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看到一張基金海報,一個數字跳入眼簾,15年15倍!本能反應就是要看看誰這麼牛。看了兩眼,有些擔心了。

“預計一日售罄”、“目標規模30億”,“不配比銷售”!

咳咳,小雅最討厭的就是動機論,但這要說這不是故意用稀缺來誘導購買,都沒人敢相信?

提醒一下,不配比銷售的意思就是,如果一天賣出了100億、500億,概不退款!

“目標規模”不是限購,是告訴你,不想賣很多;“不配比限購”則告訴你,如果賣了很多,也可以。

一些口碑好的基金公司做限購,是真的怕規模太大不好管。

某些基金公司的“限購”,只是想用稀缺來促銷,但起碼還是按比例限購,還有個規模限制。

像這樣的“目標規模”,用了稀缺來促銷,還不限制規模,可真的是赤果果地圈錢了!

之前,基金業協會看不下去了,對於真正限量配比銷售的基金,都要求不要刻意提醒限量規模了。

現在,一個不做配比銷售的基金,大大地提醒“目標規模”,真敢呀!

海報裡這麼多“唯一”和“第一”,各種人為的資料錯位,為了基金銷售,如此消費一個基金經理去打造一個“爆款”,真的忍不住要多嘴幾句。

很多朋友勸小雅,不要去說人家不好,得罪人不說,有些讀者不理解,後臺各種難聽的謾罵,質疑動機的,用話術來挑戰有些表述的制約條件,看了讓人心梗。

但小雅想說,公募基金行業發展這麼多年,一邊說著投資者教育難做,一邊不時利用專業不對稱,做一些利益至上、混淆視聽的小動作,總要有人為缺少常識的基民做點兒解釋。

現在基金髮行火熱,“爆款”是最大影響基民投資觀念的時候,如果機構因為追求短期利益、給基民的投資常識都是扭曲的,損害的不僅僅是基民,對公司、對行業的未來,都埋下了壞的種子。

年化資料的誤導

一,買主動權益基金的童鞋,不要看基金的過往統計,而是看基金經理的過往統計。

然後,給出了幾張海報,和一組又一組讓人激動的資料。

“15年回報1508.49%,年化超20%!”

“唯一一隻連續十年跑贏滬深300指數的基金!”

“360度無死角”基金!

小雅查下來的資料是,從業績來看,王俊還不錯,但要如此“美顏”一個基金經理,有點過了。

目前的“爆款”基金銷售,常常是混淆幾個概念:

1,基民需要看基金的年化收益,一定要看完整的、長期年化收益,某些機構展示短期或明顯有時段優勢的年化收益資料,這是最常見的故意誤導。

比如,前段時間,小雅看到一個基金經理宣傳,其任期正好是2014-05-22至2015-06-01,任職期回報率是30.54%,年化資料是29.62%。

看起來很美吧?但是要知道,這正好處在一個牛市的起點和高點。同期,wind全A指數漲了195.8%,上證綜指漲了138.46%,中小板指漲181.42%,創業板綜指漲230.63%。

跟同期的指數相比,這位基金經理的回報簡直弱爆了,當年肯定是市場倒數。

當然,也許你可以說,基金經理在瘋狂的牛市很慎重,也許風險控制不錯?但是,因為沒有經歷熊市的考驗,這是不知道的。能看到的,只是牛市裡業績不行。

可是沒有想到,基金公司隱瞞同期指數收益,就憑著這個年化資料,一日被百億資金搶購。

在看似專業的統計資料下,專業和資訊不對稱的福斯投資者,很容易就掉進坑裡了。

這一次的博時新基金髮行,招行的客戶經理們,用了博時基金很牛的年化資料給客戶,是另外一種坑,小雅也是驚呆了!

年化35 .34% ! 27.5% !真的很厲害?

然鵝,博時優勢企業基金是2019年6月3日成立的,成立剛滿9個月。

拿9個月的資料來做年化,等於預測未來三個月,市場還會延續之前的收益?這~~~

即便未來三個月還會延續,未來三年、五年、十年呢?這個年化資料的意義在哪兒?

所以,引申出第二個問題:年化收益率看多久?

對於貨幣市場基金來說,通用的是七日年化資料,因為其本身就是流動性工具,隨時要進出的。

而對於權益類基金,一年的年化收益率和十年的年化收益率,完全不是一回事。

任何把時間去掉的年化收益,都是耍流氓;而且,年化收益資料最好參照同期指數表現,做個對比。

在小雅看來,權益產品看一兩年的年化收益率沒有意義,最好是十年以上的完整時段。

鑑於國內絕大多數基金經理沒有這麼長的管理年限,起碼看五年、7年以上的年化資料。

如果只有一、兩年可看,就跟同業對比區間回報就好了,雖然意義也不是太大。

2,有些公司宣傳說,牛逼的基金經理離開了平臺也不行,所以,給你看的是基金的過往歷史業績。

錯!任何基金經理的管理業績,本身就包含了平臺賦予的價值,而基金經理自身的能力,必須從基金經理自身的業績來看。

基民買的是當下這個基金經理的管理水平,而不是歷史上其他基金經理的曾經業績。

3,還有機構因此說,因為倖存者偏差,基金經理的過去不代表未來,所以,資料也沒那麼重要。

沒錯,短期業績會受到運氣、風格等各種因素干擾。

但是,當時間拉到足夠長,這些因素的影響會更小,長期業績資料,反映的不僅僅是倖存者偏差問題,觀察的時間越長,會越有效。

小雅通常用一個市場週期來做參照,當然,如果有經歷兩輪市場週期更好。

雖然像海外明星基金經理安東尼波頓那樣,哪怕經歷了很多市場週期,最後在香港一戰而潰敗,但投資算的是概率,經歷的時間越長,運氣的成份會下降。

好了,說了這三個誤區,回看這個宣傳海報,海報說,博時主題行業過去15年的年化收益率20%。

但現任基金經理王俊是從2015年1月22日開始管理的,之前那10年的業績,跟王俊一毛錢關係都沒有。

王俊管理5年,年化回報是12.53%,業績還不錯,但它跟“第一”、“唯一”有啥關係?

一定要說貢獻,更多來自鄧曉峰的貢獻吧,他早就離開博時基金了。

最近這5年,王俊的業績到底有多好呢?

我們把所有主動管理的權益基金(包括偏股混合型、股票型、靈活配置型、平衡混合型)都算上,資料是這樣的:

很多基金的收益率遠遠高於王俊,甚至是其兩倍都不止。

表格裡的第一名合潤B可以忽略,因為是帶槓桿的,收益和波動會比普通基金放大;統計日期從2015年1月22日開始計算,選取的是從王俊的任職期開始,方便同期比較。

看,大把收益率翻倍的基金!王俊的任職回報是83.06%,哪來的“第一”和“唯一”?

至於博時主題行業基金是不是唯一一隻每年超過滬深300的基金,小雅都懶得去統計所有基金了,這句話本身就不重要,沒多大含金量。

比如,在王俊管理這些年,博時主題確實都超過滬深300,尤其2016年明顯超過同類型,但是五年的累計業績,卻並沒有上表這些基金的收益高。

所以,這個“唯一”的價值在哪裡?

在於資訊和專業不對稱,福斯投資者很難分辨這些看起來很專業的話術!僅此而已!

這海報還說,360度無死角?

我趕緊找了王俊過往管理過的所有基金看了一下,呵呵~~

本來也拉了一張表,但想了想,不是為了說基金經理王俊的管理能力,而是想借著銷售的過度包裝宣傳,給投資者一些常識,就不放表格了!

小雅從來不相信哪個方法論是無死角的,也不認為有哪個投資經理是無死角的。

這句話也不說是針對王俊的,與基金經理無關,還是請做海報、胡吹的機構,收斂一些吧。

不然,巴菲特老爺子看了海報,大概也要躲在一邊自慚形穢!

基金淨值的誤導

這海報還說,博時優勢企業3年是按照“絕對收益目標運作,成立以來淨值從未破1塊錢從來沒有跌破1元”。

宣傳還提了一個有利的證據:今年2月3日,上證指數跌了7個點,這個基金的淨值還在1以上。

這~~竟然還可以這麼對比!!

要這樣比,小雅也較真一回,請問,基民收益率跟單位淨值是不是一塊錢以上,到底有多大關係?

2月3日暴跌的當天,淨值在1以上的基金,要多少有多少,能說明它們是好基金?

再者說,博時優勢企業3年基金成立的當日,上證指數是2890點,創業板指數1469點,即便在2月3日暴跌之後,上證指數2746.61點,創業板指數還在1795.77點。

上證指數級別持平,創業板指數還是漲的,一大堆公募基金的淨值都高於9個月前。你說自己的淨值一直在1元以上,能說明什麼?

早年,公募基金為了滿足基民喜歡便宜的基金,用拆分和大比例分紅降淨值的做法來做規模,現在做規模的方式變了,口號是淨值一直超過1元,但有一點兒沒變:都是基金公司在做規模!

很多人說,你這個槓精,基金宣傳採用有利於自己的資料,廣告誇張一點兒有什麼不對。不是不可以,但是,最起碼,資料傳遞的資訊和邏輯是準確的。

總有人抬槓說,沒有絕對的準確,小雅說,你這就是故意了,事實是怎麼回事,行業還是有一個相對一致的認知標準的。

最後再囉嗦一句,對於市場動輒發行3年封閉期基金,小雅也有不同的看法。

小雅的看法:公募基金鎖定三年,投資者的流動性風險增加了,但沒有得到風險補償;資管機構的管理費用確定性增加了,但沒有付出任何成本,本質上,這是一種變相漲價。

有能力的優秀投資人漲價不是不行,但整個行業爭相集體漲價,要看看三年後是不是真的給投資者帶來價值和回報。

小雅請專業機構的朋友幫忙專門做過一組資料:基民在任何時點買入同一個基金經理的產品,持有滿三年,可能的最大虧損是多少?

資料很驚人,如果不擇時,公募基民鎖定三年的最大虧損非常非常大,即便是非常優秀的基金經理。

如果擇時,也許大多機構認為現在的時點看三年不算差,但小雅的問題是,現在發行這麼多封閉三年的基金,真的是因為擇時,還是趁著市場熱度佔投資者便宜?

要知道,5000點、6000點樂觀的也不僅僅是韭菜,當初樂觀的基金經理也非常非常多。不信,可以把當初發行新基金的時候基金經理們的路演觀點找出來看一看。

基金經理王俊到底怎麼樣?

嗑完基本常識,大多數人可能還是會關心,基金經理王俊究竟怎麼樣。

為了不被質疑動機,簡單說幾句。

先說經歷:王俊2008年從上海交通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後加入博時基金,歷任研究員、金融地產與公用事業組組長、研究部副總經理。

他是博時基金體系內培養的基金經理,管理過8只基金,現在管著4只基金,在管基金總規模162.67億。

再看業績:

管理時間最長的博時主題行業,年化業績在中上,還可以。

其他基金管理的時間不長,就忽略吧。

第三,看操作。

(1)不管主動還是被動,基金經理做了倉位選擇。

簡單從基金倉位和期間的指數表現來看,不敢叫好。

比如,2015年中報的股票倉位91.6%,2015年6月中旬股指衝頂開始暴跌;2018年年底倉位降到了76.72%,但2019年一季度,指數的收益是非常可觀。

(2)基金經理的持股比較均衡。

持股集中度(前十大重倉股佔基金資產資產淨值比)在40%到55%之間。

持股大多是中盤股。

持股品質不敢說,單從股票彈性來看,還是蠻大的,週期股的比例比較大。

(3)作為百億基金,股票換手率不低。

取最近的較完整的資訊披露看一下:

2019年年中,博時主題基金規模是109.63億元,上半年買進股票112.58億,賣出股票120.42億,相當於半年把股票全部換了一遍手。

(4)機構的持基比例一直不高,很多時候,機構的持基比例在6%到8%之間,這個比例是偏低的。到2019年年中算是新低,機構持基比例是4.65%。

機構有更多的調研和交流機會,機構的選擇,也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思路,做一個參考吧。

一定要給一個結論,小雅個人的看法:王俊的業績尚可;風格不極致,持倉較均衡;擇時,但效果不咋地;對於一個百億基金,交易可能有點兒多。

小雅用某專業機構的軟體看了一下分析結果:該基金最擅長的因子是估值因子,最不擅長的因子是成長性因子,次不擅長的因子是盈利因子。

嗯,對於這一款可能“一日售罄”的基金,小雅想說,別搶了,那只是目標規模。

(end......)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聊一聊專投中國漂亮50科技股的ETF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