但總會有底的。假設ROE跌到5%這樣的低水平,那麼銀行不但無法再繼續分紅,留存利潤都不足以支撐總資產規模的增長,不能匹配中國經濟的發展,會開始出現通縮,這是任何人都不能接受的,所以我覺得底部位置大概是9-10%的水平,現在就接近底部了。
我們投資的是優秀的銀行,他們的盈利能力超越平均水平,長期保持在15%左右是很有希望的。
24、@悠悠歲月 問:銀行股低估是自己的原因,不能怨天尤人,天天說自己業績好,很多銀行分10%,然後時不時的低價增發。這樣的銀行股能漲嗎?銀行什麼時候能分紅超過50%
25、@徐奉孝 問: 各位老師,我問下杭州銀行的利潤增速還可以,不良率也在慢慢改善,但是估值目前只給7倍,離寧波銀行12倍估值差距非常大,這是市場先生的偏見麼?
26、@老方丈大人 問:從目前的狀況看,對於一般的銀行股多少市盈率是合理的或者多少市淨率是合理的。港股為什麼有的銀行估值怎麼底?
有的銀行,ROE11-12%,撥備覆蓋率150-200%之間,PB0.6倍,也是低估的,比如很多銀粉看不上的民生銀行,我覺得估值也很低。
一個1.5PB,一個0.6PB,都是低估,哪個更低估?需要計算和推理,過程略複雜。
27、@水滴石穿努力 問:銀行利潤這麼高。幾年就收回成本,但就是漲不起來。銀行未來除了零售,小微會發展起來嗎?
但是找根源,那也不是小微的問題,而是我們的經濟制度問題,小微企業的經營是如履薄冰,生存狀況堪憂,有的小企業主都沒有信心了,放棄實業去搞投機,這種狀況是需要從政策上去慢慢修復的,銀行自己也沒辦法。
這一兩年其實還算有點兒改觀,至少是開始向小微傾斜。一千萬以下小微企業貸款方面,2018年總額9.4萬億,增速21%。2019年總額11.6萬億,增速24%。這兩個數字都比總貸款的增速快吧?說明我們也確實是在金融方面給予扶持的。我個人希望看到民營企業重新變得繁榮的那一天,因為是他們是最有活力的部門,民營企業貢獻了中國60%的GDP、70%技術成果、80%的就業、90%的企業數量,是中國經濟的基本盤。
28、@價值為矛 問: 請問老師港股銀行股比a股還低估不少,那我買同樣的公司港股不是更便宜嗎?請問港股銀行股能買嗎?
但是注意幾個問題,一是A股可以打新,一年額外6%左右的打新收益要考慮。二是用港股通分紅不能免稅。三是港股的流動性其實不太好,如果大行情來了,港股的彈性可能不如A股。所以港股就應該有個折價,我測算的應該至少折價25-30%吧。
如果你是長期持有,永遠不賣的那種,投資港股銀行也是不錯的。
喜歡本文的朋友點個關注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