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過去兩天,全球比特幣投資者都體會了一把“透心涼”的感覺。

3月13日,伴隨著全球金融市場的暴跌,被當作“避險資產”的比特幣卻一度從7800美元跌至4200美元,24小時跌幅高達40%。

一天內,它的跌幅就超過了美股一週的跌幅。

“在這樣一個沒有熔斷、沒有調控、不受監管、完全自由的交易市場,出現任何的漲跌幅都不足為奇。”曾經炒幣2年多的小胡(化名)和我們說道。

他甚至認為,比起反彈,比特幣之後繼續下跌的可能性還更大。

在全球金融市場陷入危機時,人們往往會恐慌性拋售持有的商品,以換取流動性強的現金。

在拋售過程中,波動性越大的資產會越先拋售。很顯然,比特幣就是這樣一種波動性較大的優先順序拋售貨幣資產。

看來,最近“幣圈”對於比特幣能否作為避險資產的爭論,市場已經給出了最好的回答。

從創始之初就備受爭議的比特幣,也因為此輪行情,再次陷入輿論漩渦的中心。

投機者們蠢蠢欲動,分析師們躍躍欲試……

回看“幣圈”12年曆史,比特幣也已經離其創始之初的目的相去甚遠。

暴富神話興起

2008年,“比特幣之父”——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釋出了首個數字貨幣白皮書《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提出建立一種完全通過點對點技術實現的電子現金系統,中間不需要通過任何第三方機構。

在中本聰的設想中,比特幣不可隨意增發,有著確定的2100萬固定總量。

使用者通過電腦不斷解答設定好的數學難題,來獲取比特幣,也就是俗稱的“挖礦”。

貨幣沒有固定的發行方,任何人都有可能參與制造比特幣。

因此,比特幣誕生的初衷是成為一種去中心化的“無國界貨幣”。

可以在全世界自由流通而不受國家調控或金融機構監管的影響。

這套機制能避免人為操控貨幣發行量,繞過國家外匯的層層管制。

如同貨幣市場的一場“烏托邦”實驗。

但該機制也導致了比特幣價值的波動性大,因此它難以走入人們的生活,代替日常貨幣使用。

目前來說,比特幣的金融特性已經掩蓋了它的技術性。

使之徹底成為了投資者,炒幣客們的資本戰場,造就了一批風險投資家和機會投資者,但卻與其建立之初的目的大相徑庭。

其中,最著名的比特幣暴富神話,莫過於曾經因Facebook之爭而起訴過扎克伯格的Winklevoss兄弟。

Winklevoss兄弟從2012年下半年就開始大幅收購比特幣,那時候的購買成本平均在10美元以下。

當時傳統的華爾街投資者們並不看好比特幣,甚至嘲笑他們“人傻錢多”。

2013年時,Winklevoss兄弟表示自己持有的比特幣已佔據了當時比特幣總流通量的1%,成為了當時被公佈出來的比特幣的最大投資者之一。

而在2016年初,比特幣還徘徊在300-400美金,之後就呈現出穩步上升趨勢,在2017年底,直接達到了16000美元左右的峰值。不少人為此大跌眼鏡。

也是在這一年,Winklevoss兄弟一躍成為了億萬富翁。

比特幣成了暴富的代名詞,徹底“出圈”,走入了國人的視野,一時之間,開啟了“全民炒幣”模式。

騙局盛行、泡沫破裂

有人想做比特幣這張“賭桌”上的莊家,也有人想直接“開賭場”致富。

由於比特幣的演算法是開源的,誰都可以下載到原始碼,經過修改創造一種新的數字貨幣。

於是乎一夜之間,市場上就出現了不少同類數字貨幣。

其中不乏以太幣這種被稱為“比特幣2.0版”的正規軍,但更多的是毫無實際價值的“空氣幣”。

在市場最為瘋狂的時候,發行人靠著發行毫無價值的空氣幣就可以賺取超高額的收益。

當時的幣圈,幾乎“是個人就能發幣”、“給點錢就能上主網”。

但大部分發行者背後的公司產業體量,卻根本不足以支撐其貨幣價值。

17年底,一位幣圈玩家在微博上發行“馬拉戈幣”空氣幣。

發行24小時後,該貨幣價格就上漲了114%。在一週的狂飆後,發行人幾乎什麼都沒做,兜裡就多了好幾百萬。

而這還是在發行人直接對外承認發行的貨幣就是“空氣幣”的情況下。

可見在資本狂歡的背後,幣圈的騙局與泡沫何其嚴重。

2018年中下旬,比特幣開始了持續性下跌。在12月的時候,直接從年初的17000美元跌到了3400美元的低谷。

造成當時大幅下跌的主要原因有兩個:

國家機構強監管政策的風向來襲。交易所安全問題導致的貨幣被盜事件。

各國的金融監管機構,對於比特幣幾乎有著天然的不友好態度。

國家層面不斷的風險提示,加之數字貨幣騙局、謊言、傳銷陷阱頻頻被爆出的情況下,市場對於比特幣漸漸失去了信心。

比特幣的這波疲軟一直持續到2019年中旬。

直到2019年6月,Facebook官宣將推出數字貨幣Libra,再次為幣圈帶來了一波強利好。

Libra幣的消亡

Libra幣白皮書的第一句話是:“Libra的使命是建立一套簡單的、無國界的貨幣和為數十億人服務的金融基礎設施。”

它的野心和願景都很大,直接奔著取代法定貨幣的目標而來。幾乎繼承了比特幣未完成的“烏托邦”式夢想,甚至推出了實操性更高的貨幣策略。

相較於用來“炒”,Libra幣更像是發行來“用”的。

首先,Libra有著獨立的治理協會。

比特幣沒有固定管理者,每個單一使用者都是一個節點。

Libra幣則聯合了包括信用卡公司VISA和MasterCard、出行公司Uber和Lyft等在內的三方機構,註冊了Libra協會,由協會成員共同負責Libra區塊鏈技術維護和Libra資產儲備的管理。

儘管這樣操作,導致Libra幣無法完全去中心化。但這也是Facebook為了能使Libra落地而做出的最好的妥協方案。

其次,Libra幣的機制使它能維持穩定價值。

不同於比特幣的高波動性。Libra採用與法定貨幣掛鉤的模式,即錨定一個基礎貨幣。

只有當新的真實資產注入由合作機構共同保管的Libra儲備池時,一個新的Libra幣才會被製造(mint),反之一旦儲備中的資產流出,一枚Libra幣就會被銷燬(burn)。

這套機制可以保證資產不會迅速通脹,波動性較小,具有穩定發行使用的可行性。

“小公司發幣,很大程度是為了搞錢,搞幾千萬個把億。但我們都知道對於Facebook來說,這根本不算什麼對嗎?所以我更願意相信,他推出這個,是真的想讓Libra成為一個無國界貨幣。”作為比特幣第一代信仰者的陳明(化名)這樣說道。

大部分比特幣的第一代支持者,都如陳明一樣,對建立一個公平、透明的無國界貨幣系統始終抱有期待。

遺憾的是,在遭遇長達數月的監管壓力和政治阻力後,3月4日,Facebook宣佈將重新設計Libra幣專案。

改變後的Libra幣將不再為核心代幣,而將成為接受多種數字貨幣的平臺,包括各個國家發行的數字貨幣。Facebook希望以此改變監管機構的態度。

在筆者看來,這幾乎宣告了Libra作為一個加密數字貨幣專案的流產與消亡,轉而成為了一個不得不與政府合作的數字貨幣平臺。

這著實已離專案初始的願景相去甚遠。

縱觀幣圈發展的12年,國家監管的身影始終恆亙其中,無國界貨幣沒能破繭而出,各國數字貨幣卻在悄無聲息的發展。

比特幣始於中本聰美好的社會理想,最終卻淪為投機者們手中的利益工具。

下一個12年,我們離“烏托邦”還有多遠?

小貼士

避險資產避險作用不在,該如何把握下一個投資風口?

財經祕書每日為您提供專業分析情報,涵蓋近90項垂直行業板塊,每日更新專業行業情報!

A股,基金,保險,醫藥……

你想要的,我們都有!

財經祕書的每一位行業分析師,每日筆耕不輟,在上萬個可靠信源、上千份權威研報中為使用者尋找提煉最具價值的行業資訊,為使用者提供服務、創造價值,助您在投資路上一臂之力!

快來開通你最感興趣的行業,獲取專業行業情報,與財經祕書進行一對一交流吧!

無需下載APP,無需冗長註冊,識別圖中二維碼,一鍵直達小程式,分秒必爭是效率!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儲存器概念股頻繁受到資金追捧,下週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