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注:暴跌帶給人們的除了恐慌,還有屢創新低的市場估值,港股和美股現在到了抄底的時候了嗎?
對於投資者而言,過去的2個月猶如夢魘。一邊是不斷“爬坡”的海外疫情和持續暴跌的油價,另一邊是股市去槓桿、企業信用風險等造成的連續踩踏,全球股市烏雲密佈。
然而夢魘帶給人的也有好東西,比如屢創新低的市場估值。並且利空的“積少成多”往往促成“估值彈簧”最終的反彈。
上週五,恆生指數收盤PB估值僅為0.98(LF)。這是1990年以來,恆生指數第三次跌破淨資產,近30年以來,恆指破淨僅出現過2次,第一次是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最低點,隨後恆生指數在不到兩年時間內翻倍;第二次出現,2016年初,隨後港股開啟一輪“慢牛”。
即使在2000年“科網泡沫”破裂,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恆生指數估值也未曾“破淨”;
除了市淨率以外,港股Forward PE為僅為9x,已接近歷史均值-2倍標準差;同時動態股息率已飆升至4.62%,超過歷史均值+2倍標準差,均屬於極限低估值。
動態股息率、Forward PE意味著繼續大跌是“低概率”。
二、港股的"機會"往往是跌出來的根據廣發證券的研究,從歷史規律來看,港股往往是“跌出來”的機會,極低估值買入港股或許是獲得超額收益的一個重要手段。
中長期來看極低估值和高隱含回報存在“此消彼長”的關係,當前9.33X 的PE估值歷史上往往對應著15%-20%的潛在漲幅,0.98X(LF)的PB估值往往對應著超20%的指數漲幅。
雖說歷史不會簡單重複,但長期而言“均值迴歸”的規律通常有效。
三、美股見底了嗎?
美聯儲已經打出組合拳
目前美聯儲採取的行動包括:聯儲降息50bp、1.5萬億美元火線救市、基準利率歸零+7000億美元量化寬鬆、推出CPFF(商業票據融資機制)+PDCF(初級交易商信貸機制)+MMT(財政刺激計劃)等。
美股估值已經開始變便宜
從估值角度看,美股經過連續的暴跌後已經變的便宜,標普 500 預測市盈率截至上週五為 13.9 倍,低於上上週五的 16 倍,低於 1990 年以來的 1/4 分位數。
標普 500 市盈率(TTM)為 15.2 倍,低於 1990 年以來的 1/4 分位數。雖說估值沒有到達歷史極值點,但是已經低於過去大部分時間。
美股的各行業估值也開始變得合理或者相對低估。
當前公用事業(52%)、資訊科技(47%)、核心消費(41%)、能源(39%)的估值水平處於橫向相對較高水平。
非核心消費品(22%)、電信服務(21%)、原材料(16%)、醫療(12%)的估值水平處於橫向相對居中水平。
工業(5%)、金融(2%)、房地產(0%)處於橫向相對較低分位數水平(括號內百分比數值為對應行業市盈率 TTM 於 1990 年以來的分位數)。
四、追求精準的底實在太難投資者根本無法預測極端的精準點位到底在哪,因為這個極限太難把握。
但目前港股已經到達了歷史級別的底部,美股的各大指數也進入了1990 年以來相對較低的區間。
政策方面美聯儲重返 0 利率甚至重啟 QE,各國央行也將緊隨其後推出新一輪寬鬆政策,政策面上的呵護幾乎到達了極點。
疫情方面過去兩個月是中國抗疫最為艱苦卓絕的一段時間。現在,中國境內本土新增新冠肺炎病例降在個位數,國內疫情的至暗時刻已經過去,國外的疫情也正在逐步檢測出病人,並控制傳播,過度恐慌已經非常的不合時宜,此時面對離歷史極值不遠的估值,投資者應該保持樂觀,在別人貪婪時恐懼,別人恐懼時貪婪。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本文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
-
1 #
-
2 #
經濟危機已經是確定的了,那以前的估值就要打折了,所以根本沒便宜一說,很多企業要破產,地雷遍地!
-
3 #
今天股市大漲估計又有一批韭菜進場了
天天見一堆人說市盈率很低,我懷疑這種說法的正確性。股票價格擺在那沒什麼可爭議的,但每股盈利數字是怎麼來的,還拿過去估計的盈利來計算市盈率?考慮過盈利可能更大幅度縮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