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終於連續兩天反彈。很多股友一方面鬆口氣的同時,另一方面又要開始糾結:這波反彈到底參與還是不參與?
沒辦法,沒有預設的交易規則、交易系統,就是容易糾結。
這次我不敢提建議的哈。主要原因在於,美股最近一個月的表現,和我們A股2015年夏天“股災”時的表現,非常像。
大家看圖,一開始也是瀑布跌,然後政府救市,暴力反彈,但是沒用,一有反彈就成為資金跑路的機會,遭遇更猛烈的拋壓,最後實在一口氣跌太多了,再度暴力反彈。
記得2015年夏天的A股,後來的反彈很有肉,不少股票快速回血40-50%。不過,歷史雖然會重演,但不會完全複製。那麼,這次美股能反彈多少?我們A股又能跟多少?天知道。
如果建議你參與,萬一往上沒空間,你要怪我;如果建議你迴避,萬一是一段持續暴力反彈,你也會怪我。所以我就不犯傻出主意了。但有一點:短期市場波動仍然會很大,幾乎是一定的。
我自己,指數ETF部分是巍然不動的,個股沒搞。熟悉我的老朋友們都知道,我比較害怕波動大的行情,一直更多視為傷害,而不是看作機會。
短期不敢說,中遠期我倒是敢說說。
中期。第一,現在美股啟動無限量、無底線量化寬鬆,說白了就是要開動印鈔機薅全球的羊毛。那麼,我們會不會出於自衛,也跟著略微開下機器?畢竟咱們家也付得起這個電費。第二,由於疫情影響,一季度經濟資料肯定很差了,全年還要不要守某個目標?如果要守,二三四季度資料需要多些盈餘來填一季度坑的。第三,就算前面兩個動作不做,“保就業”至少是肯定的。
所以中期不悲觀。我昨晚簡版市場點評裡也寫了:要麼等趨勢修復,要麼等個“末端殺”,是要多囤點貨的。囤貨的方向,不少機構給出了建議:新基建和內需消費。
遠期。我就敢更樂觀了,因為反正沒那麼快兌現不會馬上被打臉哈。開玩笑的。不過再怎麼說,我們經濟體量大概率還會進一步增大吧。有了這個前提,讓那個失真的上證指數滾遠點不談,滬深300和中證500指數是可以往上看的。
壞的方面我也想過。萬一真比較倒黴,剛好趕上一輪衰退週期,怎麼辦?好像也沒什麼,當前市場位置本身不高,我們買指數(或者比較穩健的股票組合),又沒槓桿,熬過最難受的一段時候(比如資產腰斬),最後大概也就虧個20-30%的樣子。
這個虧損幅度應該承受得起的,不然也不會來炒股票,把錢全部存銀行或者買國債、貨幣基金了。要麼我說得刻薄點,我們大家曾經虧20-30%的次數還少了?多少也不差這一次對麼。
這樣,本質還是等待和尋找做多的機會。因為輸是有底的,對生活不會有太大影響,歌照唱、舞照跳、馬照跑。反而是,什麼都不做可能更不安全。因為財富這東西從來都是比相對值,而不是比絕對值。
記得九十年代,我們上一輩,買“二八”單車、買電視機、裝電話等,是幸福的。現在大部分人都開上小車、配上手機了,不見得更幸福。原因在於,身邊人都有小車和手機啊,人家的排量還比我們大,拍照畫素還比我們高。
我自己這代人,21世紀初大學畢業,那時夢想是什麼?年薪十萬!月薪過萬啊啊啊,還不夠臭屁的?一定是人生巔峰了。可現在,月薪好幾萬,也沒覺得有很多,三天兩頭吐槽不夠用。為什麼啊,因為現在大家收入都高了,這個錢確實不怎麼值錢。
那麼,用什麼方式確保自己財富跟得上呢?一方面是好好工作,票子如果真變毛,工資也會漲;另一方面,就是把錢放股市裡,通過跟隨股市上漲保持排位。
就是隨意聊聊。歸納起來:短期稍微當心點,防範市場波動過大傷人;中遠期,一步一步把貨囤起來。
前段時間有人說,奶爸你做趨勢交易的,怎麼也號召抄底了。其實並沒有,我只是在提醒關心經濟社會發展的趨勢,給大家打氣和信心。有心的朋友也許注意到了,現在我每篇文章的開篇,除了例行提醒“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之外,還加了一句,“專注大趨勢,不負好時代”。
都耐心點、樂觀點吧,不然以後怎麼一起愉快地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