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義GDP規模和人均名義GDP
從名義GDP總量來看,1952年,新中國名義GDP總量為304.94億美元,日本為172.49億美元,新中國是日本的1.77倍。這當然不是兩國真實的經濟實力對比,而是人民幣高估和日元低估因素所致。
1961年,日本名義GDP總量超過新中國後,對中國的優勢開始逐年拉大,直至1994年,新中國GDP僅相當於日本的11.5%。
1994年之後,隨著日本泡沫經濟破產和新中國開始實行出口導向的經濟發展戰略,中日之間經濟實力差距開始逐年縮小。2010年,新中國名義GDP總量超過日本,至2018年,新中國名義GDP總量已經達到日本的2.74倍。
從人均名義GDP水平來看,1952年,新中國人均名義GDP為53美元,日本為200美元,日本是新中國的3.73倍。1994年,日本人均名義GDP增長到新中國的82.9倍,此後開始逐年被新中國追趕縮小差距,2018年,日本人均名義GDP下降至新中國的4.02倍,已經低於1953年兩國的比率。
2018年,新中國美元計價的名義GDP規模是1952年的446.16倍,年平均增長9.7%;日本美元計價的名義GDP規模是1952年的288.04倍,年平均增長9.0%。新中國的年均美元名義GDP總量增速高於日本0.7個百分點。
2018年,新中國美元計價的人均名義GDP水平是1952年的182.82倍,年平均增長8.2%;日本美元計價的人均名義GDP水平是1952年的196.79倍,年平均增長8.3%。新中國的年均美元人均名義GDP增速低於日本0.1個百分點。
2018年,新中國年平均人口是1952年的2.45倍,年均增長1.37%;日本年平均人口是1952年的1.46倍,年均增長0.58%。
實際GDP規模和人均實際GDP
扣除匯率和通脹變化因素後,以2018年不變價美元計算,1950年,新中國實際GDP總量為572.23億美元,日本則為2792.64億美元,新中國經濟總量僅僅是日本的20.5%。2018年,新中國實際GDP規模已經增長到日本的2.73倍。
以2018年不變價美元計算,1950年,新中國人均實際GDP水平為105美元,日本則為3206美元,日本是新中國的30.64倍。兩國發展到2018年,日本人均實際GDP水平已經降至新中國的4.02倍。
2018年,新中國實際GDP規模是1950年的237.8倍,年均實際增長速度為8.4%;日本實際GDP規模是1950年的17.8倍,年均實際增長速度為4.3%。其中,1951-1978年,新中國實際GDP年均增速為6.9%,日本實際GDP年均增速為8.0%,比新中國年均增速高1.1個百分點;1979-2018年,新中國實際GDP年均增速為9.4%(其中1979-2012年年均實際增速為9.9%,1979-1989十一年間平均增速為9.5%,1990-2002十三年間平均增速為9.7%,2003-2012十年間平均增速為10.5%,2013-2018六年間平均增速為7.0%),日本實際GDP年均增速為1.9%,比新中國年均增速低7.5個百分點。
2018年,新中國人均實際GDP水平是1950年的93.3倍,年均增長6.9%;日本人均實際GDP水平是1950年的12.3倍,年均增長3.8%。其中,1951-1978年,新中國人均實際GDP年均增長4.8%,日本人均實際GDP年均增長6.7%,日本比新中國高出1.9個百分點;1979-2018年,新中國人均實際GDP年均增長8.4%,日本人均實際GDP年均增長1.8%,日本比新中國低了6.6個百分點。
分階段來看,1951-1978年,改革開放前的28年間,新中國人均實際GDP年均增長4.8%;1979-1989年,這11年裡新中國人均實際GDP年均增長7.9%;1990-2002年,這13年裡新中國人均實際GDP年均增長8.5%;2003-2012年,這10年裡新中國人均實際GDP年均增長10.0%;2013-2018年,這6年裡新中國人均實際GDP年均增長6.5%。
發電量、粗鋼和汽車產量
1952年,按匯率計算的名義GDP新中國雖然高於日本,但從發電量、粗鋼和汽車三大基礎工業產量來看,日本是遠強於中國。
1949年,日本發電量是新中國的9.63倍,2018年下降為僅為新中國的14.8%。
1949年,日本粗鋼產量是新中國的19.7倍,2018年下降為僅為新中國的11.2%。
1949年,日本汽車產量為2.9萬輛,新中國則為0,2018年,日本汽車產量為972.96萬輛,相當於新中中國產量的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