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現在包括海外投資者都關心的一件事是,在海外疫情和油價大戰的系統性風險下,又獲得央行及時輸血的A股,會否成為全球“避風港”?
我們的答案是,這種可能性不小。
但是,即便成為避風港,也不意味著A股仍有好的賺錢機會,能維持震盪市就算不錯。類似於春節後那段反彈行情已經難再有,操作難度會非常大。
中美股市對放水訊號的不同反應,顯示A股正引領全球
3月12日上午,美國股市出現一週內的第二度創紀錄暴跌,而在特朗普發表電視講話聲稱將出臺“非常有力度的救市政策…
隨後的一個小時,美股市場再度經歷雪崩式下跌。油價跌幅超6%,黃金失守1640美元,亞太股市集體跳水,美國三大股指期貨跌幅均超過4%,納指期貨一週內第二度觸發熔斷……而在更早之前,有關G20協調救市的訊息就出來了,但是歐洲股市也依然沒有什麼正面反映。
3月13日A股的盤後,中國央行宣佈3月16日實施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對達到考核標準的銀行定向降準0.5至1個百分點。對符合條件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再額外定向降準1個百分點,共釋放長期資金5500億元。
實際上,在當日A股盤中,或許是部分靈敏的訊息源已經嗅到了降準的訊號,當日上證指數、深證成指跌幅分別為1.23%、1.00%,跌幅相對隔夜的全球市場而言,已經堪稱非常溫和!
盤後,在央行公佈降準訊息後,富時中國A50指數晚間開盤繼續走高,截至18時左右,漲幅近1%。
稍晚收盤的澳洲普通股指數在早盤一度跌超8%的情況下,收盤漲4.09%,全天振幅達到12%。
而隨後開盤的13日歐美股市更是全面大漲!隔夜美股大漲逾9%,道指飆漲近2000點,三大股指均錄得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大單日漲幅。
中美決策層發聲後,全球及A股市場截然不同的反映顯示:作為全球唯一成功控制住嚴重新冠疫情的世界大國,投資者認為,中美兩國在全球資本市場預期影響上的作用已經完全顛覆!以前較多要看美股臉色的A股,現在正在成為包括美股在內的全球市場風向標,引領者!
央行還進一步暗示了降息的可能
而在落實降準之後,央行又在週末暗示了降息的可能。
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表示,下一步,人民銀行將繼續綜合採取多種措施促進貸款利率明顯下行,支援企業復工復產和經濟發展。一是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為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提供一個良好的流動性環境;二是繼續推進LPR改革有序推進,完善LPR的傳導機制,繼續釋放改革促進降低貸款實際利率的潛力;三是引導銀行體系適當向實體經濟讓利,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激發微觀主體活力,暢通經濟金融的良性迴圈;四是繼續發揮存款利率、基準利率作為整個利率體系壓艙石的作用。
分析指出,目前A股市場不確定性在外不在內,主要矛盾仍在國內。而從國務院及央行在海外暴跌後即第一時間落實降準維穩實體經濟,並且積極援助海外抗疫來看,決策層雖首要目標意在穩定實體經濟,但次要目標當然也希望A股能夠在全球股災下能夠保持相對穩定——所以,A股市場投資者不會忽視央媽發出的如此清晰的訊號。
而在海外,世衛組織宣佈新冠病毒已具有全球大流行特徵。截至15日下午,海外新冠確診總數已超過7.5萬,死亡總人數超過2400人;疫情已經傳染超過140國,已經逼近中國的確診數;美國等多國宣佈進入國家緊急狀態;義大利西班牙等多國多城宣佈封國或封城;超過50名全球政要已經確診;多國都出現了嚴重缺乏防護物資,居民恐慌,甚至社會動盪的跡象……但從英國和瑞典等國直接宣佈放棄阻絕感染;自稱團結統一的歐盟各國直接撕破臉爭搶查扣物資;美國總統特朗普依然各種嘴硬,甩鍋……雖然各國都提高了防疫等級,但全球疫情防控形勢暫時根本看不到樂觀的希望……
而中國似乎已經成了全球的救命稻草。義大利,伊朗感謝中國,南韓日本挪威等多國都明確希望中國援助,中國製造再度成為供給全球醫療防護物資的堅強後盾。
全球已再現降息潮(美英加等多國先後降息);南韓泰國義大利英國等多國出臺禁止賣空令;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最新宣告一致同意將使用所有可行的政策工具。同時,當前海外市場並無顯露出經濟危機跡象,上週的市場下跌更多在疫情帶來的心理層面影響。有QDII基金經理判斷恐慌引發的超賣已非常嚴重。這將顯著降低後期海外再現暴跌的機率,那麼對於抗跌性更強的A股而言,則意味著上漲的概率就變大了。
從全球資本流動角度,A股也有潛在的吸引力成全球“避險港”——這從證監會宣佈自4月1日起取消證券公司外資股比限制也可見吸引外資的意圖多麼明顯了!
總之,從這幾個角度來說,A股都有繼續走獨立行情的潛質。
結論
簡單說,當前對A股影響因素仍是疫情與新政。就疫情來講,上週A股主要受海外疫情氾濫引發國際金融市場暴跌進而令A股出現較大波動,從近日海外疫情看,雖顯混亂但隨著海外新冠人數近8萬,各國紛紛加以控制,加之,一些國家採取降息也暫時抑制了海外股市下跌,我認為,這一影響要素在本週對A股的影響將趨弱。另一方面,央行如期公佈了定向降準其力度略超市場預期。所以,總體來講,本週股市行情風險偏好提升的可能性較大,活躍性將恢復。
這次降準,再次鞏固強化了驅動行情的主因(新政+流動性),做多動能仍是市場主流,市場預期偏向積極並延續迴避基面本。我們仍維持這一中長期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