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各位投資者,大家好!

從產業上來看非常像2017年,那時候也是有短期的衝擊,但從供應鏈以及從下游方面了解到的情況,比資本市場想得還是要好一點。與2019年年初也有點像,導致情緒非常悲觀,這兩年科技進行了調整,包括美股最近暴跌,我們認為很多事情都是一些恐慌性的衝擊。

01四大週期歷史上第一次共振

從科技角度上來看,這一次是四大週期歷史上第一次共振,要進行足夠大的重視。

電子行業為代表的科技行業從2019年的Q3開始板塊形成同比環比加速的增長。當然如果沒有這次疫情,春節期間整個產業都非常旺,但因為疫情,這塊也耽誤了2月份的情況,目前從產業角度來看,基本上覆工率都非常高,進入3月份,基本已經可以達到比較高的復工率。

為什麼說這是四大週期歷史上的第一次共振?

創新週期:這一輪5G驅動的手機、資料中心、通訊等創新也是歷史上第一次。包括臺積電最近也是在持續的大規模資本開支,從2月份臺積電資料來看都不錯,上一次資本開支是在2009年到2011年,以智慧手機為代表的創新最終驅動了科技股整體的啟動,並且帶來了包括移動網際網路最終的爆發。所以這一輪創新週期並不會因為疫情的影響而發生改變。

資本開支週期。 我們研究產業,一定看的是中期的供需狀況。因為研究晶片下游的話,一定對整個週期有比較大的把握,對全球創新有比較大的把握。

2019年下半年開始,一方面是需求逐步啟動,另一方面是供給公佈了出來。因為從2016年到2018年開始這邊在一個上行週期,到了2018年Q3開始,全球資本開支開始逐步下滑,有幾個龍頭基本上是2018年Q3下滑了20%,Q4繼續下滑20%,決定了2019年供給不夠。所以在需求啟動的情況下,必然導致“剪刀差”的出現,形成了行業景氣度的提升。其實從行業景氣度角度來看,本質上就是供需的問題。

從統計的全球資本開支情況看,2019年的Q4,全球龍頭資本開支幾乎是跟2018年的Q4相持平,除了臺積電,更大反映的是整個需求方面的變化。在今年上半年,全球疫情在海外又進行蔓延,所以這一塊的資本開支我們認為可能會遞延至少到2020年的QM,所以截至2020年整個供給也是不足的,如果疫情逐步得到控制,需求興趣爆發起來的話,一定會形成嚴重的供需不足。

政策週期。中國整體崛起肯定是靠科技,從每次出現經濟的疲軟來看,都是要通過科技來改變整個生產效率,所以無論從全球到國內,科技一定是走出疫情帶來衝擊比較大的方面。

另外從國內來看,科技這一塊一定是持續投入的重點方向,是重中之重。其實從2018年開始,我們就看到國內對於科技方面的投資持續力度非常大,包括這次疫情衝擊以來,中央開的會議穩居民消費裡面,也是把5G通訊、5G手機以及新能源車等新的科技方向作為一個比較重大的點去佈局。作為科技角度來看,未來應該會看到持續的政策。

除經濟原因之外,我們也看到中美關係在倒逼整個中國科技領域走自立自強的道路。從去年來看,我們中國產化力度極其大,包括最近資本市場非常關注的大基金二期,從大基金二期角度上來看,投資方向以及投資節奏也是跟我們之前判斷差不多,基本3月底到4月初開始陸陸續續在接觸。

據我所知,目前在密切接觸國內的一批上市公司,所以基於半導體相關定增類的公司都會重點關注。另外核心的下游應用公司大基金也會重點支援。其實大基金只是一個訊號,除了大基金之外,後面可以看到國內轉型製造基金,還有各種政策後面會陸續推出來。

貨幣週期。全球貨幣寬鬆階段,作為成長股是一個比較好的貨幣環境。

疫情方面,短期衝擊是在所難免的。因為科技是創新帶來需求的,從這些重要的品類去著力,看中長期趨勢。因為對中期邏輯沒改變的話,我們投資科技企業更重要的是行業的中長期發展的邏輯,以及企業自身管理能力。

事實上,很難有人能精確判斷出疫情整體情況,但是如果在6月份能逐步控制住的話,其實對產業的影響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大,至少現在從供應鏈角度上來看,大家都在準備疫情相關的事情,中國從疫情角度上來看,大家其實都在準備關於疫情這一塊海外逐步修復後面供應鏈配套。

1.這次中國供應鏈在疫情裡的表現非常好,包括從蘋果、華為等眾多廠商,對上游供應鏈評價非常高的,這是我們看到很多供應商在這一輪的訂單沒有受影響,反而在增加,就是因為很多轉單過來。

所以中國供應鏈在這一次疫情中表現極度優秀,會使供應鏈與下游客戶的關係的配合相比過去會更加好,所以在這裡可以看到基於一季度,至少可以看到4月份,上月消費電子核心公司的訂單以及生產情況都挺不錯。

2.海外環境。從2018年開始,以中美關係為引導的海外給國內供應鏈帶來比較大的影響,但是這一輪疫情首先我們自己內需是啟動的,肯定會率先於全球啟動,所以國內的內需會給未來談判帶來比較大的籌碼。

這次疫情中國也在戰略支援其他海外國家,美國那邊本身自己壓力比較大,包括對歐洲,整個航線限制歐洲入境等等,所以中國這次表現肯定有更多的加分,在這一輪中國產化環境相比較過去應該是向好的。

2020年半導體核心詞:缺貨漲價

從半導體角度來講,核心邏輯並沒有發生任何改變,我們跟上游核心供應商溝通、交流,大家都在關注怎麼樣保證自己的產能。即使2月份疫情在中國爆發,大家都在想著在這一輪情況下怎麼保證客戶的需求。

我前兩天跟一位千億級的董事長在一起聊天時,他說如果不是這次疫情的話,他可能會被幾家供應商給拉黑名單,因為實在是交不出貨,現在他的訂單是他的供給能力的1.5-1.8倍,所以怎麼樣把產能更加進一步擴大,這是需要想像到的。

包括臺積電、中興國際等等,現在整個情況也是極度緊張,不管是8寸、12寸,因為隨著CIS Memory,包括射頻、模擬等中國產化這塊加大的情況,國內的代工廠商基本已經滿產,包括封測廠商,封測廠商也是這樣的狀況,因為從2月份開始疫情發生之後,封測是需要人的,他們那邊反而成為半導體的瓶頸。進入3月份開始,基本上也是一個接近滿產的狀態,並且這個持續度非常強。同時昨天馬來西亞“封城”之後,馬來西亞佔了全球封測的13%到15%,這裡也會給國內帶來比較大的機會。

從裝置和材料角度來看,以大基金為代表投資於第一批的材料儲存、中興國際這些重資產大頭,肯定是要投進去的,這裡肯定是要順著這一輪全球大的週期情況去增加資本開支,所以下游的封測材料中國產化情況也非常好,包括大基金對我們可以看到的一些裝置跟材料公司這裡也會進行相關的投資。,所以為什麼這一輪資本市場我們看到了這幾天裝置跟材料公司其實都抓得非常好。

從一個整體相關邏輯上來看,就是一個主題詞,是缺貨漲價是由兩個矛盾所導致的,即:

矛盾1,全面緊張的產能以及密集爆發的全球需求之間的矛盾。

剛剛都提到過,一個是資本開支,一個是需求,現在確實在迅速的形成一個密集區,“剪刀差”在加大,雖然美股因為恐慌等原因在暴跌,但是不改變產業目前的形勢,即使大家擔心整個需求這一塊會受到影響,但客觀來講如果需求受到影響,同樣資本開支也不會在這個地方開出來,同樣不改變中期供需“剪刀差”的出現。

供給這個資本開支沒有大規模增加,所以全球高度緊張的矛盾在未來兩年應該會看得很清楚。我們看幾個大品類,包括儲存、CIS、射頻,這些大的品類其實已經出現了很嚴重的供不應求,也包括CPU和GPU,包括AMD產能,基本上也搶不到,因為5G晶片也在這裡把它們產能給佔掉。

矛盾2,加速推進的中國產化,以及中國產化往深水區之間的矛盾。

剛剛都提到過,在這一輪中國產化,海外環境是改善的,但是中國產化的力度不會因為海外環境的變化而變化,所以其實去年開始中國產化的情況比大家想象中,包括比華為本身想象中的要好很多。

現在我們看到在這一輪中國產化的力度下,以射頻為代表的這一批公司其實是整個供應鏈。

後面大家關注可以去看,從華為整個華為系,到製造,到下游的材料,包括華為系的射頻、模擬、儲存、MCU等等大品類裡全部形成了中國產化的情況,去年剛剛開始,今年進入了落地以及往深水區走的狀態。這類公司,去年四季度開始,一個典型代表的公司是矽力傑財報情況非常好,今年矽力傑整個中國產化力度帶來的營收狀況會進一步往更高的地方去走。同時也看到A股相關涉及到中國產化的公司,包括包括兆創新、韋爾股份、卓勝微、聖邦股份等等這批主力設計公司會往更高的方向走。同時包括封測、裝置和材料基本是放量的過程。

半導體方面,現在大家擔心需求,其實從半導體中國產化角度來看,每年進口3000億美金,中間有20%-30%給中國公司去吃的話,都遠遠不夠。舉個例子,海思現在是最大的晶片公司,一年100億美金左右,另外9個也就100億美金出頭。所以對於國內公司來說,只要中國產化力度夠,它的增速各方面是沒有太大問題的。

消費電子:5G引領消費電子代際創新

從消費電子的角度看,首先要做整個中期邏輯判斷。

從全球來看,中期邏輯都沒有太大的影響。有投資者擔心整個疫情持續一年或兩年怎麼辦?假設疫情一直控制不住,做更悲觀的預測,衝擊肯定會很大。但如果疫情在7月份左右逐步得到控制,其實對整個產業影響是不大的。

電子產業上半年是15%-20%,下半年是25%-30%,20%-25%這樣的一個分佈,或者電子產業每年重頭戲在下半年,而上半年二季度基本是國內手機進行爭奪的地方,包括今年基於5G手機的爭奪力度會非常大。還有庫存的問題,並沒有像資本市場或很多媒體所講得那麼高,包括我們去華為那邊溝通,其實華為現在壓力更大的是三月份從市場部反饋回來的銷售需求,以及它的實際供貨能力,我了解下來至少差200萬-300萬部。

從庫存的角度來看,大家可以做一件事情就能看出來,大家去華為商城購買華為的主力手機,看看能否瞬間買到,我做過這件事情,很多手機處於預付款的狀態,所以這裡的缺口還是在的。

二季度,國內進入爆發需求的狀況,因為國內疫情進入了後期的戰略清場期。在國內角度來看,在二季度,安卓系手機應該會賣得很好,在這裡不做全球假設,國內的話我認為基本到二三季度會進入逐步可控的狀態,因為從手機的角度來看,只是消費遞延的關係。

從整個消費電子來看,如果你擔心全球疫情,可以找和全球疫情相對來說比較小的部分,半導體部分和疫情沒有太大關係,如果關注消費電子,可以從這個角度上去尋找這樣的公司:

一是5G的射頻端肯定會起來,因為5G射頻用的越來越多。三安光電、信維通訊、卓勝微等方面影響不大。

二是光學。像歐菲光這些公司,大家覺得還是供需的關係,供需的差別非常大如果光學出現了一個供過於求的狀態,影響的可不只是消費電子,整個求可能都會出大問題,因為光學現在缺口非常非常大,換句話說,我們找整個電子板塊ASP提升是比較高的。所以光學板塊今年進入了嚴重的量價齊升的狀態。

這裡給大家透露幾個資料,我們以華為兩代旗艦機對比,上一代旗艦機是200元光學模組價格,但現在預計,在華為P40的光學模組裡應該在400元以上。

以光學晶片為例,上一代P30應該是10美金左右,但是新一代光學芯片價格可能會達到30美金,這是中間一個非常大的變化。

三是供應鏈轉單公司。包括蘭斯科技、麗訊精密等等,這批公司是轉單過來的,所以在供應鏈裡面,即使蘋果那邊銷售出現部分影響的話,相信他們相對而言還是不錯的。

從短期角度來看,疫情是有衝擊,但是對很多供應鏈來說,訂單轉移,並不是蘋果砍掉多少,對他們砍掉多少,不是這個概念。在這一輪中國供應商的表現非常好,並且通過自己吃到更多轉移訂單過來。

另外兩點我們可以找更大的增量,智慧手錶今年一定要重視。手錶國內賣得更好,包括今年蘋果、華為、OPPO、小米、亞馬遜會往更加放量的資料走。

大家對手錶沒有太大的概念,我講一個事情,去年年會時,有上市公司找我定華為的手錶作為年會產品,結果要買兩個GT2的話必須搭配八個GT1,都是漲價。華為的手錶在去年到四季度的時候是每個月145萬隻的出貨量,記住這是月,不是年,當時這個資料嚇倒我了。今年手錶會放出更大的量出來,包括明年,所以手錶裡帶來的一些產業機會,包括硬體、感測器和螢幕等,應該是更大的機會。其實以手錶為代表的可穿戴也是5G推動起來的一個新產業應用,這裡面一定要佈局,這個部分和疫情沒有太大關係。

除此之外,還有去年非常重點的TWS——無線藍芽耳機。今年我們看到iPod Pro,其實在網站上來講還是比較長的拿貨期。當然疫情會造成影響,但這上面是核心增速的,並且今年畢竟不斷在下沉,今年我們看到500塊錢、兩三百塊錢的TWS機會更多,包括華為、OPPO、VIVO、小米都在出無線耳機的新款產品,或者價效比比較高的產品,這裡我們會再次尋找相關的機會。

04尋找市場預期偏離產業價值時的投資機會

作為專業投資者的角度來看,我們一定要找這家公司在這個點上投資價值在哪裡?

剛才我們講了那麼多,從目前來看,包括投資者所擔心的有疫情方面的原因,我們也考慮在內,但是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以最悲觀的打算做整個投資。我記得2019年5月16日華為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的時候,全市場最悲觀的假設,這個概率有嗎?當然有,華為會不會瞬間被幹死。很多人在那個位置上把股票賣光了,但其實在最悲觀的時候是整個電子板塊第二次啟動的時候。

但更重要的我們看企業在產業中間會不會發生更大的變化,即使疫情出來了,二季度或者三季度的訂單被砍了,或者即使今年全年被砍了,又會怎麼樣。但因為疫情遲早是會過去的,中國供應鏈在這方面的佔比是提升的、地位是提升的,在這一輪的換季週期裡,中國供應鏈一定會吃到自己的比例,一定會在這個大盤子裡去實現自己的企業價值,企業價值會在不斷下跌過程中間預期會越來越大。

所以大家在這個點位上已經不用太擔心了,現在這個市場包括今天尾盤被殺下來,這也是因為海外市場包括美股再次熔斷,那可能有其他的原因,包括流動性等原因造成的,但是從企業價值來看,很多公司是具備吸引力的,疫情方面一旦有好訊息出來的話,這塊應該是有往上走的趨勢。

最後講一句話,科技一定是創造帶來需求的一個產業,科技跟經濟有關係,但也沒有那麼強的關係,在幾年前經濟比較好的時候,科技也不一定好,因為你沒有新產品出來,大家也不一定買。當經濟差的時候,科技出現大的創新,一定會有好的機會。

免責宣告:本公司對資訊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作保證。文章中的內容和意見基於對歷史資料的分析結果,不保證所包含的內容和意見在未來不發生變化。本文僅供參考,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資訊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投資建議。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金融危機下的美國股市和中國樓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