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一、澳元會跌,澳洲不是避險天堂

網傳,新加坡、澳洲和中國是本次疫情的避險天堂。倘若果真如此,國際市場對澳元資產的需求量會增加,澳元隨之走強。實際上,國際金融市場上,匯市的交易量要高於股市和債市。

然而,從澳元匯率來看,資本離場的多、進場的少。

我們買賣和交換物品的動力,來自我們對它不同的估值。金融市場中的“博傻理論”講的是,市場之所以有流動性,是因為參與者認為,會有其他參與者以更高的價格購買。

如果市場對澳元沒有信心,或是澳元價格不符合市場預期,那麼澳元需求量會下降,匯率自然也就降低了。

在一個不強制結匯、沒有外匯管制的國家,本國貨幣暴跌將帶來嚴重後果。一方面,澳洲大量的工業產品依託進口,居民的生活成本提高 。另一方面,國內資本會逃離,尋求境外更高的投資回報,澳洲資產失去支撐。

實際上,情況也不全然是這樣。2008年之後,美國三輪量化寬鬆,使國際市場的美元供應空前充足,美元匯率日漸走低,吸引各國借了許多美元債。

後來,遇上加息週期,美元迴流本土,美元匯率和貸款利率上漲,先前各國貪便宜借的美元債都成了沉重的負擔。整個過程中,貨幣政策從寬鬆到緊縮、美元從弱勢到強勢,結結實實地剪了一波全世界的羊毛。

問題是,澳洲不是美國,沒辦法轉嫁國內危機,澳元也不是美元那樣的世界主要儲備貨幣。所以,讓匯率平衡在一個相對穩定的位置,是央行和澳聯儲面臨的首要任務。

二、匯率保衛戰

為了挽救國內經濟,澳聯儲和商業銀行做了兩手準備。

其一,降低基準利率,放寬銀根,延後企業的債務到期,緩解實體經濟的燃眉之急。放水有兩個弊端,不僅擴大了社會債務規模,而且有時候無法精確打擊,貨幣會流入其行業。

澳洲經濟不景氣,樓市卻異常繁榮,這就是因為實體經濟增長率太低,資本流入了房地產。

其二,拋售外匯資產,在國際市場上回購澳元,推高澳元匯率。3月20日,澳元匯率有了明顯的回升,正是澳洲銀行這一行為所致。

那麼,澳元匯率還有看頭嗎?

在過去的幾年裡,澳元匯率相對穩定,至少未曾發生“閃崩”的奇觀,這是因為澳洲通過出口礦石和服務,賺取了大量外匯,國內經濟欣欣向榮。

必須要注意到,收益、稀缺性、風險和未來預期,會改變商品的估值。

你在閒魚上可以不錯的二手商品,它們和新品的外觀別無二致,無法發現任何磨損的痕跡。但為什麼它們的價格只有新品的一半?

因為根本沒法知道,二手貨是否被摔過或進過水,所以我們的購買行為具有風險,這種風險降低了它的價格。

澳元是什麼?

澳元當然是澳洲的法定貨幣。

但澳元背後又是什麼?

實際上,澳元是澳洲整個社會勞動成果的收據,或者也可以認為是資產憑證。疫情之下,澳洲社會生產力會受影響,那麼澳元勢必走弱。換言之,我們可以將澳元下跌的原因,歸結為澳洲脆弱而極具風險的經濟結構。

三、財富洗牌

集大成者的社會學鉅著《大分流》中,曾提出過一個觀點:

亞洲的災難,往往是洪水、地震和乾旱。這些自然災害破壞了生產資料,而勞動力的損失卻相當有限。例如,伊拉克大地震破壞了供水網路,影響了當地農業生產七個世紀之久。

歐洲的災難,通常是戰爭和瘟疫。雖然死傷無數,但資本大概率會被儲存下來。必須要注意到,勞動力是可以通過短時間補充回來的。再例如,歐洲三十年戰爭,德國損失了過半青壯年,結果不到兩代人便恢復了。

於西方世界而言,每一次瘟疫都是財富重新洗牌的良機。由於人口嚴重受挫,大量資本集中到少數人身上,塑造了強大的階級流動。

無產階級儲備很少,沒有抄底的機會,勉強供應生活所需。

上層中產大多高淨值,有機會在全球範圍內撿漏。

那些配了高倍槓桿在股市裡的有錢人,統統被打爆了倉。

怎樣才能亂中取勝呢?

——階梯式換匯

說白了:跌一點,換一點。多跌一點,多換一點。

這是一種相對保險的換匯手段,既可以防止一次性抄在半山腰上,又能讓你順利觸底。

——尋找被低估的資產

格雷厄姆曾傳授過巴菲特一個絕技,那就是去市場中尋找被低估的資產,這一招屢試不爽,因為那些資產總有顯現真實價值的一天。

現在,澳元和加元暴跌,以這些貨幣計價的資產往往會被低估。

——壓低負債比

縱觀近些年的金融危機,無一不是由債務違約引起的。債務償還能力、維持手中的流動性很關鍵,儘量去購買一些能夠產生現金流的資產,比如房產和有穩定分紅的有價證券。

——放眼全球

把資產分佈向全世界各領域。澳元資產、日元資產、歐元資產、美元資產、人民幣資產…..都要配置一下。這樣一來,根據匯率浮動和資產價格漲跌,往往能很大程度地規避風險。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黃金~原油一直下跌,請散戶順勢去做,不要逆勢去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