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過去幾天,全球股市接連下挫,美股更是在10天之內4次熔斷,投資人信心動搖,緊張情緒籠罩全球金融市場。多國央行緊急釋放流動性,多國利率歸0甚至為負,力度之大實屬罕見。

金融市場動盪的導火索之一是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加速蔓延,截至3月18日下午18時,全球確診病例超過20萬例,其中中國以外有超過12萬例。疫情對消費、進出口貿易、交通、物流、供應鏈等的不利影響,為各國未來經濟、金融走勢增添了一層不確定性。

多數國家政府已推出救市措施,一手控疫情,一手穩經濟,目的相同但手法各異,其中還夾雜著國與國之間的金融博弈。本文就為您盤點各國政府種種神操作背後的思考邏輯。

美國:流動性危機背後是債務問題

美國股市多次熔斷,單日下跌幅度超過2008年金融危機水平,黃金價格也暴跌,源於機構買方(基金公司等)面對平倉風險,缺少流動性來補充保證金,不得不拋售黃金等避險資產迴流資金。

依靠迴流資金,機構買方在3月10日確實帶出了一波上漲行情,但在下一交易日便付諸東流。為了穩定市場,向機構買方注入流動性是必然選擇,何況美國還可藉助美元地位向全球轉嫁風險。隨後,美聯儲緊急降息至0,同時配以7000億美元量化寬鬆計劃。

但與2008年缺錢的是商業銀行等機構賣方不同,此次流動性緊缺的是機構買方,通過降息、債券回購釋放的流動性並不能直接流到機構買方手中,除非美聯儲投資這些機構買方的ETF,直接為其送錢。但正處於競選期的美國政府基於民意影響,也很難做出抉擇。故而大規模流動性的注入效果尚需時間消化。但在此空擋期間,美股已大幅下挫,道瓊斯指數更是跌至2017年1月特朗普剛就任時的水平。

流動性不足的問題不止出現在股市,美國實體經濟也很缺錢。2008年金融危機後,美聯儲雖然幾次加息但整體貸款利率維持低位,使得企業猛加槓桿,甚至出現通過發債融資,用於回購股票的操作,企業整體槓桿率達到65%-75%。受疫情影響,企業償債能力下降,銀行惜貸等行為進一步壓縮流動性。債務危機成為美國實體經濟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一不留神就會將美國拖入衰退,還會引發大規模失業,這也是投資人信心動搖的根本原因。

為穩定實體經濟,3月17日美聯儲重啟了商業票據融資,為企業提供更多融資空間。同時宣佈了更為簡單粗暴的1.2萬億美元財政刺激計劃(美國GDP的5.8%),包括千億規模的納稅延遲、以及兩週內直接向每個美國人送出至少1000美元現金(總計超過3000億美元),從供給和需求兩端給企業支援。弗裡德曼的“直升機撒錢”策略再次上演。

美國的救市計劃一波強過一波,但推出時間顯然晚了一步,股市下跌勢頭不減,一季度經濟增速下行已難迴轉,而企業債務問題解決起來也並非一朝一夕,補充流動性的治標措施只能拖延,為治本換取時間,就看這時間拖的是否夠久,美國政府治本的決心是否夠足了。

德國:財政工具獨木難支

歐洲成為疫情風暴的新中心,與義大利、西班牙等國相比,德國的疫情控制效果還不錯。但德國經濟高度依賴出口,尤其是向歐盟成員國的出口,受此次疫情的影響,歐盟國家一系列封城、閉關措施對德國經濟造成打擊,國內消費也很難提振,德國1/3的企業還面臨供應鏈斷裂的問題。

德國政府的首要目標就是救助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他們貢獻了超過50%的經濟增加值。由於歐盟貨幣政策統一,德國的刺激措施只能以財政工具為主,包括延期納稅、取消行政罰款、提供貸款擔保、提高停工勞動補助等。

德國為籌措刺激政策所需資金,需要大規模發債,本來這一措施可與本國央行貨幣政策配合,通過央行購買國債來注入資金。但由於歐洲央行統籌管理,可操作範圍有限,不可能根據德國需求購買足夠規模的國債,故而德國國債收益率在近期有一波明顯上漲。

缺少獨立央行的弊端顯現,難以在短期內提供足夠的資金支援,也很難與本國財政政策有效配合,市場也出現了德國流動性緊缺的言論,德國總理默克爾親自闢謠。德國財政部長表示德國有數十億歐元儲備金,德聯邦政府也已承諾向困境企業提供無限制貸款。

儘管準備充分,但面對疫情持續期的不確定性,德國有限的財政彈藥難以經受長期消耗的挑戰,最終還需在歐洲央行層面協調出緩解資金壓力的方案,這不僅是對德國,而是對歐盟所有國家。

英國:採取拖延策略,資金博弈成敗難測

英國本身籠罩在“脫歐”陰影下,GDP已出現萎縮(2019年二季度),疫情來襲無疑是雪上加霜。英國政府採取的“群體免疫”策略已被廣泛吐槽,策略背後也有一部分經濟緣由。

說白了就是經濟已很脆弱,希望拉長疫情爆發曲線,儘量緩和不利影響,讓這些影響在更長時間內消化,以避免大規模停產停工及國內經濟活動停滯。如果在此期間疫苗研製成功,英國即可低成本走出危機。

對自身經濟的擔憂,促使英國政府比其他國家投入更多資金扶持企業,目前已提出300億英鎊的財政刺激計劃,包括商業投入、停工補償、稅費減免等,並將向困難商戶提供3300億英鎊的免息或低息貸款,總額相當於英國GDP的15%,力度空前。

除了經濟擔憂,英國金融市場也面臨資金迴流美國的壓力,主要是受美國投資機構大規模拋售全球資產回國救市、以及美國政府大規模刺激措施的影響。雖然3月11日,英國央行降息50基點,但英鎊兌美元匯率仍呈下跌趨勢,在3月18日跌至35年來最低點。

可見英國已經在為美國的危機轉嫁策略買單,如若因疫情影響大規模停產停工,則資金大概率加速外流,英國此時選擇拖延策略,也可以理解。英國央行行長已警示,“由於疫情影響,英國經濟將會出現嚴重衰退,但在長期內減少對經濟的破壞是至關重要的”。

日本:央行壓力大,好在調控工具靈活

如果疫情如預期般持續到6月以後,日本奧運會大概率推遲舉辦,這對日本經濟、投資人信心的影響不言而喻。此外,日本與英國類似,也受到資金迴流美國的壓力,但日本央行自2016年2月起就實施了負的政策利率(目前是-0.1%),面對股市多日暴跌,也沒有太多降息空間,尚處在決策猶豫期。

好在日本央行的調控工具更為靈活,已將2020年度的ETF投資目標由原定的6萬億日元上調到12萬億日元(約1120億美元),此種流動性注入模式更為直接、起效更快。同時,多次進行計劃外國債回購,並提高企業債、商業票據的購買規模,防止短期融資利率上漲。

財政扶持方面,日本曾在2019年12月宣佈了13.2萬億日元財政刺激計劃,該計劃主要為緩和2019年10月上調銷售稅的影響,同時為應對可能的經濟風險。疫情爆發後,日本政府再頒佈4500億日元的企業及居民資助計劃,並承諾向企業提供1.6萬億日元的融資支援(中小企業不低於5000億日元)。

日本政府正在規劃一項超30萬億日元(日本GDP的5.5%)的新經濟刺激計劃,包括向民眾派發現金等。大規模的刺激投入不僅是應對疫情影響,還需彌補奧運會暫緩對日本下半年經濟增長帶來的缺口。

義大利:赤字難化解,刺激措施杯水車薪

義大利本身經濟增長疲軟,其2019年初步測算GDP增速僅為0.2%,屬歐元區墊底。此次受疫情影響又尤為嚴重,截至3月18日18時,確診病例已超3.57萬例,且單日新增超過4000例。

與德國一樣,同屬歐盟成員國的義大利在貨幣政策方面需要歐洲央行統一協調。雖然義大利正在極力推動歐洲央行出臺更為積極的貨幣扶持政策,但由於各成員國之間的利益博弈,很難達成一致,收效甚微。

財政方面,義大利已出臺了75億歐元的刺激措施(佔其GDP的0.4%),包括針對旅遊、交通、酒店、出口等行業的針對性減稅、債務優惠等,另公佈了250億歐元(佔其GDP的1.4%)的應急撥款,包括企業減稅、失業救濟、休假補助等。

與美、英、德、日等相比,義大利的財政刺激力度顯得杯水車薪,但其實義大利確實沒太多辦法,歐盟對成員國的財政赤字有規則紅線,要求控制在本國GDP的3%以下,政府負債維持在GDP的60%以下。而義大利本身債務問題就比較嚴重,政府債務規模超過2.3萬億歐元,佔其GDP的130%,歐盟此前就已建議啟動懲罰機制。

2020年義大利原定的財政赤字比例已達其GDP的2.2%。近日,義大利經濟部將該比例上調至2.7%,如果考慮到疫情對義大利財政稅收的影響,這一比例大概率會更高。義大利的財政空間實在有限,如果要推出更大規模的刺激計劃需要更艱難地平衡。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北向資金尾盤搶籌 大基金二期蓄勢以待 你看好哪隻科技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