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雲壓城城欲摧,山雨欲來風滿樓。
3月9日(週一),美股開盤後暴跌,出現20年來首次熔斷,多位分析師稱出現罕見熔斷。一週之後,美股熔斷從罕見變成常態。
從第一次熔斷到第二次,美股走了23年;從第二次(3月9日)到第三次(3月12日),美股走了3個交易日;從第三次到第四次(3月17日),美股依然只花了3個交易日。
六個交易日內,連續三次熔斷,較過去52周最高點,美股累計跌幅已超過20%,跌入技術性熊市。
疫情全球蔓延,疊加劇烈波動,美聯儲試圖“亂世用重典”,祭出“降息+QE”一劑猛藥。3月16日早些時候,美聯儲宣佈大幅降息100基點,推出7000億美元量化寬鬆措施,震驚世界。這是美聯儲史上力度最大的刺激行動,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美聯儲一攬子刺激措施都是在數月內推行,而本次計劃在一天內完成。
可惜“是藥三分毒”,美聯儲下了“猛藥”完全超出投資者預期,不僅沒有增強信心,反而加劇了市場恐慌,市場擔憂美國經濟或陷入衰退。
美聯儲週末“加班”制定的方案,趕在週一亞洲市場開盤前宣佈,沒有避開全球市場交易時段,造成亞洲股市和歐洲股市接連出現暴跌,3月16日晚間時段,美股大幅低開,道指跌9.78%,納指跌6.12%,標普500指數跌7.47%,觸發本月第三次熔斷。
美股熔斷的導火索是什麼?掛在嘴邊的金融危機真的來了嗎?這一輪熊市會持續多長時間?未來還會有更多“黑天鵝”嗎?
帶著這些疑問,鳳凰網財經第一時間連線了興業證券經濟與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師張憶東,他引述了最近釋出的多份報告《乍暖還寒,海外危機露崢嶸》、《覆盤08年,危機中的黃金》等,詳細解答了上述問題。
01
“這一次,不是錢能解決的問題”
“所以我們一直在提醒海外風險,因為海外一些國家無論在疫情管控,還是刺激經濟上都沒有章法。而這個高傳染性的疾病,更是讓本來就比較低迷的經濟雪上加霜。”
“這一次和以往相比,不是錢能解決的問題。”他分析稱,以往每次經濟低迷,解決方法都是各國央行“開閘放水”,而這次引發經濟低迷的是疫情。只有解決了疫情,才能提振信心,改善經濟預期。“不能靠(央行)放水來解決,放水只能治標,不能治本。”
在美聯儲3月16日緊急推出刺激計劃後,全球多個央行跟隨開啟“放水模式”。
中國香港金管局將基準利率從1.5%下調至0.86%。中國澳門金管局也將基本利率下調64個基點至0.86%。紐西蘭聯儲降息75個基點並考慮大規模購債。日本央行召開緊急政策會議,宣佈將採取額外寬鬆措施,加強資產購買。澳洲聯儲宣佈將採取進一步政策措施,準備在二級市場上購買澳洲政府債券。
“資本市場現在已經進入危機模式”,他提到目前股市、高收益債、黃金都在跌,只有美國國債較為堅挺。3月16日,現貨黃金跌破1500美元大關,為去年12月26日以來首次。
02
“海外危機處於2008年第二階段”
最早預警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將重演的是一位世界上最有權勢的女性---歐央行行長拉加德。
作為全球最有影響力的女性之一,擔任了近十年全球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掌門人”,拉加德頗具全域性視野。
3月11日,在美股第二次熔斷的兩日之後,拉加德發出警示:“如果各國政府不協調應對冠狀病毒的傳播,歐盟可能面臨類似於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金融危機”。
張憶東在《覆盤08年,危機中的黃金》的全球策略報告中寫到,“海外危機目前類似2008年的第2階段後期或者第3階段初。但是,需警惕此次海外危機向第3階段‘火海’的演繹。”
2008年的金融危機後期發生了什麼?
2008年3月,美國第五大投行貝爾斯登申請破產,關鍵時刻得到摩根大通的救助,美聯儲提供了緊急支援。美聯儲的干預行為使得市場獲得了一段時間的平靜。3月至8月期間,VIX恐慌指數回落,許多金融人士稱,“美國次貸危機已經進入到最後階段”、“我們相信大多數損失都已經出現”。
圖注:2008年經濟危機的第二階段
然而進入2008年8月至10月,金融危機全面爆發。
2008年9月,財政部及美聯儲向房利美和房地美各自注資1000億美元,將兩家抵押貸款巨頭收為國有。對兩房的救助引發了市場對金融體系其他部分的擠兌。一週後,雷曼兄弟、美林、美國國際集團AIG、華盛頓互助銀行和美聯銀行幾乎在同一時間倒閉或瀕臨倒閉。
恐慌情緒在蔓延,並傳染至實體經濟領域。
圖注:2008年經濟危機第三階段
次貸危機爆發後,傳導為金融危機,市場陷入恐慌。
在對全球經濟增長的憂慮下,商品價格開始暴跌,原油價格從114美元/桶跌至63美元/桶,跌幅45%。全球股市大崩盤,S&P500自9月下旬至10月底跌幅30%。極度恐慌下,VIX飆升至80。
黃金也未能倖免,黃金在期初發揮避險屬性,金價進一步走高至905美元/盎司。但當市場踩踏時,股市的劇烈波動引發了投資者拋售黃金,黃金在極短的時間內跌至713美元/盎司,跌幅21%。
油價腰斬、全球股市崩盤、黃金拋售、恐慌情緒蔓延,12年後,今天發生的一切猶如2008年的重演。
情況危急,該如何“救火”?
2008年10月至2009年5月,是金融危機的“救火期”。美國政府大量購買不良資產,綜合運用強有力的貨幣政策和財政刺激政策,在2009年3月初啟動量化寬鬆,來對抗通縮和經濟衰退的壓力。
張憶東提示,當前我們依然需要警惕“救火後遺症”。
其次,美國10年國債收益率是全球資產定價的重要座標。美聯儲大放水後,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已經跌至1%以下,未來或轉為零利率甚至負利率。截止記者發稿時,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單日跌幅已超25%,收益率跌至0.709。
圖注: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曲線日內走勢
再次,還要提防資金從新興市場回撤到美國債券市場。歷史證明,危機模式下,若歐、日情況更糟,全球資金依然會把美債作為主要的避風港。
03
小心!前面還有三大“地雷”
金融市場劇烈波動,過刀山、下火海,然而多米諾骨牌效應告訴我們:事情還遠沒有結束。前方還有“地雷”等著。
張憶東引述《海外危機露崢嶸》全球策略報告中的觀點,提到未來至少要小心三大“地雷”。
第一個“地雷”來自歐洲,“有錢搞不定的事,對於老歐洲才是大事”。
截至歐洲當地時間3月16日中午,綜合歐洲各國政府及媒體資料統計,歐洲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達到57,456例,其中死亡2,303例。在所有歐洲國家中,情況最嚴重的依然是義大利(累計確診24938例)、西班牙(9,191 例)、德國(6,672例)、法國(5,423例)。
面對快速蔓延的疫情,歐洲採取了嚴格的防控措施,多國實行邊境控制,義大利、西班牙先後宣佈“封國”。隨著交通管控,歐盟成員國之間、對外貿易都急劇減少。
然而與中國和美國擁有強大的內需市場不同,歐元區極度依賴出口。2018年,歐元區商品和服務出口佔GDP的比重為45.9%,遠遠高於中國(19.5%)、日本(18.4%)和美國(12.2%)。歐洲的“出口依賴型”經濟結構決定了,疫情對歐洲經濟會帶來重擊。
第二個“地雷”來自美國,包括兩個最危險的領域:頁岩油產業和航空產業。
張憶東提到美國的總體債務風險不容樂觀,當前的槓桿率遠超過2008年,低評級的債務規模佔比大,未來兩年將有大量高收益債到期。其中有兩個行業非常危險。
最先受到衝擊的是頁岩油行業。3月6日,OPEC+擴大減產談判失敗後,兩大巨頭沙特與俄羅斯打響原油“價格戰”。隨後,油價出現了史上罕見的單日暴跌,英國布倫特和美國西德克薩斯原油期貨價格一度跌至接近30美元一桶。
油價暴跌,短期內會影響頁岩油企業現金流,進而可能影響到其還債能力。而油氣相關的債務規模在美國的高收益債中的比重當前為10.6%;當前美國信用債存量行業分佈中,能源業規模為8570億美元,排名僅次於銀行業。
隨著各國旅行限制陸續出臺,航空行業面對了劇烈衝擊。截至3月2日,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針對海外疫情升級而釋出對全球航空運輸業的影響預測,2020年全球航空客運業務的收入損失不少於630億美元,最高可達1130億美元,並且不排除未來損失會更大的可能。伴隨著航空公司營收下降,波音等航空製造公司以及航空租賃公司的現金流收入也將面臨風險。
第三個“地雷”來自回購股份(Buyback)。
過去幾年在美國的降息週期下,上市公司趁著利率走低大額進行舉債回購。公司回購股份(Buyback)成為美股牛市後期的重要推動力,推動美股EPS增長,給市值“注水”。
然而“注水”的增長註定比不上“真材實料”的增長。2018年Q4標普500成分股公司回購金額高達2170億美元,2019Q1為2012億美元。
大量的回購從側面表明,美股股價由回購驅動而非內生增長盈利驅動。沒有真實業績支撐的股價能漲多久?值得懷疑。
美股已經較最高點跌超20%進入熊市,還會跌到40%?甚至50%?
對此張憶東依然保持樂觀:“這是小概率事件。核心原因是中國在防控疫情上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新冠病毒不再是一個未知的病毒,中國已經取得了初步的勝利。”
這種勝利的成果能否傳導到其他海外國家,一切還需要時間來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