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馬雲說:''風險投資人永遠是舅舅。“看阿里巴巴當年是怎樣融資的

1999年年初,馬雲和創業團隊依靠籌集的50萬元資金在杭州建立了阿里巴巴。阿里巴巴創業團隊除了馬雲以外,還有他曾經的同事、學生以及被他吸引來的各路精英。

當時,馬雲對大家說:“我們要辦的事一家電子商務公司,我們的目標有3個:第一,我們要建立一家生存102年的公司;第二,我們要建立一家為中國中小企業服務的電子商務公司;第三,我們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要進入全球網站拍賣前十位。”

對於當時的阿里巴巴來說,狂言狂語只是某種意義上的生存技巧。阿里巴巴成立初期非常小,18個創業者往往是身兼數職。靠著過硬的實力,阿里巴巴逐漸有了些名氣。來自美國的《商業週刊》還有英文版的《南華早報》最早對阿里巴巴的報道使得阿里巴巴在海外的名氣比在國內更大一些。

這時,阿里巴巴的錢用完了,馬雲開始頻繁的接觸投資人。儘管資金短缺,馬雲還是精挑細選,連續拒絕了38家投資商。馬雲後來表示,他希望阿里巴巴的第一筆風險投資除了帶來錢以外,還能帶來更多的資源,如後續投資和其他的海外資源等。

這時,阿里巴巴CFO蔡崇信通過投行高盛的舊關係為阿里巴巴解決了 資金問題。以高盛為主的一批投資銀行向阿里巴巴投資了500萬美元。這筆資金讓阿里巴巴渡過了難關。

馬雲表示:“不光是資本在挑選目標企業,我們也有自己的取捨。對那些不能與公司戰略相容的資金,我們一般不接受。而和聰明人在一起,你不用說什麼廢話,他就能聽懂你的業務模式。”

1999年秋,日本軟銀Quattroporte孫正義約見馬雲。當時的孫正義是亞洲首富,見面後,孫正義直接問馬雲想要多少錢,而馬雲卻說自己並不缺錢。孫正義反問道:“不缺錢,你來找我幹什麼?”馬雲的回答卻是:“又不是我要找你,是人家叫我來見你的。”這個經典的回答不僅沒有惹怒孫正義,反而令他對馬雲另眼相看。

隨後,馬雲和蔡崇信很快又見到孫正義。孫正義試圖給阿里巴巴投資3000萬美元,佔30%的股份。馬雲經過6分鐘的思考,只接受了2000萬美元資金,阿里巴巴管理團隊扔絕對控股。

2000年,資本市場進入熊市寒冬,並持續到2002年。由於馬雲在資本寒冬來臨之前接受了孫正義2000萬美元的投資,因此安然無恙的渡過了這段時間。

2003年,網際網路的春天開始慢慢道來。2003年7月,孫正義向馬雲提出了二度注資的想法,於是雙方約定好幾天後再日本東京會面。

到東京後,雙方開始了正式談判。制定好大致框架後,雙方在一些細節問題上僵持不下。在談判會議中途休息期間,馬雲去了趟洗手間,孫正義也跟著進去。馬雲趁機向孫正義提出一個折中方案,融資8200萬美元,孫正義很痛快地同意了。在以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馬雲與孫正義的談判案例都被圈內人士津津樂道。

2004年2月17日,馬雲宣佈阿里巴巴再獲得8200萬美元的鉅額戰略投資。這筆投資是當時國內網際網路金額最大的一筆私募投資。2005年8月,雅虎、軟銀再向阿里巴巴投資數億美元。

按照阿里巴巴上市時的估值計算,僅第一輪2000萬美元的投資獲得股份估值就達到580億美元,回報率達到2900倍。

軟銀中國資本執行主管合夥人薛村禾稱:“當年我們放棄別的機會,集中精力投資馬雲這個團隊。我們並不是神仙,一眼就能看到阿里巴巴的未來,也只能看到電子商務這個大方向,但為什麼最後選擇馬雲這個團隊呢?了解他多一點的人就知道,他能把很多人聚在周圍,團隊非常厲害。風險投資很重要的是判斷團隊。”

馬雲不僅是一名成功的戰略家,也是一名優秀的戰術家,有很多地方都值得創業者學習。

關於融資談判,馬雲是這樣說的:”跟風險投資人談判,腰挺起來,但眼睛裡面是尊重。你從第一天就要理直氣壯,腰板挺硬。當然,別空說。你用你自己的行動證明,你比資本家更會掙錢。我跟風險投資人講過很多遍,你覺得你比我有道理,那你來幹,對不對?“

創業者和投資人是平等的,不僅馬雲這麼認為,事實也應當如此。如果投資人問了你很多問題,你也應當多問他一些。如果在談判過程中你自己就覺得自己比投資人第一等,那麼談判結果對你有利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面對投資人的時候,你應當問投資人的投資理念是什麼。如果公司發展陷入瓶頸,他會怎麼辦。如果一群投資人爭著搶著給你投資,你應當把自己的計劃和方法寫下來,同時讓他們把承諾給的資源都要寫下來,這是互相約束的必要措施。

其實,即便你的公司月月虧損,投資人也不怕,只要局面可控。所以,與投資人溝通交流非常重要,要做到雙方充分了解,充分信任。

馬雲還把創業者和投資人的關係做了非常形象的比喻:“跟風險投資人溝通的過程中,不要覺得風險投資人是爺,風險投資人永遠是舅舅。你是這個創業孩子的爸爸媽媽,你知道把這個孩子帶到哪去。舅舅可以給你建議,給你錢,但是肩負著把孩子養大的職責是你,風險投資人不是來替你救命的,只是把你的公司養的更大。”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股價大漲背後:唯品會的3大“致命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