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技術的發展往往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前奏,技術的進步常常帶來產業的革命,可以徹底改變某些區域、組織和個人的經濟狀態。然而,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和人類分工的不斷細化,前沿技術往往無法為大眾所正確認識,這給了某些別有用心之人可乘之機。

譬如,前些年,奈米技術的發展讓我們周圍有些人馬上搞出種種十三不靠的奈米衍生產品,忽悠一時;量子技術的流行也讓許多腦路清奇的商家找到了難覓的商機,大賺一筆;網際網路帶來的共享技術讓已經消失很久的“共享書店”“共享服飾”等已經淡出大眾視線很久的產業,重出江湖;加密技術,特別是區塊鏈技術的流行讓數字貨幣大火特火,眾多貨幣愛好者對此趨之若鶩。

學過兩天經濟學的朋友都知道,貨幣從本質上是一種交換權的契約,是一種基於物的信任關係的憑證。貨幣是交換商品的媒介,是度量交換數量的工具,是儲存財富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擁有貨幣的數量常常是衡量個人社會地位的重要標準。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貨幣從以金銀等重金屬為主到以紙幣為主,這是二戰以後相對穩定的國際秩序的紅利,但這個紅利絕大部分被世界上幾個主要發鈔國家所瓜分,特別是美國憑藉美元攫取了世界上最大份額的財富。

紙幣紅利往往需要用政治、經濟、軍事和科技實力來保障,這是二戰之後世界民族呈現兩極分化趨勢的主要影響因素。

從紙幣到數字貨幣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不會必然帶來大範圍的實質影響。然而,非主權數字貨幣,也就是沒有一個具體國家明確加持的數字貨幣的出現會給世界經濟帶來什麼,值得所有人思考和警惕。

拋開具體的技術手段,《鹿鼎記》中韋小寶與鄭克塽的經濟交往過程像極了現代大火的某種數字貨幣的發展歷程,唯一不同的是小說中的鄭王爺是被迫的,現實中的炒客是心甘情願的,是哭著喊著來送錢的,這錢不拿著實有點說不過去。然而我們想想前些年那些抱著月球土地證和火星土地證的“大善人”們,是不是有點龐氏熟悉的味道?

7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價值投資就是尋找並長持創造價值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