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供應鏈金融領域,不論是電商平臺還是金融科技,可靠的資金方配合是專案落地的關鍵,根據我多年跟銀行打交道的經驗,銀行雖然是供應鏈金融的首先合作物件,但是在銀行的傳統金融思維下開展的供應鏈金融很多空有噱頭,而很少能夠業務落地。
很多具備較強實力的電商在前幾年就將眼光放在了民間募資平臺上,即通過根據行業特點募集民間資金,並匹配靈活的風控管理模型,募集社會資金,來作為供應鏈金融的資金來源。
由於民間募資平添的方式可以有效的匹配產業供應鏈特點,同時跳出銀行的傳統金融管理思維,風控模型更加貼近市場,理論上解決了供應鏈金融專案落地中眾多障礙裡的資金來源問題。
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一個經典案例。前言:一家世界500強下屬的電子商務平臺,為行業客戶提供供應鏈金融服務,雖然該公司背景較強,有較強的背書能力,銀行資金非常豐富,但是銀行的資金管理模式都很難匹配該電商的供應鏈金融產品。
所以該電商公司與一家商業銀行背景的募資平臺合作,通過該平臺募資,為電商公司的客戶提供融資服務,總額度5億元。
首先確定基本方案,包括融資主體是電商公司的融資客戶,專案總的融資額度5億元,客戶融資期限最長1年,採用浮動利率,擔保方式採用存貨質押的方式,質押率不高於100%等。
流程1. 電商公司向募資平臺以推薦的形式推進融資客戶;
2. 募資平臺對客戶資質和質押貨物進行評估,併線上釋出專案資訊;
3. 投資人進行投資,募資平臺在募集完成後放款;
4. 專案到期,客戶還款,募資平臺將資金還給投資人;
5. 一旦融資客戶違約,電商平臺將承擔質押貨物的處置變現,對於變現後不足夠歸還貸款的差額部分,由電商平臺補足。
這種模式在過去幾年曾經風靡一時,但是很快就沉寂下來,這裡面就要講下民間募集資金對於開展供應鏈金融的一個重要難點---稅差與稅務管理。
從貸款資金流向可以看出,這是一個個人資金借給企業的一個過程,首先個人是無法開具利息的增值稅發票給企業的,隱性的增加了企業的融資成本,另外對於財務一下增加多個的資金借款方,財務將面臨極大的工作壓力。
所以當年在做供應鏈金融專案找資金方時,被銀行逼到沒辦法的我,也找了很多的募資平臺,理論模型都可行,但是在實際業務開展時,發現根本無法貼合企業的供應鏈管理模型和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