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當企業服務落地到金融科技的場景中,安全性一定是其中一個重要的關鍵詞。章高男認為,安全有兩類層次的安全,其中一個是指資料業務本身的安全,從投資角度他有三個東西絕對不碰,第一是買賣使用者資料;第二是洩漏使用者隱私;第三是資料公司不僅要作為資料的技術提供商、業務提供商,還要對合作的單位進行篩選,一旦沒選好,就容易出問題。

投資首先要發現變化,在變化中找趨勢,在趨勢中找機會。在金融科技的賽道上,章高男表示,這種變化帶來了三個投資機會,第一,金融機構IT的升級是一個比較大的機會;第二,人工智慧的風控模型取代傳統業務邏輯或者跟業務邏輯相結合的風控模型,這是不可逆轉的一個趨勢,這裡面也會有佈局機會;第三,跟業務相關的SaaS服務也有機會。

最後說到中美在企業服務上的對比時,他指出,SaaS、PaaS涉及到資訊跨組織的流通,這個事情他個人覺得中國一定會比美國走得慢,美國花五年走,中國一定要花十年二十年。“這並不是因為我們的產品比美國差,而是我們還沒有那個商業環境。”他說到,投2B的都有一個共同的情懷,對資料是有情懷的,要是一個信仰者,願意熬更多的時間。今天它不是最好的回報,但是換成十年二十年就會相信,這樣的堅持是有意義的。所以從長遠看他對2B非常有信心,但是短期覺得還是要熬。

以下為章高男參與對話的實錄:

楊倩倩:我們今天的主題是金融科技遇到企業服務,我們先從一個比較微妙的話題開始聊,就是安全性的問題。因為此時此刻這個時點對於金融科技來說,其實是一個比較微妙的拐點,我不知道這個拐點是往上還是往下,但是安全性一定是這個拐點非常重要的一個關健詞。因為當企業服務落地到金融科技的場景當中,一方面金融是整個企業服務一個很重要的落地場景,因為它足夠大,而且足夠先進,在資料性、智慧化的階段上是最先進的。

但是另一方面,這個行業對於安全性要求又是最高的,它的敏感資訊、政策紅線密集程度是非常之高的。所以在今天這個時間點,監管日益完善,下游和上游整個產業對安全性的要求越來越高。您是怎麼看這個行業對於安全性的要求提高,以及您相應的投資策略在這個方向上面是怎麼考慮的?

章高男:金融機構本身合規性是很高的,他們相比其他行業應該是高很多了。我們從投資角度來講還是看服務於金融行業的資料公司以及服務公司怎麼去投。因為很多資料公司爆雷,有誤殺的,也有該殺的,其實還是個很嚴峻的問題。過去十年是資訊化的時代,最本質的東西就是資料。作為一個數據公司來講,你怎麼去生存,發展得更好,包括怎麼去投資,這是一個面臨的挑戰。

我認為安全有兩類層次的安全,第一類層次的安全是指資料業務本身的安全,所以從投資角度有三個東西絕不碰,第一個是買賣使用者資料,我自己不產生資料,我把別人的資料通過各種方式弄來,這個我絕不投;

第二個是洩露使用者隱私的,絕不碰,這是鐵律;

第三個,我們今天對資料公司的要求蠻高的,不但要求技術有一定的安全,另外對業務也要進行篩選。我賣刀子,他用刀去剁肉可以,他用刀去殺人難道賣刀的也要承擔責任嗎?在中國今天的形勢,你不但要作為資料的技術提供商、業務提供商,你還要對跟你合作的單位進行篩選,這一點我也是非常看重的。一旦沒有選好,你仍然要被殺,這個是在我們今天這樣一個環境下做投資也是要注意的。

楊倩倩:剛才聊的這個話題,很明確講了什麼是投資人不投的,現在來聊聊什麼是我們投的。從金融科技的賽道上來看,有觀察到一些重點佈局的新的趨勢嗎?

章高男:投資首先要發現變化,在變化中找趨勢,在趨勢中找機會。

我們今天的主題是金融,首先我們看一下金融未來有哪些不可逆轉的變化。金融主要資產是資料,別管多少錢,最終還是資料,它主要做的是資料和風控。所以金融機構是最願意為資料去付錢的,也是在資訊科技裡面運用最早的、能夠買單的一定是金融。

從技術這個維度的變化,因為雲端計算的普及,分散式計算的普及,金融原來的監管模式、風控的模型是不能符合未來發展需要的,這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變化。

第二個,各行業都會有一些新規,我理解這些規則背後的本質,其實就是金融要回歸它的本質——普惠。在普惠的功能上,我們是分業競爭的,我們中國的金融機構,比方舉個簡單例子,我們的商業銀行今天做的根本不是商業銀行應該做的事情,都是跟著五大行去做。商業銀行走兩個極端,要麼跟著五大行,沒有真正普惠到我們的中小微企業;要麼就是很激進,一下賠得一塌糊塗,沒有迴歸普惠的本質。

不過我們的金融機構都要在市場上能夠經得住風險,國家慢慢不會那麼保護你,你要做你該做的事情,商業銀行要做商業銀行該做的事情,這個時候就要拉到市場上去真考驗了,這個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變化。政策可能會反覆,但是這個趨勢不會變化。

這裡面可能帶來三個投資機會。第一個,金融機構IT的升級是一個比較大的機會。因為今天IT的底層技術是基於分散式系統、基於雲的技術,因為有了雲會產生到PaaS,PaaS就會有容器技術,上面今天的SaaS層,這一層完全會改變,包括資料的儲存、資料的安全,跟過去一二十年是不一樣的,所以這塊是有機會的。

第二個,風控模式的變化。原來都是業務模式基於經驗,但今天的主流已經是AI,因為資料維度太多了。而且根據普惠,因為金融機構功能變了,對業務要求越來越高了,所以人工智慧的風控模型取代業務邏輯或者跟業務邏輯相結合的風控模型,這也是不可逆轉的一個趨勢,這裡面也會有佈局機會。

第三個,回到剛剛說的SaaS服務,跟業務相關的服務也會有機會。因為以前銀行如果做最簡單的那些業務其實你不需要動態,它對動態要求沒有那麼高。今天可能你的風控交易如果做普惠金融或者做個人的話,它實時的交易隨時在變化,你要敏銳地發現,這個對一些新的業務要求也能產生一些新的投資機會。

楊倩倩:我理解章總主要講的是技術產品包括大資料包括人工智慧,包括SaaS,在金融機構的業務要求越來越高的情況下,技術落地產生的一些趨勢和投資機會。

剛才對科技金融都聊得挺深的,接下來談科技金融結合企業服務。在投企業服務的過程當中有痛苦的地方也有覺得比較舒服的地方,比較舒服的地方當然是這類企業都是有一定的技術門檻,它的下行風險是比較受保護的。但共同的痛苦之處在於相較於美國的巨頭,中國的企業服務創業公司活得不太容易。他們在各個產業的環節上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很難收到和作用相對應的變現。

我們今天已經很少把中國企業的模式和美國企業的模式做對比了,因為我們知道中國市場的環境在很多方面已經遠遠超過了美國。但是在企業服務這個賽道上面,我們還是希望中國可以有那麼幾家或者幾十家的公司能夠真正實現商業場景變現落地,能夠跑出像美國那樣的巨頭來。

您怎麼看企業服務公司的變現場景、變現能力,以及他們和美國對標公司的一些對比呢?

章高男:中美過去二十年整個的發展是資訊化驅動的,資訊化是美國領導的,中國也吃到紅利了。其實我們是有後發優勢,彎道超車,無論是人才培養還是基礎設施,現在5G我們是領先的。從硬體的設施上,資訊化的設施上,包括C端的應用我們並不差。

第二個,我個人把2B分為兩大類,一個是硬核的,不涉及到資訊跨組織之間的流通,比如說造火箭,比如晶片的技術,比如新材料或者醫療裝置、基因技術等等,這些東西對資料的加工處理或者基礎設施,有的已經趕超一流了,有的還落後。但是這類技術我們都能夠有彎道超車的機會,美國花20年我們可能花5年,我們都有後發優勢,因為這一撥中國的人才設施包括資訊化培養了我們大量的人才,這個是我投資的重點,人工智慧的底層技術、分散式資料庫等等我們在做這樣的佈局。

另一類是SaaS、PaaS,它涉及到資訊跨組織的流通,這個事情我個人覺得中國一定會比美國走得慢,美國花五年走,我們一定要花十年二十年。SaaS涉及到資料要跨組織的流通,SaaS服務其實最賺錢的,美國千億百億美元的公司前一萬個客戶一定貢獻了90%的收入,一定是靠中大型客戶的商業模式才最賺錢的。

中國是美國的二分之一經濟體量甚至更多,但是美國那個估值,我們對標的企業五十分之一都不到,這絕不是我們的產品、技術差那麼遠,而是因為我們還沒有這個商業環境。國外的公有云和私有云是七三,我們是倒過來的,你的IaaS就決定了你的SaaS和PaaS不一樣,因為我不信任你。稍微大點的公司我做好了我就把資料抽回來了,因為怕你還要跟我競爭,因為我不相信你,你還沒有這個公信力。

中國的商業信用體系沒有建立起來,或者跟西方國家比還有一定的差距。這個差距是巨集觀經濟和微觀經濟的綜合,不是我們的企業能改變的。我們的違法成本是很低的,一個企業絕不輕易相信另外一個企業,怎麼可能把我所有的東西都給你了。看起來我們市場很大,但是其實我們現有的市場是很小的。

從體驗上我們的體驗都不完美,但是產品不見得比國外的差。但是人家在國外就有客戶願意用,我把資料放給亞馬遜我放心。這個觀念的形成包括國家立法,包括巨集觀的組織,包括企業的信用,企業怎麼讓客戶今年用你明年還願意用你,而且是中大型客戶願意用,這個就是得熬。

我們投2B的,都有一個共同的情懷,我們對資料是有情懷的,我們還是一個信仰者。我願意熬更多的時間,今天它不是最好的回報,但是換成十年二十年就會相信,我們這樣堅持的價值真的是很有意義的。所以從長遠看我非常有信心,但是短期我覺得還是要熬。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注意!銀行賣的理財產品,也有很多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