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中國的發展已經獲得了很多國家的認可,隨著我國在高新技術領域的不斷髮展,我國在數位電子領域的國際合作開始增多。根據華為公司去年的營業資料顯示,華為總營收達到1367億美元,增長率為11.2%,隨著華為、小米等中國企業的高速發展,日本電器配件供應商對華出口再創新高。
日企在華加速發展根據國外媒體訊息,去年10月至12月期間,日本六家科技企業在華訂單數量上漲20%,總訂單數額高達1138億人民幣。眾所周知,受到疫情的影響,全球經濟發展環境並不理想,很多國家的經濟甚至出現嚴重的下滑,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市場還能為日本供應商提供大量的訂單,說明我國在後疫情時期的經濟發展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日本企業之所以能夠獲得如此優異的成績,得益於中國在5G市場以及汽車配件領域的旺盛需求。值得一提的是,美國自從將中國部分科技企業列入實體名單之後,中國科技公司在獲得美國科技產品時將受到諸多制約,這也導致了中國科技企業的訂單開始流向日本等亞洲國家。
對於日本來說,中國的經濟崛起和美國的錯誤決策為他們提供了難得的機會,不少日本供應商從中國市場獲利,美國一意孤行的做法開始讓自己在對華貿易方面開始處於被動。
美國勢必承受更多的損失目前,華為公司的供應鏈條當中,日本公司佔據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華為已經和十幾家日本企業達成了合作關係,與華為公司產生業務接觸的日本國家更是超過3500家,正因為這樣,日本企業正在將美國企業在華市場逐漸蠶食,最終賺得盆滿缽滿。
面對這樣的形勢,美國政府似乎對此無動於衷,從目前來看,美國依舊在對華企業限制上繼續“犯錯”,如果美國政府和企業依舊不重視中國市場,最終美國在華市場很有可能很難得到挽救。
在面對美國政府的打壓下,華為公司不惜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重新改變自己的產業佈局和發展規劃,雖然受到來自西方國家的打壓,但是華為從目前的成績單來看,已經“超額”完成了去年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