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電商市場的蓬勃發展,國內快遞市場的規模也不斷擴大。在過去的一年裡,隨著第600億快件的誕生,中國的快遞年業務量邁入600億時代。快遞行業連年跨越式增長,造就出國內快遞業務量連續6年穩居全球第一的佳績。
而在過去的一年裡,國內快遞物流的格局也在不斷被改寫。例如,阿里巴巴入股申通,完成與“四通一達”中的“四通”在資本層面深度“捆綁”;啟用“特惠專配”填倉產品的順豐快遞業務量增速連續7個月上升,又借“接盤”品駿快遞加速滲透電商;電商新貴拼多多開發“新物流”技術平臺等等。行業份額向著頭部企業集中,競爭趨於白熱化已經成為事實。
近日,媒體曾公佈了中通、韻達、圓通、百世、申通和順豐等六大快遞巨頭在過去三年的合計市佔率。在2017年,上述六大快遞企業的市佔率之和為66.5%。而發展至2019年,它們的市佔率之和則達到了80.8%。市場份額在快遞頭部企業集中,導致中小型快遞的生存空間進一步被壓縮,行業洗牌的現象在快遞行業已經不再是新鮮事。
但是,在這種情形下,也有一些快遞巨頭表現不俗。例如,京東物流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早在2007年,劉強東便率先在自建物流方面投入了不少的精力,京東物流由此誕生。而京東物流長達十幾年的虧損局面,也逐漸呈現在人們面前。
然而,接連虧損的京東物流,卻贏得了投資界的看好。畢竟,物流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網路購物的購物體驗,而配送速度、優質的服務正是京東物流所持有的“利刃”。早些時候,據路透社報道,京東物流最近正在國外公開募股,以300億美元的估值募資80億美元,並且最快在半年後上市。倘若京東物流以此估值上市成功的話,那麼在市值方面,它甚至可以和順豐一較高下。
已經成為京東集團王牌的京東物流,也逐漸將其業務的觸角進一步延伸至更為寬廣的領域。2016年底,京東集團掌門人劉強東宣佈,京東物流作為一個品牌,將全面開放快遞、倉庫、物流雲這三大服務體系。這也就意味著,其他電商也可以把貨物存到京東倉庫,由京東負責配送。
日前,京東集團對外發布了2019年財報,資料顯示,截止到2019年年底,京東物流外部收入佔總收入比重超過40%。也就是說,京東物流的開放戰略和技術驅動帶來的效能持續釋放。十幾年的市場深耕,京東物流向外界展示出了一個成功逆襲的勵志故事。
其實,除了京東物流外,快遞行業還有一個“攪局者”,在中通、順豐等六大巨頭佔據主導的國內快遞市場掀起了不小的波瀾,它就是胡海建創立的跨越速運。提起跨越速運,可能我們並不是非常熟悉。作為國內“最神祕”的快遞企業之一,跨越速運在行業內部首次承諾跨省8小時送達,這也就意味著,跨越速運的配送速度甚至比肩順豐、京東物流等快遞巨頭。
其實,早在成立之初,跨越速運就確定了以高階航空件為主的發展戰略。作為一家以時效性著稱的快遞企業,跨越速運通過打造當天達、次日達、隔日達等時效產品受到市場的熱捧,也藉此形成自己的行業壁壘。早在2018年,紅杉資本、鐘鼎資本等投資者便注資跨越速運,而跨越速運也以200億元的估值成為國內的超級物流獨角獸。
其實,跨越速運異軍突起的背後,科技創新、注重實效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在創業的十幾年中,胡海建對技術的投入不遺餘力:發展至今,人工智慧、雲端計算、大資料等新興科技技術已經在跨越速運的運營過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作為國內快遞行業的“攪局者”,跨越速運的估值突破200億,速度堪比京東順豐。其實,跨越速運取得的成功,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在頭部快遞企業拿下大部分市場份額的情形下,中小型快遞企業倘若可以另闢蹊徑,以科技創新作為助力,或許也可以取得亮眼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