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米國又開始無節操的放水了。
美聯儲宣佈,本週每天都將購買750億美元的國債和500億美元的機構住房抵押貸款支援證券。
表面看上是利好,可能會讓全球股市緩解頹勢。
但我們可能都被美聯儲騙了!
眾所周知,美聯儲一向以理性著稱,但是近期一連串歷史罕見的操作,著實有點病急亂投醫的味道。
3月5日,超常規降息50個基點;
3月15日,又緊急降息100基點至0-0.25%區間;同時重啟QE,將購買5000億美元的國債以及2000億美元的抵押擔保證券的計劃;
3月18日,美聯儲宣佈,將考慮繞過商業銀行直接購買一文不值的企業票據,不排除直接入市購買股票。
3月23日,美聯儲宣佈,本週每天都將購買750億美元的國債和500億美元的機構住房抵押貸款支援證券。
美聯儲這一系列的迷之操作,顯然用力過猛,非但沒有帶著美股反彈,反而上演了3次熔斷的戲碼。
目前針對美聯儲著急忙慌放水的原因,市場普遍猜測有兩點:
一是,不接川普甩來的黑鍋。2018年以來,川普一直質疑美聯儲的貨幣正策,近期更是將美股的暴跌怪罪於聯儲的降息不給力。現在,一次降息到位,順帶推出最大規模的放水計劃,讓白宮沒有理由再指責美聯儲。
二是,減緩疫情衝擊導致經濟衰退的速度。高盛預期今年第一季米國GDP將零增長,此前預估為成長0.7%,預期第二季增長-5.0%,此前預估為零增長。擔憂經濟衰退過快,失業率增長過快,美聯儲一次性把手裡的牌全部打出。
其實緊急降息150個點這樣的昏招,普通散戶都能看出會引發恐慌,那些站在金字塔頂端的決策層會意識不到?
答案是否定的!這背後可能隱藏著一個天大的陰謀!
米國這麼做,背後深層的原因,很可能就是為了趁機轉嫁危機。
在全球股市都大跌的背景下,實際上就是在比誰更抗揍,比誰先崩潰,只要有一個地區先崩潰了,米國就有機會轉嫁危機。
比如歐洲,如果率先崩盤,米國資本不僅可以抄底他們的優質資產,而且還能讓他們的資本回流米國進行避險。
而目前歐洲很可能就是率先崩盤的地區。
三是,歐洲手裡的武器已經幾乎沒有了,他們早就零利率甚至負利率了,所以面對米國可以說毫無還手之力。
而米國手握一個超級武器——美元霸權。米國可以不斷髮債增加赤字,不斷放水印鈔票,雖然會把泡沫越吹越大,但肯定不會是第一個崩潰的。
實際上,米國轉嫁危機的戲碼已經在日本、歐洲屢次上演,且屢試不爽。
比如,80年代,米國通貨膨脹率高達10%的以上,失業率持續上升,各行各業極其慘淡,經濟陷入嚴重衰退。同時期,日本一片欣欣向榮,經濟達到歷史巔峰。
此時,米國利用其軍事、政治強權迫使日本做出多項讓步。
(1)簽訂廣場協議,推動美元貶值、日元劇烈升值,日元兌美元兩年內升值1倍多,極大的損害了日本的出口產業。
(2)逼迫日本系統性對外開放全行業的市場,要求日本單方移除進口壁壘。
(3)要求日本自願出口限制及自願擴大進口。
在米國全方位的打壓下,1989年日本經濟泡沫破裂,從此進入“消失的二十年”——失業上升,工資下降,企業死氣沉沉,經濟持續衰退。
轉嫁危機之後,米國擺脫痛苦的“滯漲”時期(經濟增長停滯且陷入通貨膨脹),迎來近三十年經濟增長最繁榮的“克林頓時期”。
再比如歐洲,2008年發源於米國的次貸危機席捲全球,米國利用其金融霸權地位,成功將危機轉嫁給歐洲,進而導致了後來的歐債危機。
(1)高盛利用所謂“金融創新產品”幫助希臘政府掩蓋了高額公共債務,矇混過關進入歐元區。
(2)當希臘陷入國家信用危機時,米國評級公司又“及時”地下調了希臘主權債務的信用等級,火上澆油,希臘危機立刻被無限放大了。但當時,希臘並沒有出現債務違約,米國評級機構卻“惡意”調降其債務信用等級。
(3)同時,米國輿論和媒體借題發揮,連篇累牘報導“歐元崩潰、歐元區分裂、歐盟解體”,國際資本對歐洲的信心一落千丈。
這一系列操作之後,導致國際資本迅速逃離歐洲,迴流米國避險。
從此,歐洲開始歐債危機,而米國迅速擺脫次貸危機的影響,經濟增速重回3%的高位,美股更是開啟長達10年的歷史大牛市。
一場沒有硝煙的撕逼戰正在上演,米國已經按下了開始鍵,不知道歐洲還會不會跟著他們大哥走,繼續為大哥強行續命,還是會審時度勢的看向東方,走一條有著上千年曆史友誼的新路?
現在來看,義大利已經給了我們答案。
-
1 #
-
2 #
搞亂世界,唯美國獨贏,用心險惡。
-
3 #
中國可不吃他這一套。
-
4 #
誰還那麼容易被騙?美市已舉腳投票了!
-
5 #
陰謀論可以解釋一切問題。
-
6 #
看來下午大盤耍大跌了。
-
7 #
美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
-
8 #
美國人民是怕錢還在,人沒了
-
9 #
小國家美國可能看不上,到中國來收購股票,現在中國的股票是收購的機會。
-
10 #
總感覺美國這次濫發他還是不會吃虧!
-
11 #
說出了實質,給你
大規模發幣,原本就是一個社會都該嚴厲抵制的事情,怎麼會是利好,美國作為世界領袖,美元作為世界貨幣,有他的國情,但無論如何這至少不會對美國以外的國家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