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取“從0開始學理財大禮包”
年後以來,股市有點動盪,不少朋友來找我談心。
其中一位的經歷,尤其典型:“折騰1個多月,好不容易掙點錢,現在都給虧回去了……基金投資怎麼這麼難,有沒有省心點的參與方式呢?“
別說,還真有。今天,就著他的問題,來跟大家聊一個投資思路。
先說說這位朋友的心路歷程。
但大跌呢,是打擊,也可能是機會。
這不,我這位朋友,就從中嗅出了點“抄底上車”的味道,趕忙要我推薦基金給他。
鑑於此前,他從沒有過基金投資經驗,我建議他冷靜點,先從風險較低的“純債基金”開始嘗試。
此處,我還特意強調了:小金額慢慢定投,過個1~2年再考慮取出來。
據此,他做了個謹慎的定投計劃:每月拿出300元,固定在5號這天買入,試半年再說。
聽著一切正常,但實際操作中,就走了樣……
這不,經歷節後那場“斷崖式”大跌後,A股又表演了個逆風翻盤,走勢節節攀升——
而我這位朋友的心態,也隨市場發生了變化。
他拿自己純債基金的收益率,跟其他幾位投資指數基金的朋友們一比,心態有些繃不住了:
每月300元,是不是少了點?中證500看著更賺錢,我是不是選錯了?
於是,在隨後2個禮拜,他前後投入了5000元……不是在最初的純債基金,而是在中證500指數基金裡。
起初的確比債基賺更多,但馬上勢頭就不對了。
到昨天,他連賬戶都不敢看了,問我該不該止損賣出?
其實,類似的心路歷程,不少人都有體會——
賺錢了,擔心本金投入不夠,或是沒選到更賺的品種;
虧錢了,就怕跌跌不休,自己的血汗錢連本帶利都虧完。
畢竟,真金白銀投進去了,每天關心一下賬戶變化,也是人之常情。
但投資這件事,真是關心則亂。
昨天跟我聊完,他才恍然大悟:
一是錯把純債基金的收益,和股票型基金做比較,對風險理解不充分;
二是不該每天看賬戶,糾結中反倒亂了定投的陣腳。
最後,他不禁感慨:“要是早跟你說,能攔住我,就好了。”
但我也難免會想: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能在正確的時間,被正確的人阻止。
基金定投,更多時候像是場“一個人的修行”,萬一半路堅持不住了,怎麼辦呢?
我覺得,我們至少可以在兩方面做努力。
一是,別拿錯誤的錢,下重注。
我們常說,基金投資是個長期行為:一般指數基金,建議投資時間都在5年以上。
原因嘛,其實跟收益有關。
就拿股市來說,資料證明,短期內股市漲跌風險很大,但當你放眼5~10年甚至更長時間,小到上市公司、大到國家,發展和成長几乎是確定的事。
來源:《漫步華爾街》
這也是為什麼,投資時間越長,基金賺錢的確定性就越大。
所以,建議你在投資前自查一下:
這筆錢是否佔用了你近5年要用的、確定的錢?比如裝修款、結婚款等等;
高風險投資在你總資產中佔比多少?如果虧損10~30%,你是否能承受?
二是,真管不住手,不如給你的投資款,做些“物理隔離”。
之前看過一個報告,意思是,大多數人在基金投資中掙不到錢,都是因為管不住自己的手。
別說5年了,能堅持3年的都是少數,再次證明,人性真的難以克服。
但同事木木的做法,卻給了我個新啟發。
木木在去年,剛當上新手媽媽。雖然孩子還小,但她早已開始為教育金,未雨綢繆。
為此,她撥出一筆存款,投資在了一款封閉期為期3年的股票型基金中。
為的是將來至少3年,她不必再為這筆投資操心,也不怕因為管不住手,而放棄長期投資的紀律。
當然,不是說建議大家都去買封閉式基金,畢竟這類基金篩選的學問,也挺複雜的。
但“物理隔離”確實有效,比如像我自己,就會選擇在設定好每月自動扣款後,忘了這筆定投。
雖然,有點自欺欺人的嫌疑,但也更容易守住長期投資的紀律。
最後,再分享一句股神巴菲特的話:“如果你不願意擁有一隻股票十年,那就不要考慮擁有它十分鐘。”
這話初聽不難,但只有真正參與過投資的同學,才能理解它的深刻。
在堅持基金定投的過程中,有時候“少做”會比“多做”更勝一籌。不是嗎?
在投資、存錢的過程中,你會用那些辦法降低“堅持”的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