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行情研判

科技股大多在高位,老的乏力,新的基金二期,週五開始派面,容大這種人氣股,開始坑人,特高壓,已經炒了三週,通光週五派面,550週五觸及跌停,防疫概念開始出現連續下跌,進入補跌階段,振德,尚榮都是持續下跌,2838見頂後已經出現了4個跌停,新天週五也出現了跌停,土地流轉的亞通也是連續兩天跌停,可轉債週末出現了監管的訊息,雖然未必結束,但一定會起到分流資金的效果。那消費概念就成了目前市場唯一的可持續做多的獨苗品種,位置底,題材新。再來看近期的炒作,2月27日,新基建開始炒作,市場選擇的方向是特高壓,28日,特高壓出現大分歧,只有550,爆量後下午回封漲停,這時還有一個標的,是基建2062,憑藉身位走勢完成三板,550二板。3月19日,消費概念全面爆發,市場選擇了零售,20日,零售概念出現大分歧,也有一隻類似550的股票,是361,全天爛板,放量下午回封。也有一隻有身位優勢0721,完成3板,但是0721與2062不同,0721體現出了龍頭的帶動作用,不僅帶動了零售的全面回暖,還帶動了一個新題材,旅遊酒店。巧合的是這個大分歧都出現在週五,完成分歧後的連板也都是在週五。屬於標準的卡位題材,讓短線做多資金找到了新的合理方向。指數調整階段到位,題材處於低位,輿論引導消費,在我看,這是一個共振題材,是市場的選擇,合力的方向,而不是控盤的結果。分歧階段一定要看到市場合力的方向,只有合力出現,才可能出現持續性。昨晚美股旅遊酒店行業也出現了強於指數的反彈龍頭是MGM,收盤漲18%,航空股出現大漲,週五我們的1888,漲幅也達到了5%。既然疫情已經控制住,那後面就需要鼓勵我們各種消費,從點到面,逐步全國徹底放開,存在一定的預期差,但這個時間一定會短於防疫,畢竟放開要比封鎖大家更容易接受。如果你錯過了防疫的持續性炒作,那一定不要再錯過消費概念的短期炒作。下週的機會就在這裡,把握低風險的機會,放棄高風險的題材。

聊個股

通光線纜:

週一看有沒有小修復的機會了;現在都是魚尾難博弈。

藍英裝備:

光刻機的分支龍頭,小弟調整的較多;目前都是一字板,還有衝高機會;要盤中看承接如何了;

西安飲食:

這個票覆盤和早盤都提醒了可以上車,下午市場還是認可點火拉板,明天應該有衝高溢價,也有弱轉強的可能。

聊板塊

1、醫藥

這個板塊還是炒作的疫苗和藥物治療;但是新天藥業只走了5板高度就被按了;

首板雖然較多,但是高度上有壓制。

2、基建

5g的龍頭萬馬科技直接一字板,可以作為風向標,現在也只能做做首板為主。

特高壓通光線纜大面,就先看它的表現如何,如果直接被核,那就收斂一點了。

低位的還有神馬電力,通達動力等;凱發電氣,通達電氣等助攻。

3、光刻機

藍英裝備一字板,容大剛光上板被砸;勝利精密一字加速;板塊內回撥的比較多。

現在只能看藍英裝備和勝利精密的表現如何了。

4、消費

下午的皇氏集團與安記食品的上板,對板塊的刺激較大;帶動了西安飲食的回封。

高度龍頭是西安飲食,也有衝高或弱轉強的可能。

隨後尾盤旅遊和消費開始暴動,不少個股直線拉漲停,如西安旅遊等。

先鋒是中央商城,週一先觀察板塊的表現如何;

15股淨流入資金超億元。

白馬股大單資金迴流,流入靠前的均為業績白馬股,三一重工、五糧液、上海醫藥、招商銀行、貴州茅臺、海螺水泥、美的集團等。其中三一重工大單資金流入居首,淨流入3.77億元,五糧液也流入超3億元。

主力資金大規模出逃5G概念龍頭

3月份第三週,A股成交額繼續下滑,近5個交易日成交額均不足萬億元,且今日成交額驟降至7200億元以下。主力資金方面,本週合計淨流出2391億元。分行業看,所有行業主力資金為淨流出狀態,電子板塊依舊是資金出逃主要方向,本週淨流出金額433.62億元。其次是非銀金融行業,主力資金淨流出237.12億元,通訊、計算機、電氣裝置、醫藥生物、化工、銀行等行業主力資金淨流出規模均在百億元以上。休閒服務行業主力資金淨流出規模最小,僅3.48億元。

主力資金淨流出逾10億元的有24只。5G概念龍頭中興通訊主力資金淨流出68.32億元,淨流出規模最高,本週累計下跌17.54%。保險行業龍頭中國平安主力資金淨流出34.71億元,本週累計下跌7.64%。OLED概念股龍頭京東方A主力資金淨流出26.77億元,主力資金淨流出規模較大的還有南京證券、五糧液、貴州茅臺、萬科A、TCL科技等。

新藥研發服務外包行業依然處於順週期

(一) 新藥研發外包行業概況 新藥研發領域有著著名的“雙十”定律

即一款創新藥的研發成功需要耗時十年 時間,花費十億美元。但據最新研究顯示,最新新藥研發的成本約為 25.58 億美 元,已經比之前的十億美元翻了一倍多。之所以有這麼高的研發費用,主要是因 為新藥研發週期長、涉及的環節眾多。從專案立項開始,需要經歷早期的藥物發 現階段(活性化合物的發現)、臨床前研究階段(藥效學、藥動學、藥理學、毒理 學等)、臨床研究階段(I、II、III 期臨床試驗)和審批上市,中間需要多個專業的人才相互配合。

所以,藥物研發是一項高投入、高風險的業務。為了提高研發效率,優化公司資源,各大藥企紛紛將研發流程中的不同階段外包 給專業的公司,於是新藥研發外包行業應運而生。根據新藥研發領域中客戶服務 階段的不同,醫藥研發服務一般分為合同研發服務(CRO)、合同生產服務/合同 生產研發服務(CMO/CDMO),分別對應新藥研發領域中的臨床前研究及臨床研 究、定製化生產及研發服務等產業鏈的不同環節。

(二) 國內外新藥研發火熱,利好研發服務外包行業

中國研發外包產業總共經歷了三次發展浪潮:第一次,1996-2008 年,外資藥企 開始離岸外包,在此階段主要依靠外資藥企的臨床前專案,國內研發外包產業初 具規模,現在的許多臨床前外包公司便是在此階段應運而生,比如藥明康德、凱 萊英、康龍化成等;第二次,2009-2015 年,在金融危機過後,外資藥企的市場 增速有所下滑,為了開闢中國市場,越來越多的外資藥企選擇在中國開展臨床試 驗,相應的催生了臨床外包公司的產生,比如泰格醫藥、博濟醫藥等在此階段迅 速發展;第三次,2015 年至今,與前兩次不同,這次的拉動力量主要是國內創新 藥研發的高速發展,2015 年《關於改革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的意見》的發 布,標誌著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改革的大幕正式拉開,國內的創新藥研發專案 如雨後春筍般開展。

(三) 未來研發外包產業的發展趨勢

我們認為醫藥研發外包行業屬於長週期性行業,行業的興衰主要取決於新藥研發 的熱度,而現在國內正處於新藥研發的黃金時期,在多方刺激因素下,國內新藥 研發的熱度還將持續。

科創板和港交所上市放開限制,有利於 Biotech 公司的融資。眾所周知,創新性 藥械研發時間長,前期幾乎沒有任何盈利卻需要投入巨大的研發費用,這也限制 了無現金流 Biotech 公司的發展。今年 3 月 1 日,上交所釋出《上海證券交易所 科創板股票上市規則》,科創板對企業的定位明晰,前期將重點聚焦於中國擁有 核心技術的“硬科技”產業,而非靠商業模式創新等“軟科技”產業,其中指出 對於預計市值不低於 40 億元的醫藥行業企業,至少有一項核心產品獲准開展二 期臨床試驗,便具有科創板申請上市資格,重研發輕資產的戰略定位為中國創新 藥企,尤其是初創型藥企提供了重要的融資渠道。

科創板利好效應外延至創新藥產業鏈中的服務商 CRO 和 CDMO 企業。由於新藥研發的壁壘和不確定性,研發外包成為諸多企業(特別是初創型企業)控制研 發成本、提高成功機率、提升產品上市速度的重要策略。

帶量採購和鼓勵創新政策,引導企業重心向研發靠攏。從 2015 年開始,所有 的政策均引導企業向創新和臨床價值方向轉型,國家醫保局的成立更是為三 醫聯動的進行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援。一方面是仿製藥的帶量採購,另一方面 是無論從審批審評還是快速納入醫保都提供便利的鼓勵創新,政策這隻看得 見的手把越來越多的資源向創新方向推進,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只有抓住 這一波創新潮才能保證在以後的競爭中不被落下。

整體行業未來呈現縱向一體化的發展趨勢。新藥研發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 對應的 CRO 業務也覆蓋藥物發現階段、臨床前研究、臨床研究和新藥註冊等 多個環節。由於不同研究階段之間最重要的是研究資料的銜接以及實驗結果 的可信任度,僅提供單一階段醫藥研發服務的企業無法滿足大型藥企在全產 業鏈上的研發需求,這就要求未來行業內的參與者不僅要在各自專精的階段 提供高品質的研發生產服務,還需要圍繞客戶需求不斷拓展產業鏈上下游領 域,為客戶提供全方位、一體化的新藥研究、開發、生產類服務。

疫情當前,中國的醫藥行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醫藥行業在需求激增下有望逆勢崛起而被普遍所期待。然而一季度的醫藥產業走的是分化之路,NCP醫藥產業鏈“逆勢飛揚”,生物醫藥企業復工復產分化嚴重,部分產業鏈受疫情衝擊歷經“停擺—啟動—回補”。生物醫藥NCP產業鏈“逆勢飛揚”

隨著疫情的發展,在NCP相關的專利中,與醫藥行業相關的專利佔據較大比例,包括治療用藥、預防用藥、檢測和診斷試劑盒、醫療器械、防護產品和醫用消毒六大領域。治療用藥以化學藥物抑制病毒的技術或產品為主,預防用藥主要聚焦於新冠病毒疫苗的研發為主,檢測和診斷試劑盒共計有109家單位(企業)申請相關專利。與疫情相關的醫療器械和防護產品也都成為疫情催生的主要專利申請領域。

疫情之下,生物醫藥產業備受關注,抗疫防護用品、醫療器械、藥品和疫苗等領域的研發、生產和儲備時刻未停。NCP醫藥產業鏈成為一季度“逆勢飛揚”的抗疫先鋒。

NCP產業鏈上游:藥品成為抗疫硬核武器,探尋有效治療和預防的新思路。不管是針對治療的老藥新用,還是圍繞治療必須的常規藥品,均在疫情管控下加緊研發、生產,逆勢增產來滿足需求。

NCP產業鏈中游:診斷檢測和監護支援成為抗疫先鋒,構築抵禦疫情的嚴密防線。核酸檢測不僅在疫情高發期被作為確診金標準,也為企業安全復工復產提供科學依據,診斷檢測試劑成為疫情防治的急需物資。

2、生物醫藥產業分化——企業復工復產分化嚴重

疫情下的生物醫藥領域,一季度產業復工復產分化嚴重:NCP醫藥產業領域需求激增下的復產增產“逆勢飛揚”,部分業務與NCP相關的企業受疫情拉動,復產業務多轉為抗疫相關產品,而非NCP相關的醫藥領域受疫情影響,需求暫緩,並未完全復工復產。

NCP產業鏈:需求激增加快復產增產

製藥/製劑:絕大多數製藥企業已於2月中下旬復工或分批覆工。

體外診斷IVD:新冠、流感等呼吸道病原體檢測和血液檢測產品需求激增。為與新冠區分,症狀類似的流感等呼吸道疾病的病原體檢測,臨床輔助診斷相關的血球、CRP、PCT等檢測產品也出現短期需求激增。截至目前共批准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廠家10家,抗體檢測試劑4家。隨著疫情的全球蔓延,16家IVD企業新冠檢測試劑盒通過CE認證,需求激增下的增產或將持續全年。

監護檢測裝置:受疫情持續發酵影響,醫院對疫情相關的CT、MRI、DR、監護儀、呼吸機、麻醉機、彩超、除顫儀、燈床塔、血氧檢測儀、額溫槍等醫療裝置需求明顯增加。此外全國“小湯山”和方艙醫院的建設拉動裝置需求增加,復產增產貫穿整個一季度。

醫用耗材:醫用口罩、醫用防護服等疫情防護耗材幾近脫銷,相關醫療器械公司均緊密生產以滿足供應,或新建相關生產線支援疫情。同時其他的醫用衛生耗材、注射穿刺類、醫用消毒和醫技耗材類等相關企業均在激增的需求下復產增產。

第三方醫學診斷:ICL支援各地戰疫,彌補現有醫療體系檢驗能力不足。全國各省市陸續發文允許和支援符合條件的第三方檢測機構開展核酸檢測,助力提升病毒感染確診效率,為疫情防控提供保障。武漢華大基因和火眼實驗室,每天可完成10萬人份的試劑盒生產和檢測,已經陸續向超過30個國家和地區發出。

CRO/CDMO:預計各企業在當地政府指導下較2019年同期平均有半個月的延遲復工。受試者入組停滯、隨訪延後、患者脫落、難以定期訪視、資料缺失、方案偏離等種種風險橫亙在行業面前,院內執行的臨床試驗進度預計均有所影響,最終疫情的衝擊甚至會影響部分新藥上市的時間。同時部分企業的復產已導向支援疫情相關的訂單業務,隨著疫情持續至二季度以及全球的擴散蔓延,企業復產及業務“導向”均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醫療器械:疫情發展過程中,各家醫療器械公司積極參與疫情防治工作,部分企業已於2月分批覆工復產,向疫區前線輸送相關醫療物資。疫情相關的醫學影像類、康復裝置類及家用醫療器械企業復工率已超90%,疫情對醫療裝置的需求加大了復產增產力度,與疫情非相關的心血管、骨科、眼科等企業受到疫情衝擊較大,需求一季度的降低導致復工復產程度較低。

高值耗材:手術類高值耗材受手術量短期降低,復產有所延遲。隨著新冠病毒肺炎患者確診收納和救治,多家醫院多科室手術量均有不同程度減少。2月北京非急症、急診手術延緩暫停,上海手術僅恢復30%,冠脈支架、主動脈支架、骨科關節、脊柱、消化耗材等均受到一定影響,需求暫緩導致高值耗材類企業復產非完全。生物技術/製藥:非疫情相關的製藥類企業面臨訂單需求驟減的困境,疫情導致的推遲復工對製藥行業普遍產生影響。除了腫瘤類病人伴隨有較強的治療需求外,輕/慢病病人就診需求減弱,同時受各地交通管制限制流動病人減少,因此生物技術/製藥類企業一季度復工復產進度相對較弱。

3、醫藥產業鏈受疫情衝擊“停擺—啟動—回補”

NCP醫藥產業鏈:疫情最為嚴重的2月份將成為NCP醫藥產業鏈上的企業復產增產最為密集的時期,受需求刺激,企業加快復工復產,迅速輸送物資。伴隨著疫情的全球擴散蔓延,企業將保持全年高產能來支援抗戰疫情。

非NCP醫藥產業鏈:一季度受到疫情的嚴重衝擊,非NCP醫藥企業的復工復產之路較為嚴苛,部分企業2月處於停擺階段,3月份逐漸啟動復產,到下半年開始回補上半年減少的產能,全年產能將受到一定影響。

醫藥全產業鏈:疫情相關的醫藥企業在全產業中佔據一定比例,受到疫情衝擊,一季度醫藥產業總體產能將受到較大沖擊,隨著二季度的逐漸啟動復產,全年醫藥產業產能在後半年將回補一季度的損失,全年產能相較2019年會有一定程度下滑。

受疫情影響,2020年2月是疫情最嚴重、相關管控最嚴格的月份,因此預計一季度的醫藥製造業營收僅能達到去年50%的水平,二季度逐漸恢復至80%。下半年企業揹負拉平全年業績目標的壓力,將會回補上半年缺失的營收。預計2020年醫藥製造業總體營收約下降10-20個百分點。

結 語

醫藥產業作為“戰疫利器”至關重要,一季度的分化之路儘管讓我們看到了逆勢飛揚的“戰疫產業鏈”,但同時更多的是衝擊和影響。隨著國內疫情的逐漸控制及海外疫情的快速擴散,中國醫藥企業復工復產步入正軌,其必將持續發力,助力全球快速戰勝疫情。

1、銀行是一門什麼樣的生意?

傳統銀行業,吸收存款作為負債、發放貸款作為資產,類似於做中間商,賺取其中的利息差。

我們的銀行,利息收入佔總收入70%以上。剛好昨天招行釋出了2019年年報,我們拿剛出爐的資料舉例:

招商銀行,2019年資產總額6.75萬億,負債總額6.2萬億,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6.75-6.2=0.55萬億。

這門生意就是花0.55元,就可以撬動6.75元的資產來幫你賺錢。

相當於擁有極低的負債成本(定期存款,年利率為1.50%;活期0.35%),然後撬動了12倍(6.75/0.55=12)的槓桿。

綜上,銀行是一門高杆槓、賺“利息差”的生意。當然,除了利息差,還有一些其他收入,比如手續費、佣金,這部分一般是15%-20%。

2、銀行股在A股的地位?

銀行板塊一直是A股的權重板塊,截止3月20日,36家上市銀行總市值9.79萬億,A股總市值61.57萬億,銀行市值佔比16%。

然而,全A指數成交額7149億,銀行成交額170億,成交額僅僅只佔了2.3%。銀行股一片寂靜。。。

市場對銀行股目前持悲觀預期,反饋在估值上就是“破淨”,除了招商銀行、寧波銀行,其他34家銀行PB都在1以下。

以工商銀行為例:

工商銀行ROE是11%,PB是0.84。

也就是花0.84元,就可以買到擁有工行1塊錢的淨資產,而這個淨資產每年還會增加0.11元收益。

理論上這是很划算的買賣,但為啥還持續跌破淨資產?

剛才我們也提到了,銀行是一門賺息差的高槓杆生意。所以多數人就會擔心,銀行股會不會是價值陷阱?

也就是看起來便宜,但市場很擔心資產的品質。

比如壞賬率有水分,貸出去的款收不回來。再比如利率持續下降,導致高利息差持續不了等等。。

......

以上是銀行的商業模式和估值情況。而這個行業值不值得投資,要重點觀察以下四個要素的變化:

1、 關鍵指標:不良貸款率和撥備覆蓋率。

「不良貸款率」即不良貸款對於貸款總額的比值,越低越好。

銀行不良貸款,是金融業最大的風險所在, 國際通行標準不良資產率警戒線為10%。中國上市的銀行,根據公開資料查詢,整體不良貸款比率平均1.46%。

而「撥備覆蓋率」是銀行貸款可能發生的呆、壞賬準備金的使用比率,撥備覆蓋率高,說明抗風險能力越強。根據監管規定,銀行撥備覆蓋率基本標準為150%。

在A股上市銀行裡,多家銀行的撥備覆蓋率超過這一標準,這個指標越高,市場會對它後期“釋放利潤”有預期:

不良貸款率越低,撥備覆蓋率越高,說明抗風險能力越強。

這兩個是參考資料,最終能不能持續賺錢,還是要看經濟景氣度,還有銀行自身的盈利和成長能力。

繼續看下面。

2、看經濟是否景氣。

如果經濟景氣,意味著壞賬會減少,資產品質明顯改善,市場就會放下擔憂,不會給銀行一個破淨的估值。

要如何去觀察經濟是否景氣?

每個人都可以從身邊感受出來,如果很多做小生意的人,都開始忙碌了,他們都賺到錢了,意味著經濟開始好起來了。

這幾年我們GDP增速放緩,但各項改革也在推進,從供給側改革到去槓桿等措施,銀行的資產端確實是出現改善了。

America投資大師霍華德馬克斯,最近發表了最新的投資備忘錄叫“Nobody Knows沒人知道”。

只能說,要持續再觀察了。而經濟景氣與否,也直接決定了銀行業能否繼續復甦,這是影響銀行業的第二個方面。

非常關鍵的要素。

3、看對股東的回報。

巴菲特投資America銀行業,有一個原因,America的銀行都是資本家把持的,他們才不會去care什麼社會責任。資本家嘛,永遠都是利益至上,所以賺來的錢只能給股東分,管理層利益和股東利益高度一致。

而中國則不一樣,我們的銀承擔了一些社會責任。所以銀行持有的資產,就難以避免要為社會去做一些貢獻。這樣的企業很值得稱讚,但對股東肯定不是最優解。

如果要做股東,一般要等經濟景氣,那時候壞賬肯定會情況好轉。還有,在繁榮時期,銀行就不需要承擔太多的社會責任。

另外,America的銀行經常會加大回購還有分紅,這個既可以提高每股收益,又能提高ROE,肯定有利於估值的提升。巴菲特投資銀行股,除了看好銀行業的利潤增長,當然還是想賺估值提升的錢。

目前國內有些銀行,分紅也開始增加了,這是一個好的開始。如果能持續回購,有助於提升估值。

這也是跟蹤銀行業的第三個方面。

4、想象空間。

America的摩根大通和梅隆銀行,與傳統銀行不一樣,走的是輕資產路線。摩根大通非息業務收入佔比超過45%,梅隆銀行非息收入佔比超過70%。

在國內,2019年招商銀行、平安銀行、寧波銀行受到資金追捧,相比其他跌破淨資產的銀行,市場給了這幾家公司很高的估值溢價。

除了資產品質相對較好,更重要的是市場對他們零售端的增長,有一個好的預期,因此願意付出更高溢價。

在America有一家支付公司,就是很多人都熟知的VISA卡。這家公司的估值,也一直都給的很高。

開啟錢包,拿出銀行卡,如果是借記卡你會發現上面有個銀聯的標誌,如果是信用卡你會發現銀聯,或者VISA的標誌。

銀聯和VISA,它們都是屬於信用卡組織機構,是典型的「輕資產+輕負債」的商業模式,又是躺著賺錢的生意模式。

銀行是一個古老的行業,長期肯定是不會被顛覆的。但銀行也是一個持續競爭的行業,需要不斷創新才能創造價值。

誰能尋找新賽道,比如著重零售端、投行、資管等業務,創造新商業模式,向「輕資產方向」轉型,誰就能獲得市場溢價。

這是研究銀行業的第四個方面。主要看非息收入佔比,如果業績持續發力,非息收入卻降低,這是走向“輕資產”的重要節點。

目前我還沒發現誰真正突圍了,似乎就招商銀行做的稍微好一些。但也非息收入還是佔比較高,所以還是要持續動態觀察。

...

綜上,對銀行的研究,主要有四大方向。。看經營情況和指標,從大經濟環境考慮,觀察股東回報,以及想象空間。

有興趣的夥伴們,可以從幾個方面去跟蹤這個行業。

這裡也順便宣告下:我們只是探討和學習看待生意的角度,不構成推薦股票,一切買賣自負盈虧。

漲停不斷!下週繼續!

近期九爺也是費盡心思進行了多股研選。萬馬科技提前佈局,今日也是成功走出一字板,三天一漲停,九爺數不停!老地方的老鐵們想必今日可以暢飲一杯了。

週末覆盤精心挑選了兩隻

一是被低估的工業大麻概念龍頭,收穫季,有望迎二波利潤釋放。

二是新零售概念龍頭,大消費有望復甦,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有待爆發。

想跟上體驗的朋友可以去老地方看下,程式碼邏輯寫在了頭像主頁最底部的鐵粉須知中。

免責宣告:以上內容僅為個人分析,不構成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全球崩盤背後真相(資訊量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