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2020年3月2日,京東釋出了2019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由於財報表現亮眼,其股價狂漲了12%左右,達到43.3美元/股,市值也達到了632億美元。在第四季度,京東的淨營收為1707億人民幣,同比增長了26.6%,從而京東的2019年可以說是完美收官,Q1至Q4都保持了持續盈利的良好態勢。

對於京東的亮眼表現,市場也給出了積極的迴應。華爾街的各大投行們就做出了積極迴應,包括摩根大通、高盛在內的多個華爾街巨頭均給予京東買入評級,並上調了目標價。高盛在報告中稱:“京東作為中國最大的零售商,我們長期看好其不斷擴大的規模優勢。供應鏈能力、重回加速增長的使用者數以及京喜平臺對低線市場的滲透,都將推動京東長期增長和盈利能力提升。”

對2018年剛跌倒谷底的京東來說,能在一年之內就扳回局勢,在使用者增長、技術服務收入和利潤等方面都有不俗的表現,可以說讓人刮目相看。前段時間我們分析了京東的組織變革帶來的成效,今天我們來講講京東重振旗鼓的另一個底氣——供應鏈。

京東商城的四種業務模式

由電子商務起家的京東,至今京東商城依然是其營收主力。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京東商城最為人稱道的一點,就是快,而這種快則建立在其京東自營店鋪基礎上。京東自營旗艦店的當日達,次日達等服務可以說是打出了京東速度的名號,這也是很多人選擇京東購物的一大理由。

京東的店鋪模式是自營模式與開放模式相結合。但是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除了京東的自營和非自營店鋪之外,京東自營店鋪之間,也是有區別的。準確來說,京東商城的模式有四種。

第一種是“真自營”模式,這種模式下京東從各廠家或供應商處購買商品,存放在京東自建的倉儲,售賣給消費者,而商品的送貨和售後服務都是由京東提供。

第二種是“合作自營”模式,這一種在京東標註自營的商品中佔比不小。其運作模式和第一種很相似,也是從京東自建的倉庫發貨,唯一不同的是售後服務由供應商提供。

第三種是“京東配送”模式,這種模式下京東作為一個平臺,商家會像合作自營一樣把貨物放在京東的倉儲基地,由京東送貨,但售後服務是第三方商家提供,並且不標註自營。

第四種則是純粹的“第三方”模式,京東平臺上開店的第三方商家通過第三方物流發貨,售後服務也是自己提供,和京東沒有關係。一般第三方店鋪的商品通常價格較低,但商品真假、售後服務要憑運氣,客戶體驗也遠遠比不上第一類的真自營。

這樣看下來很明顯,能夠給客戶帶來最佳體驗的是京東包攬了購物全流程的“真自營”模式,但“合作自營”和“京東配送”模式也給使用者帶來的優秀的體驗,因為這兩種模式都是京東從自己的倉庫發貨,可以保證送達速度。

可以說,速度是給京東帶來良好口碑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也是京東能夠在面對阿里巴巴的天貓和淘寶,面對拼多多等強有力的競爭對手時,有充分底氣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可能有人要問了,難道天貓和淘寶都沒有這種自營店鋪嗎?阿里巴巴的資金,還不夠天貓和淘寶做到這麼快的送貨速度嗎?

天貓其實也是有自營商品的,天貓超市從2019年初就開始了其自營商品的運營,具體與京東的方式很像,也是先買下商家的貨物,再自己銷售。但是這種自營與京東的自營的區別是,其物流速度無法與京東自營相提並論,因為其沒有自己的物流體系。這裡要說一下,天貓和淘寶都是沒有自建的物流體系的,其菜鳥物流是2013阿里巴巴集團和銀泰集團聯合復星集團、順豐集團、三通一達,以及相關金融機構合作各方共同組建而成的。在實際操作中,菜鳥物流還是由第三方物流來配送,只不過倉儲是由天貓來提供。

但由於天貓並沒有打算打造自己的物流體系,因此其倉庫並非遍佈全國。發貨的時候,需要第三方物流從其大倉攬收,再通過三方物流體系的倉庫和配送工具及人員,才能送到客戶手上,因此自然也不能保證很多地區都做到“當日達”,“次日達”這樣的速度。

自營商品尚且如此,非自營店鋪就更不用說了。通常情況下,天貓淘寶的商家如果不在本省,非偏遠地區到貨需三天左右,偏遠地區則時間更長。

說到這裡,想必大家應該明白了京東相比於其他電商的一大核心競爭力在哪裡。多年前花重金打造的自己的供應鏈,是其保證大多數自營商品“當日達”“次日達”的基礎。而在今年初,劉強東的新春致員工信中提到,京東把自己從“零售和零售基礎設施”重新定義為“以供應鏈為基礎的技術與服務企業”,在其官方網站的自我介紹中,口徑也已經與這樣的描述一致,可以看出,京東物流確實已經成長為了京東集團的核心競爭力。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京東是如何一步步打造自己的供應鏈的。

京東物流的發展之路及其供應鏈

在具體說京東的供應鏈是什麼樣之前,我們先來看看京東物流的發展歷史。

這裡先說一說供應鏈和物流的區別,國家標準物流術語對供應鏈的概念定義為:“生產及流通過程中,涉及將產品或服務提供給終端使用者活動的上游與下游企業,所形成的網路結構”,而物流強調的是實物流動的過程。物流和供應鏈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兩者是相輔相成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物流是建立完善供應鏈的重要基礎。

2007年,京東正式宣佈開始自建物流,隨後位於北京東三環的潘家園站的第一個站點正式營業。2010年,京東物流推出“211限時達”,簡單來說就是上午11:00前下單,當日送達;晚上11:00前下單,次日送達。2012年, “青龍系統”上線,實現商品從發貨到收貨物流配送全鏈條管理,這一年京東還註冊了“京邦達”公司,此後京東物流把8月18日定義為其生日,2014年,首個智慧物流中心“亞洲一號”在上海正式投入運營。2016年,京東物流以品牌化運營的方式全面對社會開放。4月,京東集團宣佈京東到家與達達合併,開啟即時配送業務。2017年,京東物流成為集團,開始獨立運營。2018年,京東物流釋出全球化戰略,與合夥夥伴共建全球智慧供應鏈基礎網路(GSSC),推出京東供應鏈、京東快遞、京東快運、京東冷鏈、京東雲倉、京東跨境六大產品。2019年,亞洲一號智慧物流園區投用超過23座,形成亞洲電商物流領域規模最大的智慧物流倉群。

從2007年至今,京東物流已經成立十三年了,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的是,直到去年,京東物流才實現了盈利。建立自有物流體系是一件要下血本的事情,自有物流體系意味著各類倉庫都要自有,也就是說這是重資產業務,這就註定了京東物流前期投入會極高。另外配送工具及人員,及提供管理支援的技術工具,全部都要自己建設。

截至2019年末,京東已經在七個城市擁有倉儲中心(fulfilment centers,可以理解為一級倉庫),在28個城市擁有前置配送中心(front distribution centers,可以理解為二級倉庫),在全國擁有700多個倉庫(warehouses),配送範圍基本覆蓋全中國。這是京東物流十多年來苦苦修行的成果。當然,這些只是京東在倉庫上的體現,在實際管理倉庫的過程中,京東開發出的各種技術和管理方式,則是其無形的財富。

京東2019年財報中呈現的倉庫網路

在京東物流逐步建設起來的同時,其供應鏈也調整的越來越高效。京東的供應鏈是從供應商到京東,再到消費者,但是其供應鏈的管理遠遠不是這簡單的一句話可以概括的。

線上零售企業經營的商品品類要比傳統企業複雜得多,2018年時京東物流的SKU數量就已經達到了500多萬(SKU=Stock Keeping Unit,即最小存貨單位,例如同一產品不同尺寸或顏色,都是不同的SKU,分別計算以方便識別商品),而目前,這個數量已經逐漸接近千萬量級,在如此龐大的數量下,倉庫貨物的管控就成為了非常棘手的事,例如現金流就是個嚴重的問題,在商品數量如此龐大的情況下,如管理不當,商品庫存就可能積壓過多,從而引導現金流。積壓對應的另一種情況是缺貨,如果現貨率較低,使用者需要的貨物倉庫中沒有,甚至都沒有從供貨商約定好足夠的數量,就會導致不必要的損失。

由於京東的使用者量級又很大,因此如何預測使用者需求的商品數量,從而決定從上游供應商採購的商品數量就成了非常複雜的事情。另外因為使用者遍佈全國,其倉庫又數量繁多,如何高效的將倉庫建立在合適的城市,以更好的滿足各個城市使用者不同的需求也是需要解決的問題。京東最開始只有一級倉庫,但是僅一級倉庫難以滿足二三線城市的貨物需求,因此才逐步出現了二級倉庫,以及更多深入到低線城市的倉庫。

即便擁有這麼多倉庫,也很難保證匹配各地使用者的需要,所以各個倉庫之間的貨物流轉,缺貨時的貨物調配都是非常複雜的事情。從供應商到各倉庫,從倉庫到倉庫,從倉庫到使用者,京東這些年通過打通供應鏈之間的各個環節,並通過大資料積累了其採購、倉庫管理方面的技術才打造了現在的京東物流的速度。其實現的成果也是顯著的:目前90%以上的京東自營商品都能夠實現當日達或次日達,相比之下,採用第三方物流的其他對手就只能望其項背了。

京東的技術與服務

京東的供應鏈實現的不僅僅是對其傳統的零售業務的支援,也是對其所說的“技術與服務”的重要支撐。

今年劉強東給京東下了新的定義:技術與服務企業。技術與服務的概念很寬泛,有點讓人摸不著頭腦。京東的技術與服務是什麼?又為什麼說京東轉變成了技術與服務企業?

我們來看看京東的技術與服務是什麼。其實2017年劉強東就提出了要技術與服務轉型的概念,2019年,京東零售集團提出“企業服務綜合體”戰略構想,還啟動了“星雲計劃”:2020年幫助100個合作伙伴突破10億元銷售額;簽約200家技術合作夥伴,構建企業服務數字新生態;聚集20000家企業服務夥伴,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協同服務平臺。

簡單地說,就是京東要服務其他的企業,幫助其他企業實現更好的發展。而京東能夠這樣做的基礎,就是自己運營電子商務零售業務多年以來,積攢下的底層技術。在2019年的京東企業業務合作伙伴大會上,京東展示了其企業業務背後的技術支撐體系和技術創新成果:七大智慧化採購平臺,三大場景化產品,4條企業專屬供應鏈體系,釋出API介面200餘個。可以看到,京東所說的技術與服務,正是供應鏈上的技術與服務,京東要成為一個為其他企業提供供應鏈方面為主的技術與服務的平臺企業。這與京東的業務從B2B到B2B+B2C的戰略變化是完全吻合的,其B2C業務,正是以供應鏈為基礎的。

京東已經推出了一些底層技術產品,如採購ERP、神運算元數字平臺、採購大腦,在這些底層技術產品的基礎上,京東還提出了PPSA、PSI、iSRM等一系列的智慧化場景解決方案。

且不看這些專業的術語,我們來看看看京東“技術與服務”業務的結果,通過定製化服務, 截至去年11月,京東企業業務擁有超過700萬的中小企業客戶,2019年累計為中小企業使用者節省綜合成本超過500億元。而在大型企業上,京東企業業務已經服務了超過6000家大型企業客戶,其中包括世界500強企業中的428家、100%的中央及省級政府、100%的大型能源和運營商企業、100%的交通運輸企業、97%的大型金融企業,平均幫助企業客戶降低18%採購成本,提升45%採購效率。

在京東2019Q3財報電話會上,劉強東說未來5年,其技術服務收入的增長會遠遠高於收入的增長幅度,成為收入和利潤增長的重要驅動力。而根據今年3月最新公佈的京東財報資料,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的四個季度裡,其全年淨收入達到了5769億元,GMV(成交總額,電商企業常用指標)超過2萬億元,淨利潤達到122億元人民幣。這些收入裡,來自於服務業務的收入為661億元,佔總收入為11.5%,但這部分收入的增長率是44%。

從這些資訊看來,零售依然是京東的業務頂樑柱,技術與服務業務則是給京東帶來持續增長的未來,而供應鏈則是為這兩者提供重要支援的基礎建設。正因為如此,去年底京東全球科技探索者大會上,京東集團對外詮釋自己是“以零售為基礎的技術與服務企業”的集團戰略定位,而在今年劉強東定義公司為“以供應鏈為基礎的技術與服務企業”。可以說,供應鏈是支撐著京東傳統和轉型業務的盈利的根本,既鞏固其傳統業務,也是其未來業務的核心。

小結

儘管同為電商企業,而且似乎淘寶、天貓的名頭和體量更大,京東也往往被排在“電商老二”的位置,然而京東卻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路。京東的獨特之處有三個方面:一是自營為主,二是實現了零售與物流的一體化,三是將企業服務整合到供應鏈中並上升為核心業務。其實,京東與天貓並不在一條賽道上。

主編:謙啟諮詢 | 陳勇

謙啟學堂“企業控制權”系列線上微課正式開課啦!

學習10節微課,不再擔心企業控制權問題!

最新評論
  • 1 #

    一般電子產品都是選擇京東,京東在服務上要比其他電子商務行業要好得多。

  • 2 #

    京東買東西很好 就是價格比天貓貴一點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股市早8點丨美股:飛流直下3000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