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在國家積體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二期)馬上開始投資、紫光旗下的紫光展銳還拿到22.5億元注資的現在,紫光集團居然把紫光儲存解散了。同樣是專注中國產儲存晶片的大佬,長江儲存、合肥長鑫都玩得風生水起,紫光儲存是個什麼章程?

» 大基金二期啟動前夕,紫光儲存居然解散了?

紫光儲存手中,最重要的底牌是2018年從紫光國芯接手的DRAM團隊。然而,紫光儲存在DRAM業務之餘也在做NAND產品,在沒有自己的生產能力的情況下,東一榔頭、西一棒槌,不僅年年都在賠錢,還與集團內的長江儲存產品撞車。

由於紫光儲存主打模組封測,去年釋出的S100固態硬碟價效比頗低、消費者並不買賬。按照紫光集團的說法,紫光集團在長江儲存3D NAND穩步量產後,這一塊業務就統統交給長江儲存,紫光集團要發力DRAM晶片了。

資料顯示,紫光儲存的員工規模約為200~300人,其中主力在北京、西安和蘇州,解散的上海公司本身員工數量就不多。這些員工將會按照專長分流:做NAND的去長江儲存,做邏輯晶片的去紫光展銳,做配套封測的去紫光巨集茂等等。

DRAM和NAND晶片有很大不同,DRAM用在記憶體上,而NAND用在固態硬碟、儲存卡上。而全球儲存晶片三巨頭三星、SK海力士和鎂光,都是能雙吃NAND和DRAM的大廠,靠2種晶片不同的價格週期維持不錯的利潤;只會做NAND的東芝則只能苦苦支撐。

» 紫光不加把勁,就要被合肥長鑫反超了

現在國內的儲存晶片產業有2大陣營:同時有3D NAND和DRAM的紫光,與專注於DRAM的合肥長鑫。而現在,合肥長鑫的記憶體條都快要上市了,紫光的DRAM卻在PPT上等了2年。

去年下半年,合肥長鑫就爆出19nm工藝DDR4記憶體顆粒產能已經攀升到月產2萬片;而今年2月又傳出了即將上市成品的詳細引數,覆蓋筆記本和桌上型電腦產品,合肥長鑫已經開始接受詢價。

雖然8GB的容量和2666Mhz的頻率不是全球最先進的,但也滿足主流市場的要求。而按照合肥長鑫的路線圖,未來17nm工藝已經安排上了,LPDDR4x、DDR5和LPDDR5等手機和電腦記憶體用晶片也都安排了,甚至還要建二廠擴大產能。

合肥長鑫公佈的路線圖

而紫光自己,雖然2018年2月就開始小規模量產DDR4晶片(比合肥長鑫略早),去年年底也展示了記憶體條樣品,但是由於手中沒有DRAM晶圓廠(之前的投資主要投向NAND晶圓廠),單靠代工產量很小。

因此即便在國內競爭,紫光的DRAM壓力也有點大。而去年7月紫光的DRAM事業群組建,此前幾度轉手、飽受波折的DRAM業務終於見到了曙光。

» 時隔5年,紫光再次開始DRAM事業的大動作

紫光在2015年介入儲存晶片行業的時候,想要做的其實就是DRAM,併為此挖來了有“臺灣DRAM教父”的高啟。

當時的設想,是以230億美元收購美國的鎂光公司一舉拿下大批技術、並打入市場。而為了說服美國政府,紫光甚至提出了與英特爾合資收購,但是收購案最後依然告吹,因此紫光轉向了3D NAND。

但是紫光對DRAM也不是一點基礎沒有。2008年的次貸危機讓德國記憶體大廠奇夢達倒閉,而奇夢達在中國西安的研發中心、也就是後來的西安國芯先是在2009年被浪潮集團收購,在2015年又被紫光集團買下。

不過,紫光的DRAM業務年營收只有5~6億美元,最大的問題還是西安國芯自己只有設計能力、高度依賴代工,同時從奇夢達承接的專利並不齊全。因此多年輾轉蹉跎之後,DRAM業務發展的並不好。

而2019年組建DRAM事業群后,紫光與重慶簽訂了儲存晶片產業基地的合作協議,DRAM晶片製造基地將在2021年投產。投產後,紫光的DRAM產品終於能擺脫需要代工、被卡脖子的尷尬。

資料顯示,紫光將在未來10年內投資8000億元人民幣、預計5年內量產,今年年初還拉來了被三星擠兌破產的前日本記憶體大廠爾必達的社長阪本幸雄加盟,一度引發輿論的熱議。

2019年,全球儲存晶片銷售額高達1200億美元,而半導體市場的規模總共也不過4000億美元,儲存晶片就佔了30%。其中,DRAM約為620億美元,NAND約為570億美元,南韓和美國的3家公司瓜分了95%的蛋糕。

從今年開始,中國產儲存晶片終於能從它們嘴裡搶食了。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週四操盤策略:揭露市場下跌真相,原來主力有此陰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