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在中國的A股市場上,當許多股民朋友選擇投資銀行股時,其抱有的是什麼樣的一種心態呢?

作為一名財經工作者,我個人覺得在國內的A股市場上,投資銀行股主要面臨著以下兩大風險:

其一,銀行股的關注度很高,但能堅持長期投資的股民很少,銀行股不是成長股,十年十倍很難,但每年10%到14%的收益是比較確定的。其二,銀行股缺乏爆發力,但它不會將你置於財務造假、資不抵債、公司退市的深淵。銀行股的波動很小,幾年不遇一個漲停或跌停,有利於長期持股時心態的保持。

總體而言,我個人覺得對銀行股,我們要放棄“炒股”思維,重回“投資”本源。

投資本源,是什麼意思呢?

就是重回銀行股的價值投資。

正所謂:巴菲特在最近幾天投資了紐約梅隆銀行股。

據美國證監會3月13日披露巴菲特3月3日增持的紐約梅隆銀行923.49萬股,增持後持有紐約梅隆銀行8900萬股,佔總股本比例超過10%。

按照當日收盤價美國38.83美元結算,這筆交易大約斥資3.59億美元。

我們大家心裡都很清楚的明白:巴菲特是價值投資者,並且我們對他價值投資者的一句名言更是聽之入骨:當別人恐懼的時候要貪婪。

也就在前幾天,89歲的巴菲特老爺子面對美股接二連三的再次熔斷,也不禁感慨道:自己活了89歲,都沒有見過美股這樣的一種局面”。足見,美股接二連三的暴跌背後,肯定有著更深層次的有關於美國政治及經濟等各方面的綜合性因素影響。

巴菲特雖沒有見過美股的接二連三的熔斷,但是,當美股看似在看“見底”後,他卻又一次出手了,隨著近期美股持續大跌,紐約梅隆銀行股價自2000年以來,跌幅已經超過30%。

就在北京時間3月16日,美聯儲利息降至“0”,嚇壞了全球市場。

我們可以這樣說:你可能打了幾次擺子,然後你媽一下把家裡所有錢都倒在桌上:孩子你想吃什麼自己買吧。搞得你有點慌,我不會得了癌症吧?”

美聯儲就是這個媽,美股被他媽美聯儲嚇崩了。

北京時間3月16日,全球市場腥風血雨,交易的亞太股市全面重挫,A股上證指數大街3.4%,港股恆生指數跌4%,澳洲暴跌9.7%,菲律賓、印度、泰國跌逾5%,南韓跌逾3%,日本收跌2.46%。

美股、歐股期貨暴跌。美股期貨跌逾5%,歐洲市場期貨,也是暴跌,德國、法國股票期跌逾7%,英國跌逾5%。

有關金融人士表示:美聯儲一下子把子彈打完了,後面可怎麼辦?

相對應的是A股市場在3月16日,千股跌停。中興通訊跌停、立訊精密跌停、寧德時代逼近跌停、隆基股份跌停、歌爾股份跌停。兩市158只個股跌停。

國際油價跌幅繼續擴大,布油跌逾6%,美油跌逾4%。

今日收盤,也就是北京時間3月16日A股,三大股指全面下挫,上證指數下跌3.4%失守2800點,深圳成指跌5.34%,創業板指數暴跌5.9%,兩市成交9633億元。在前期市場比較看好的各大科技股、大基建、醫療板塊個股今天也相繼發生跌停。

美股再次熔斷、港股恆生指數再次暴跌、澳洲暴跌、菲律賓、印度、泰國暴跌、南韓、日本暴跌,全球股市在3月16日,許多股民朋友也是再次忍痛割愛,有的盲目抄底,有的盲目清倉,市場一片恐慌,而就在美股、港股、A股全面暴跌之際,股神巴菲特老爺子再次出手。

根據我個人的金融“目測”:此次巴菲特老爺子買入銀行股符合巴菲特近期的表態。

在2020年2月24日,巴菲特在接受CNBC採訪時表示,現在銀行股很有吸引力,比很多其他股票都具有吸引力。

高盛、摩根大通、美國銀行、紐銀梅隆銀行和美國和眾銀行都在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持股最多的15家公司之列。

“銀行業是一個好行業,如果你在資產方面不做蠢事”。巴菲特說,“我們擁有的銀行的有形資產淨值在12%到16%之間,相對於2%的長期債券,這是一筆不錯的交易”。

巴菲特老爺子繼續表態說:他所持有的銀行大多數每年都在回購。

“比如美國銀行每年都會回購股票,所以今年我們對美國銀行的持股比例可能會上升7%或8%。我一分錢不花,持有比例就會上升這麼多,我們喜歡任何好生意,尤其是每年不花一分錢,只有比例上升7%到8%,還能拿到分紅的生意”。

因而,巴菲特作為一名價值投資者,他認為:這些銀行股非常有吸引力無非是相對於利率、債券,還是其他股票。

通過巴菲特在美國每次股災之際,他都會選擇在道瓊斯指數重挫時,選擇低吸。

早在2月27日,巴菲特就增持了達美航空公司約4530萬美元。

但值得一提的是,因美國股市暴跌,巴菲特2020年至今已損失將近200億美元。

巴菲特為何看好銀行股?

我剛剛在文章前面也講到了銀行股在A股市場上的兩大劣勢,但是,作為一名長期價值投資者,尤其是巴菲特旗下所控股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本身就對美國的一些較為優質的上市公司通過大量的持股而獲得鉅額收益的,其根本的投資理念就是低吸高拋,返與許多A股市場上的股民朋友的操盤模式相同。

在北京時間2月22日,巴菲特在一年一度的致股東信中,他明確表示了自己關於伯克希爾的投資組合理念:我們不下賭注。

他在信中,明確表示到他和另一位投資大師查理並不認為公司的2480億美元投資組合是對股市的下的“賭注”。公司不會因為被華爾街降級、企業業績“遜於”預期、美聯儲可能採取的行動可能出現的政治動態、經濟學家的預測或其他任何可能成為當前話題的東西,使投資組合被終止。

相反,我們在持股中看到的是我們部分持股的公司的組合,按加權計算,這些公司運營業務所需的淨有形權益資本收益超過20%,這些公司也再也不動用過多債務的情況下賺取利潤。

在任何情況下,規模龐大、成熟且可以理解的企業都能獲得可觀的回報。與許多投資者已經習慣了的2.5%收益率甚至更低的30年期美債相比,這些投資回報真正讓人興奮。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巴菲特在過去的投資理念與現在發生了較大的分歧,而這種出於對市場情緒敏銳的警覺性提醒巴菲特在2020年以後的投資專案中可能公司有更多的注重於投資更多無形的資產。

巴菲特曾明確表示:如果我無法預測未來利率走勢,隨著時光斗轉星移,股票的表現將遠好於長期的固定利率債務工具。

他也明確表示:自己在投資股票標的時候,更加註重於有以下三點優質資產的公司:

其一,它們的淨有形資本必須取得良好回報。其二,它們必須由能幹而誠實的管理者管理。其三,它們必須以合理的價格買到。

那麼,從這裡,我們能夠體會到巴菲特投資理念的轉變更加的注重於哪些行業的投資。

我們再來看一看:他名下伯克希爾哈撒的公司2019年,第四季度前十大持倉股份,它們分別為:美國運通、穆迪、Delta航空、美國銀行、美國合眾銀行、可口可樂、紐約梅隆銀行、富國銀行、蘋果、摩根大通,其中只有蘋果的股票市值達736億美元,而其他四大銀行的股票中,資產總股本佔公司60%以上。

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得出巴菲特已經把銀行股、保險股作為了自己資產的“堡壘”並且他自己在股東大會中,自稱:評估保險風險誤差可能非常大,可能需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才能顯現和成熟。

“大事件”可能來自颶風或地震等傳統來源,也可能完全出乎意料,比如:網路攻擊的災難性後果超出了保險公司目前的預期,當這樣的大災難來臨時,伯克希爾也會受到損失,而且損失將會非常大。然而,與其他許多保險公司不同,處理這些損失不會靠近我們的資源,我們也將迫切在第二天增加我們的業務量。

面對未來金融格局的變化以及為了防止美國金融危機的發生,巴菲特早已在自己投資的公司名單中,把未來金融市場上應該所發生的風險而評估在內,他曾說:我和查理早就進入“緊急區域”,他並且明確表示:他與芒格的樂觀建立在五個因素之上。

其一,伯克希爾哈撒韋的資產可以配置在非常多樣化的全資或部分擁有的業務中,平均而言,這些業務的資本回報率頗具吸引力;其二,伯克希爾哈撒韋其“受控”業務進位於單一實體中,這賦予了它一些重要且持久的經濟優勢;其三,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財務管理方式將始終如一地允許公司經受極端性質的外部衝擊。其四,我們擁有經驗豐富、忠心耿耿的頂級經理人,對他們來說,管理伯克希爾遠不止是一份高薪或一份有聲望的工作;其五,伯克希爾的董事們是非常關注股東的福利和公司文化的培養。

那麼,從他信中,我們看出來了這麼大的資訊量,其最根本的一點就在於巴菲特到底想表達什麼?

作為一名經濟研究學者,我個人覺得:巴菲特在華爾街過去的十幾年間,其作為價值投資者其實質我們大家心裡面都明白:股票是投機遊戲。如果公司基本面不好,其長期持有的優質資產帶來的固定年化回報率並不是很高,所以,巴菲特把自己的投資標的轉向於銀行股,其目的就在於更加的青睞與債券方面的投資。

我為什麼這麼說呢?

在經濟學家埃德加—勞倫斯—史密斯於1929年發表其著作《作為長期投資的曾通股》之前,當企業的所有權被分割成小塊——即:股票時,購買股票者通常將其股票視為下注市場走勢的短期賭博籌碼,買賣股票充當充其量也不過是當作一場投機遊戲,而紳士們更青睞債券”。

所以,無論是價值投資者巴菲特還是華爾街投機之王——傑西.利弗莫爾還是對於我們在中國A股市場上的普通投資者而言,股票就像我們的情人,她永遠不可能做了得了我們的夫人,所以,她短期內帶給我們一個人的是短暫的激情、短暫的自我價值的利用,但是,長久而言,她不屬於你,她屬於市場,她屬於這個世界。

所以,無論是所謂的短線客還是所謂的價值投資者,其個人投資的理念永遠是:“在衙門抽刀之前快速逃跑”。

在A股市場上,銀行股到底值不值得投資?

講完了股神巴菲特,我們再把目光轉向國內的A股市。

有人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巴菲特會大量的增持銀行股,而在當下的A股市場上,是不是現在被市場嚴重低估的銀行股會在未來的十到二十年內爆發出其內在的價值呢?

對於未來的銀行股走勢我不得而知,但是,最近有一個股民朋友給我講了一個很有趣的故事,我們來聽一聽,他是這樣說的:

在2017年後期從食品飲料和醫藥兩個板塊撤退後,我開始跟蹤銀行股,到現在已經接近兩年時間期間在銀行股上賺了一點小錢,但大抵和銀行股本身的關係不大,主要是在低位加了些槓桿,高拋低吸,順便打打新股,收益率差強人意吧。

剛才做了個回撤,2017年11月銀行,股指6399點,今天收盤6344,基本紋絲不動。期間全行業估值水平從1PB回落到0.83PB,2019年1月到過0.79PB,算是至暗時刻吧,近五年來最低了。

通過這位網友對我的反饋,我們看到了:在A股市場上,尤其是在2017年到2019年這兩年間,銀行股只基本紋絲不動。

所以,你說:他賺錢吧?

但是,話又說回來你說:他不賺錢嗎?

包括許多炒股軟體裡面的炒股大神們在銀行股上也轉過大錢,但對於我個人而言,我覺得要談銀行股投資,我覺得可以聊聊未來行業的發展資產品質、巨集觀經濟、監管政策的,但這些方面的資料很多,亂花漸欲迷人眼,山重水複疑無路,我們在這裡就不討論了。

因為有些巨集觀經濟政策的實施並不是我們股民朋友可以先知先覺的,有些國家監管政策的實行也並不是說我們提前就知道的,所以,要談銀行股投資,我們拋開收益率不說,其考慮的政策性因素太過於多,就像我剛剛講到的亂花漸欲迷人眼,我們也分不清市場該把銀行股引領哪一個走向?

但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們不妨換個角度,換個思維來看看:銀行股投資?

其一,從投資銀行股的心態來分析一下:銀行股未來的板塊走勢。

縱觀當下的A股市場中整個銀行業的人氣還算可以。

我個人也剛好最近對於銀行相關股票的公司做了一個簡單的統計:我們把關注度最高的前25只股票放在這裡,其中銀行業佔了八隻,招商銀行以102.6萬的關注度位居榜首。

那麼,我覺得如果按照我表格統計的資料顯示,招商銀行在前25只股票裡面位居榜首。

當然,可能是有些資料誤差,但是,也不至於太誇張。

而這個調查資料,說明什麼情況呢?

對銀行股投資的老股民都知道:老16家銀行,其中的一半出現了在這裡。

可以說:是萬花叢中一點綠,25名開外還有建行,光大,南行,寧行,中信,北京等,同樣是排名前100的大熱門。

為何資料會出現如此的資料顯示?

唯一能夠解釋得通的,就是因為它們本身有足夠大的名氣,就是人氣吧?

試想:我們的生活中,誰沒有使用過至少兩三家銀行的服務呢?誰沒有至少兩三家銀行的信用卡呢?我們走在一條街上,可謂是從左邊是中國工商銀行,第二家是中國銀行,第三家是中國農業銀行,第四家是中國建設銀行。可謂:整個一條街上最多、最氣派的門店也就是銀行網點了。

那麼,這些銀行門店又能說明什麼呢?

說難聽一點,就是給自家銀行的股票打廣告,如果你用逆思維思考一下的話:作為我們普通人武是普通的工薪階層,你可能喝不起茅臺,裝不起格力空調,住不起萬科的房子,但你絕對有一張工商銀行的借記卡吧?

所以,銀行是我們生活中離不開的一個金融服務機構,而它依然所對應的是當我們初入股海時,首先想到的就是各大銀行股票。

所以說:銀行股人氣不減。

我更也是回想起:我2014年剛開始買股票時,也是一個“楞頭青”,盲目跟風,盲目跟風熱點題材炒作,別人聽到、抄銀行股,還對我的炒股水平有所懷疑。

當然,出入股市,對某些公司實在是不了解,也不知道他們是幹什麼的,所以一直不敢下手,當然,也可能是由於傳統觀念的影響。

加之,銀行是國家的,想買股票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購買中國工商銀行和中國銀行這些如雷貫耳的品牌。

當時的心態主要有二點:

中國工商銀行和中國銀行是國有銀行。即使股票虧得一塌糊塗,跑得了和尚逃不了廟,背後是國有資本在維持業務,這一點,我不用擔心。在2014年那個時間段,A股市場正值熊市,銀行股的低估值,值得非常增持,而買百手或滿倉銀行股也是理所當然的了。

畢竟,想起當初投資股票想練練手,那就先有銀行股開始,最起碼保險、保本,並且其股價也在其低估值,即使賠也賠不了多少。

但是,現在看起來有些可笑,可笑的原因就在於幾年之後,作為一名炒股老手,才發現銀行股十幾年都盤在銀行板塊紋絲不動。如:今天的2020年3月16日,相關概念的口罩股漲瘋了,而銀行股紋絲不動,漲不下去,跌也接不下來,不溫不火,大牛市裡面也是經常跑輸大盤。

當發生股災時,中石化、中石油一樣,股價跌得連自己親媽都認不得。

這樣的股票,可謂就是:生活中,我們比喻一個人時,那就是扶不上牆一樣。

所以,在A股市場上,99%的股民朋友們都喜歡成長股、大牛股,兩年三倍,十年十倍,漲停戰法,對銀行這種沒有想象力的傳統行業是我不太感興趣的。

我經常在各大論壇或者說在各大金融討論會上,就經常性的聽到:許多的投資者或者說經濟學家在下面就竊竊私語的大罵銀行股的各種不適甚至有的投資者說,自從炒股以來最後悔的事就是入了銀行股的“坑”等。

如果你指望在銀行股上做T的“高手”,時間長了,真的發現銀行股像心電圖般的K線波動不大,很是折磨人,很是讓人內心崩潰。

所以,時間久了,在A股市場呆的次數多了,對於一些初入買銀行股的股民。

那麼,這些人,我一般認為他們都是入市時間不滿一年的,而這些人最後對股票的失望程度就是從銀行股的不斷看空和不斷賣空開始的。

所以說,買入銀行股真的很熬人,一個月不漲,一年不漲,五年也不漲。說白了來到股市我們就是賺錢的,我們就是為了投機而來的,拿著它紋絲不動,幹什麼呢?

再把話說的難聽一點:拿一支股票,即使虧了90%,我也心甘情願,最起碼我領略到了股市的漲停刺激,而銀行股不賠、不賺買了之後,無股價上下波動,很讓人累、心崩潰,但是,話又說回來,作為一個短線客,我們如果不在銀行股上“吃一塹長一智”又怎麼能夠在以後的短線投資中,殺出一條血路來呢?

銀行股的股市入門級選股策略才是造就了我們對A股的認識。在股市呆久了,從一枚小韭菜,成長為現在的投機老手,也是看慣了股市裡面這些拿這幾萬元的小散,拿著幾千萬的牛傻,但在銀行股裡面,通通沒有話語權,力量太小,不止於撼動股價。

我們經常可以在一些財經網站或是股票論壇裡,看到某一隻股票是一隻妖股或者莊家股。

這也就是說明:我們在市場上,有一些遊資、大機楊的資金,可以是對某一隻股票進行“黑心操盤”,而銀行股是任何人都操盤不了的。

我在這裡舉個很簡單的例子:

我們以中國工商銀行為例,中國工商銀行的股票市值假設為為10,000億,流通市值為8000億左右,那麼,你想:影響或是操縱中國工商銀行的股票價格,你最起碼要有1000~5000億人民幣左右吧?想想除了機構以外,誰有這麼多錢了?

所以,在銀行股板塊大股東的持倉,幾年來,都未發生實質性的變化,且志在掌握金融命脈,對賺錢這件事興趣不大,參考去年農行的千億定增案。那麼,銀行股的價格大致就是由外資、基金、保險等機構共同博弈得到的。

以下是我個人對2019年第一季度,基金業對各行各業的配置情況統計表。

我們來看一看:當然這裡的相關資料引援於證券資料。

我們發現了什麼?

我們可以看到:目前,銀行業在A股市場中的權重佔到16%左右,那麼,對於基金公司來說,整體配置16%的銀行也股票屬於標配,其餘16%標配,高於16%叫超配。

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到:基金對銀行業的配置比例是多少?

只有10%,大幅低配-6%,低配比例倒數第一,這說明什麼呢?

我們可以肯定的是基金公司也是一個“投機倒把”的機構,只不過它投機倒把的手段比普通的散戶更高明一些。

總體而言,基金公司投資的上市公司說白了,也是為了謀利,而投資銀行這樣的股票,它本身就像一潭死水一樣,單靠基金業僅僅的幾百億資金是“盤不活”的,所以,基金經理們看不起銀行,也覺得這個行業沒有前途,不值得買,大家都去追捧也“貴州茅臺”為代表的食品飲料,以“恆瑞醫藥”為代表的醫藥生物,以“京東方”為電子代表的熱門行業股票去了。

但是,話又說回來,銀行的配置資產真的那麼差嗎?

我個人覺得:基金行業對銀行業投資比重的下降並不代表其他金融市場對銀行業股票價值的低估。

通過如上圖,我們可以看到:作為一個平均ROE長期高於滬A股達3%以上,且長期破淨的行業來說,超配2%到5%都是理所應當的。經理們選擇低配6%,不安好心。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基金業的這種行為嚴重偏離,同時,這也是我反對新股民申購主動管理型基金的核心理由。

看了這個資料以及我所分析的原因以外,我想大多數人都應該大致的了解銀行股長期破淨的真實原因了。

作為普通投資者,我們該怎麼辦?

通過以上資料分析,我們應該明白這樣一個巨大市值得特殊行業暴漲暴跌,幾無可能。

有人之所以許多人寄託希望於銀行業實現估值修復達到兩倍PB。

在我看來,這種願望有點不切實際。

在較長的時間跨度來看:作為一個行業,整體平均工資水平在0.8~1.5倍PB之間,上下浮動是最可能出現的結果。

未來五年,絕大多數銀行股價將穩步上揚,沿著一個特定的斜率。這種上揚,基本是由淨資產推著股價往上走,有點不情願的意味。

當然,在行業內部,不排除有少數企業經營得風生水起,市場給其超越行業水平的估值,這個是可能存在的,每個行業裡都有“三好學生”。

如:現在的招生銀行和寧波銀行,未來發力零售的某股份行、負債端優勢的某國有大行、商行投行一體的某人氣銀行、少數精耕特定地域的城商行農商行等。

把握這些機會得具備應有的能力得具備相應的能力得理解行業發展的脈絡。

去年,我在北京中關村參加過一個“關於銀行未來股價走勢的研討會”,最後對於銀行業股票下的結論是:銀行業的穩定高利潤,實質是對居民和企業的隱形稅收,其中居民的損失更大一些,未來全行業的平均ROE水平,很難降到10%以下,不在能躺著掙錢,但站著掙錢是可以持續的。

如果們以目前的A股市場的銀行業走勢來看:我這個結論依然成立。

此處是我考慮了金融業對外開放、資管行業打破剛兌、利率市場化、網際網路金融的衝擊等各種不利因素後的保守估計。

說白了:實質上銀行股看似熱門卻是基金經理眼中的“棄子”,很容易買到便宜貨。當他們開始重新認識到銀行股的配置價值時,回過頭來找你收購時,高價賣給他們,可以割機構的韭菜。

銀行股做底倉進行多賬戶打新,獲得每年額外5%~6%的打新收益,使持有銀行股的複合年化收益率達到15%以上,是家庭大類資產配置的絕佳選擇。

而話又說回來,這麼好的資產,現在八折出售,揮淚大甩賣,我的選擇是:趁便宜時多買一點,畢竟,過了這個村可就沒有這個價了。

所以,在買入銀行股之前,制定計劃不超過1.2倍PB不考慮賣出。

很多銀行股的股息率接近5%,想完美拿到手,持有時間至少要超過一年,這樣可以免稅。

想長持銀行股,你必須選擇排除外界的干擾和誘惑,在沒有發現收益率更高、確定性更強、風險更小的其他機會時,守在銀行股裡,以逸待勞。

人生的捷徑很多,但有一條路人煙稀少卻可以讓你慢慢變富的路,你想走嗎?

作為對財富期望慢慢變多的人,銀行股值得你選擇。

從2020年銀行股大漲,看未來A股走勢?

時間進入2020年以後,A股市場的銀行股板塊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其主要的變化體現在兩個方面:

其一,是市值結構將大型化。

我們可以看到的是:工商銀行上市後,A股總市值突破6萬億,市值規模進入全球前15名,如果算上在香港,新加坡,美國等地上市的大陸上市公司,中國大陸股票資產規模超11萬億。

在最近我們可以看到的:全世界的投資者都把目光轉向了中國的A股市場,他們認為在美股暴跌之後,亞太指數、歐洲股指暴跌之後,唯有中國的A股市場挺住不倒,而越來越多的外國金融機構或是外國投資者把投資目光轉向了中國的A股市場。

他們認為:A股市場才是他們資產真正的“避難所”。

從這一舉動,我們將可以窺見未來的A股市場,在三到五年內將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市值規模將進一步急速膨脹,將在其全球資本市場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資本市場正在逐步形成。

事實上,來到股票市場的股民朋友們都想賺快錢,都不想做一名價值投資者,投資券商股、銀行股,其原因是這些股票的低估值仍然需要被市場所挖掘內在價值,這需要時間,股民沒有那麼多的耐心。

所以,在A股市場上,我們看到很多人對券商股、銀行股的冷落或是冷漠,但是,這種情緒也是可以理解的。

而事實上,隨著時間進度,進入2020年,以銀行為代表的金融板塊在股票是佔據越來越大的權重了,這就是大型市場的重要標誌(環顧全球大型市場上,銀行股市值都是第一)。A股向著大市場的方向逐步邁進,那麼,未來A股的大致模樣是什麼呢?

①我們對A股市值結構與最大規模的成熟市場美國市場結構來做一下對比:按照G ICS分類標準,我們對A股、紐約市場、香港上市大陸資產(包括H股紅籌等)的上市公司進行比較。)

我個人覺得主要有以下幾點區別:

總而言之,A股市場的市場結構變動:

一方面,是IPO大規模推進。另一方面,是現有公司重組。

我們可以大膽的設想:如果市值結構變化一半來自IPO,那麼另一半就需要重組來完成,而重組上市的資產又將在A股市場中佔據重要比重的行業,重組的誘惑力可見一斑。全流通時代下,A股市場的重組大戲才剛剛開始。

其二,估值重心將逐漸向大盤藍籌傾斜。

剛剛我們在對比了銀行股板塊的市值結構之後,我們再來仔細的觀察一下:它們的估值結構。

所以說,儘管存在在流動性、投資者偏好和行業代表性等的差異,但是,我們還可以在成熟市場對各行各業的估值中找到一些共性的東西。

經過本人長期的對中國A股市場的市場估值結構研究。我發現:A股市場明視訊記憶體在大市值板塊估值低,小市值板塊估值高的“倒掛”現象,而美國和香港市場的大↖小設定板塊基本上享受同樣的估值,一些大市值的行業甚至存在對小市值行業的溢價。

為何?

這是由不同市場的投資者結構和偏好決定的。

A股市場的資金更加註重追逐成長性和超額收益,小市值行業容易呈現很好的成長性,其價格波動幅度也比較大,正可以為他們帶來超額收益;而大市值行業一般業績穩定,很難出現大的波動。所以,不得投資者“戀戰”。

總而言之,我認為:隨著國內機構投資者保險和QDII、QFII力量逐漸增大,A股市場大市值板塊和小市值板塊的估值會傾向於一致。

所以,出於獲得中國股票資產平均收益率目的長期資金,成本最低的操作策略是:配置大市值股票和行業龍頭,那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中國經濟成長的大市值股票。隨著可以進行全球資產配置的A股投資者力量增強,大盤藍籌公司的估值有望得到提升。

講了這麼多,我們從最近的巴菲特頻繁投資美國各大銀行股票以及國內A股市場銀行板塊未來發展趨勢的預判以及未來市值結構將大型化以及估值中心將逐漸向大盤藍籌。

其實,我就是想說:我們在未來的投資策略中,基於A股市場的投機情緒較為高漲,但是,無論是作為個人資產配置家庭資產配置,由於銀行業穩健的業績、超額的收益以及市場對其板塊的長期看好,銀行股和券商股可能會成為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在未來選擇個人資產避險和配置的重大選擇。

這篇文章有一點長,主要是講述了:在未來銀行股的板塊發展趨勢以及值得被個人或者機構長期持有的避險資產。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外面又跳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