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開年不久,A股就經歷了兩次劇烈震盪,相比2月3日的大跌上證指數用了10個交易日完成修復,2月28日的這次下跌只用了兩個交易日便收復失地,給投資者右側交易低吸進場的時間越來越短。有市場人士用“黃金坑”稱呼2月3日的下跌,把2月28日的下跌則稱為“黃金坑2.0”。從兩次大跌之後快速“填坑”的走勢來看,A股在震盪中趨強已經是不爭的事實,“震盪牛”有望成為A股接下來相當長一段時間的主基調,投資者認清市場性質,做好多元均衡配置才不會輕易被“震盪牛”甩下。

何謂“震盪牛”?就是股指雖然出現短期劇烈回撥,但在市場熱點活躍、提供良好賺錢效應的情況下,增量資金源源不斷入市,推動市場整體重心不斷向上。大跌雖然看起來令人恐懼,但如果看好後市堅定持有,甚至逢低買進,賬戶市值不斷創新高也不是令人意外的事情。“震盪牛”的出現,一方面是短期利空訊息的衝擊和股市配置價值長期提升之間的對決,另一方面也是意志不堅定的場記憶體量資金不斷被蜂擁入市的場外增量資金所取代的過程。“震盪牛”反映出多空雙方不斷換手,也只有通過這樣的走勢,才能實現市場的吐故納新,迎來新一輪牛市的新生。

“震盪牛”在以往A股比較罕見,即使是老股民也未必有太多切身的體驗,確立牛市之後快速大漲才是以往A股常見的走勢。而這次“震盪牛”的出現,一方面是緩慢淨流入的長期資金比重不斷提升,在A股的話語權越來越大;另一方面也是A股和境外股市的聯動性不斷增強,這兩方面是A股國際化、機構化程序中不可避免的結果。作為全球規模最大的證券市場,美股在過去11年的牛市也呈現一種“震盪牛”的走勢,期間雖然有多次急促的下跌但都化險為夷。以標普500指數為例,11年內最大漲幅為409%,而上證指數在2005-2007年兩年上漲500%,2008-2009年9個月上漲109%,2014-2015年11個月上漲159%,歷次牛市的漲速均遠超美股。而此次從2019年初至今,14個月的時間上證指數僅上漲23%左右,遠比以往牛市平緩,和美股標普500的上漲速率已經比較接近。未來,隨著股市中長線配置資金比重的穩步提升,類似美股過去11年的“震盪牛”也有望在A股出現,特別是權重股佔據主導地位的上證指數、滬深300、上證50等。

近期兩次大跌又快速修復,讓A股的“震盪牛”基本成形。在超30萬億元基建加碼、美聯儲緊急降息等重磅訊息的支援下,A股吸引越來越多的境內外資金參與,持續化解短期利空因素的影響。不過,既然有震盪,就意味著牛市不會一帆風順,也不會齊頭並進上漲。2月份的兩次快速調整,僅僅是“震盪牛”中的小插曲,未來這樣的插曲不會少,也有可能出現變奏,比如以當日“深V”走勢收出下影線的方式完成快速調整,或者當天低開走高直接收復失地,或者調整幅度減少、調整時間稍微拉長几天等方式進行。但不管如何,只要A股在居民財富配置中的地位不斷上升、境內外貨幣寬鬆的主基調沒有改變、全社會經濟長期增長的勢頭依舊,不管“震盪牛”中間以何種方式變化,都不會從根本上改變牛市震盪上行的軌跡。

另一方面,“震盪牛”也意味著市場各板塊的輪動上漲,階段性風格切換將不斷上演。在上一波牛市中,儘管中小創是當時公認的牛市先鋒隊,不管是2013年中調整不創新低,還是全程牛市的累計漲幅遠超滬深主機板都體現了這一點,但在2014年12月中下旬到次年初,中小創也出現階段性的落後,期間創業板指數的最大跌幅超過14%,而同期上證指數的漲幅則超過了14%,二者落差接近30個百分點。但很快創業板指數再度恢復了領漲態勢,直到牛市結束。近期科技股的震盪也頗有當時創業板牛途歇腳的味道,通過震盪休整來消化獲利盤,同時也讓此前表現落後的藍籌股有所跟上,在震盪中用不同的上漲節奏確認牛市的腳步。而這樣的震盪,並不會改變科技股中期向好的整體趨勢。對投資者來說,如回撥到中期均線附近縮量止跌,是分批參與科技股的較好機會。

而如果站在事後諸葛亮的角度來看,能夠在各個板塊之間騰挪轉移,及時高拋低吸,無疑能夠做出數倍於指數漲幅的利潤空間,但對絕大部分投資者來說卻是不可完成的任務,即使一次命中也無法確保歷史經驗能複製,甚至可能因為一次節奏踏錯而錯失主升浪良機。因此,“震盪牛”過程中,投資者除了敢於在股指短期調整中買入或堅定持有之外,根據不同主題方向做好均衡配置,也是應對板塊間震盪的較好方式。筆者認為,投資者不妨從大科技、大藍籌、大重組三大主題方向入手,以各三分之一的倉位分散配置,讓自己的賬戶市值在震盪中不斷向上。

在大科技主題出現分化、需要在震盪中整固的過程中,大藍籌有望階段性成為主角。本週低估值的基建板塊崛起,點燃了大藍籌估值修復的號角,未來有望延續到其它板塊中。其中,券商股的基本面改善預期確定,同時政策利好不斷,牛市中股價彈性較大,不妨作為激進型投資者配置的首選。而對於保守型的投資者來說,銀行股的低估值、高股息提供了較大的安全邊際,可以在投資組合中發揮“定海神針”的作用,具備較好的防守價值。

而對於大重組的主題來說,再融資新規的放鬆帶來了想象空間,同時註冊制的推進也倒逼部分公司加快重組進度。對於一些大股東背景雄厚,具備“大股東、小公司”特徵的低位小市值品種,不排除因為併購重組而跑出黑馬的可能,如果投資者耐心在這類品種中潛伏等待,或許會有意外的驚喜,筆者重點觀察的品種有:龍源技術、英力特、華虹計通、中材節能、大慶華科、中國海誠、文山電力、中環裝備、中遠海科等。

免責宣告:以上內容不推薦股票,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本文提及個股僅做分析,不做投資建議。)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2020.3.9漲停預測:平高電氣 東土科技 克勞斯 東方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