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沒有人可以每次都能精準的猜中市場的走勢,上週市場並沒走出算卦人預期中的下跌盤整,反而走出一個5.35%的中陽,這可讓人頭大了,不按常規出牌啊,所以週四覆盤結束,我說了一句:確實看不懂了。是需要系統的思考整個市場的時候了,現在坐下來好好理理,腦海裡只蹦出這麼幾個字:打呆仗的時候到了。細細的梳理下來,現在整個市場有3場戰役,需要呆呆的打完,還要打贏,需要說明的是,前面2場戰役是我自己思考和推演的,第三場戰役才是我現在做的,權當討論,僅供參考。

一、國內和國外的戰役:疫情的攪動不可避免,A股力爭獨善其身

具體的資料我就不去爬了,大家可看到,國外的冠狀病毒感染情況進入了爆發期,我不懂醫學,到底對人類群裡的傷害程度有多少我也不知道,但是從訊息反應看,還有我們國內看,這事兒,如果預防不積極,搞不好會出大事,目前看,國外這些政府是真不行。反應到市場上,就是美國、歐洲市場全線崩潰。

這種情況下,不擔心對A股的影響是不現實的,從實際情況看,整個監管層也是預料到和在進行準備的,我對這屆監管層也是非常佩服和信任的,水平確實高。大家看看2月3日3000支個股跌停的處理多麼高明,讓券商和基金公司保持淨買入、宣佈放鬆再融資規定;再看看近期對科技降溫的徐徐而來多麼到位,限制新發行科技基金、補充再融資條件;水平確實高。這次怎麼對衝外部風險,我也不知道,但從近期的應對手段來看,我認為一定是預案,這算我意淫吧。幅度上,我認為這個衝擊最悲觀的預期就是春節後2685點,守住這個就是戰役的勝利。

二、慢牛預期與遊資快錢的戰役:市場需要慢牛,但機構、大資金只想一步到位,反覆收割

投資是要有格局的,格局是什麼,格局就是人心,人心就是當下環境下,監管層希望A股怎麼走,當下環境支不支援這麼走。從公開表態看,毫無疑問,我們要的是慢牛和長牛,這個任務很艱鉅;那麼當下環境支援嗎?總得來看,熊了5年的A股,通聯全A滾動市盈率不過15倍,房住不炒,市場的熱錢沒有更好的去處,這麼看下來,各方面都是支援慢牛的。

那麼這個戰役怎麼打呢?我目前看下來,監管層應該是重視到了,包括限制ETF發行,包括打擊遊資炒作,但這些都是戰術上面的動作,我想歸根到底還是要讓資金對市場慢牛長牛有信心,願意長期留在市場,而不是總想著收割一把就走人,反覆收割。這個涉及到整個基礎制度改革,包括註冊制,目前看,不是一日之功,短期無解。這也可以從資金層面得到驗證,可以看到資金從科技撤退後,去了基建、券商、白酒、風電,但幾乎都是一日遊、兩日遊,搞搞就跑了,沒信心嘛。

三、散戶理財增值與複雜環境的戰役:我們需要慢慢變富,但市場如此浮躁

為什麼我要先說上面兩部分?我們做投資,不能跟個大頭兵一樣,猛打猛衝可帶不了隊伍,每到一個關鍵節點,我都喜歡系統的複復盤,分析下大環境,思考下策略,對比下行業和個股,然後再決定下一步行動。勝在格局,懂大勢。那麼分析完上面兩個問題後,我們在這樣的複雜的環境下該如何實現理財增值呢?你看,完整的方案就來了:總得思路仍然堅持穩中求進,高倉位和滿倉輪動,配置上,綜合使用指數基金、ETF和個股。

第一個,用指數基金鎖定被動增值,確保穩定增值實現。對於大部分投資者來說,包括大部分股民,一定重視並使用指數基金,這種最簡單有效的投資工具,是資本市場的惠民工程哇,這個錢從一點不懂的小白到資深摸爬滾打的老股民,我認為都應該配置。用得好,就像悄悄盈一樣,隔兩個月看,又新高了;用的不好,也能確保你有個5-7%的年複利,當然,前提是你能沉住氣,而不是當股票一樣買來買去的。

第二個,用ETF去鎖定行業驅動的紅利,尤其是不懂的科技、醫療。我問問大家,你們懂什麼是SIP和AIP嗎?你們懂封測、拋光,什麼矽晶圓、光刻膠、濺射靶材這些嗎?我反正是不懂,但我知道科技長牛週期確實該起步了哇,所以我除了場外的指數基金,產內的ETF就給我了很好的投資工具,你們都知道我之前投資的515880、515720、512330、512760,我看了下,在我2月25日大規模減倉之前,收益是超過科技行業的中位數很多的。

第三個,精選熟悉的個股,把握長投邏輯。這個就不展開說了,大家能研究明白和吃透的,只要低估或者是週期剛剛起步,大膽的潛伏吧。

四、具體投資方向上怎麼把握

前面講了這麼多道理和工具的使用,估計最後還是念念不忘的想抄作業吧?好吧,算卦人就瞎說說,僅供參考。1、大的週期看,科技不能錯過,但是短期搞的這麼瘋,再搞就是崩的厲害了。這也是我2月25日(包括之前)把場內科技股大規模轉移消費和基建,場外悄悄盈一把減倉一半、清倉半導體的原因;但這絕對是未來3年的主線,不能偏離。比較好辦法,懂行的找低估的、優質的個股逢低買入,科創板應該最近跌的比較猛,多看看;不懂行的,看到512720、515050、515030沒?跌個3-5%,就加倉等著。2、基建,這個個股包括中國建築、葛洲壩、中國中鐵、中國中冶,場內基建工程165525、場外指數基金,15%的年度收益目標是沒問題的。3、券商,我還要說什麼嗎?資本上要改革,要發展,要慢牛,看看週末出臺的幾個訊息包括:降低股民保護基金比例、放寬創投減持條件、下放轉板許可權,這些都不都是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嗎?不著急的人,就安心待著512000、512880、中信、華泰、海通,一輪牛市後,你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4、細分的消費,已經飛了的克明面業就不再提了,可是還有很多類似小湯、小洋、長城、小榮等等,這些很便宜啊,我覺得都不錯。

這裡只有一個地方,最考驗人,就是耐心,等,就是文章的題目,你要知道,現在進入了打呆仗的時刻了,科技你不懂,就等他下來或者調整結束,千萬別一漲就急吼吼的衝進去了;基建、消費、券商你也要等,不要怕漲的慢,當好價格來臨的時候,買入潛伏,並耐心等待是最好的策略。指數基金就更不要著急了,緩緩而行,分配好資金每週定投,每隔幾個月來看悄悄盈新高。

就這麼,哈妮克孜,我們去喝茶,然後看看有多少人能讀懂,並點了"在看"。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滿倉買基金一定要有分散風險配置!個人下週如何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