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規模1387億元的“大基金一期”已經完成投資落地,撬動5145億元地方以及社會資金,並實現超過兩百多億的浮盈。
佈局了一批重大戰略性專案和重點產品領域,其中晶片製造佔67%、設計佔17%、封測佔10%,裝置和材料投資佔6%,並且主要投資行業龍頭大公司。
大基金管理人在某次論壇上對二期動作做了展望,主要分兩個方向:
一是在刻蝕機、薄膜裝置、測試裝置和清洗裝置等領域持續支援,加快開展光刻機、化學機械研磨裝置等核心裝置以及關鍵零部件的投資佈局,保障產業鏈安全。
二期要繼續推進中國產裝備材料的下游應用,持續推進裝備與積體電路製造、封測企業的協同,加強基金所投企業間的上下游結合,加速裝備從驗證到“批量採購”的過程,為本土裝備材料企業爭取更多的市場機會。
由此可見,相比於第一期,二期更注重產業整體協同發展+填補技術空白,扶持龍頭產業,提高中國產替代化率。
潛在標的如下(只是潛在目標,按照二期的投資進度,最快3月底才能曝出真實方向):
多說一句,整理這些資料不是吹票,是想給大家歸納下科技陣營的細分方向,程式碼背後需要挖掘的東西很多,要下功夫去研究,最後才是落腳到交易層面,希望你和我一樣,做一顆有思想的韭菜。
另,一期在去年12月底公佈了減持公告,對匯頂、兆易、國科微減持不超過 1%的股份,截止期限是4月10日。
最新資料顯示一期尚未出現賣出動作,未來兩週可能會出訊息,屆時對可能會影響大科技陣營的炒作情緒,因為G家隊是一定要撤退的,送君千里終須一別。
而一旦開始減持,則意味著週期性的撤退訊號來臨,這次1%,下次可能會更多,所以經過扶持的科技票未來的炒作動機將轉向業績兌現,而非情緒渲染。
所以,一季報的披露將會加速科技主題這條線的內部分化,有業績承載的大市值股票會繼續披荊斬棘,炒作路徑可以參照17年被魔化的大藍籌。
……
再說下北向資金。最近市面上的解讀對北向有曲解,大意是,美股出現股災,外資為回補美元頭寸而出逃,但資料面似乎不是這樣:
這幫主明顯是玩了一把南北大漂移,並非回家避難,而是看著連連下挫的港股,心生貪念去那邊玩了。
這反映兩個問題,一是北向的意志不會因為美股的下跌而改變初心,畢竟港股也是屬於我們的資本市場。
二是,北向圈養的50和300指數,很多票盈利幅度相當大,這個時候止盈轉戰南下也在情理之中,畢竟港股市場不論是價值股還是成長股都是比較便宜的。
目前恆生的PE在9倍左右,上證的PE為13.44,直觀對比港股有優勢。不過,恆生指數裡面金融地產佔比達60%,綁架或者拉低了整體市盈率。
如果再跟50指數做對比的話,內地的優勢更明顯,這兩年50指數的PE一直在10倍上下晃悠,50前十大拋開金融地產,還有茅臺、恆瑞、伊利,持倉結構更健康。
最近一段時間的南北千億騰挪,北向似乎也沒佔到啥便宜,論穩定和彈性,大A有叫板的底氣,年初以來A股跌幅7.76%,港股跌幅13.33%,北向怎麼也得掂量下哪個更抗揍吧。
目前蹺蹺板的結構下,北向何時再良心發現迴歸A股,主要監測點是南下資金,只要出現連續淨流出,北向大概率會選擇回補A股的倉位。
繼銀保監發話後,險資百億捧場,央媒又開始喊話:
一個很樸素且大家都很明白的理論:只有股市上漲才能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才能促進消費擴大內需。
一根10萬級別的韭菜3天賠了1萬塊,持續的股災和嚴重縮水的賬戶,你憑什麼讓他給內需做貢獻呢?
大家都很現實,來股市就是賺錢的,來點實際的更靠譜,這次官媒這次的創收喊話,會再次考驗公信力,最好別是老鄉別走反覆收割的戲碼,不然又要涼了韭菜們的心。
大家週末愉快!
-
1 #
-
2 #
科技股前一段做直升機已經上天了,不能一直天上飛,應該入地了
-
3 #
這樣的股市一直下跌,怎麼去消費?只能吃好飯就夠了!
-
4 #
為了大基金能進去,一定會先把股市打壓下來的。
涼了心還會來的,散戶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