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

永不停息的競爭

據瞭解,自從我國資訊化發展加速以來,電商產業或多或少都會背上“打垮實體產業”的罵名,大量實體產業業主和小商販不得不從此關門另謀他路,這一點從去年至今體現得更是淋漓盡致。對消費者而言,這點雖然不會有損失,但巨頭吞併實體店小產業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現在,這些資本家又舉起了“鐮刀”,將物件指向了社群的菜販,包括阿里、京東等等一系列電商巨頭都開始佈局社群,這就更加令人不安。

此前這些資本和巨頭瞄準的是大型超商,構建了一系列生鮮產業鏈,但很顯然,隨著幾個巨頭的沉淪,線上生鮮配送的地位正顯得有些不倫不類,於是便有人開發出了一種名為社群團購的方式,也就是透過社群內的一些業主來分發宣傳,將小區內的一些地方當做店面,構建以業主為中心的群聊,並且在群裡團購商品,由相關物流直接送貨到社群。這種做法相比生鮮顯然更有針對性且更省時間,然而這使得很多攤販只能夾縫中生存。

​​

​​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對於衛生和食品自然是越發挑剔,對於方便快捷的社群團購需求顯然是足夠的,然而在農貿市場的入場要求越發嚴格的情況下,很多攤販只能到一些固定的擺攤點擺攤。現在社群團購一來,攤販的生意再次被擠佔,一些小型的商店也從門可羅雀到無人問津,不少人甚至悲觀地認為,再這樣發展下去,實體店經濟會徹底倒塌,無數沒法適應電商環境的人會被擠壓出去無處生存。

​​

​​

這種擔憂顯然不是沒有道理的,就像老年人很難適應現代智慧時代的發展一樣,很多中老年實體店店主對於智慧手機的理解也僅僅只到看影片的地步,能網購的人都不是多數,至於這背後的電商更是完全迷茫,然而資本向來只會朝著商機流,越大的企業越只會跟隨資本前進,沿路沒法“上船”的實體店便被衝的七零八落。

​​

​​

​企業需要定位

報道指出,雖然資本的流向朝著利潤,但資本家和企業需要有自己的定位,更需要有擔當,因為資本和企業終究是為人服務的,在競爭壓力下很多企業都漸漸忘記了這一點,對於使用者以及社會的實際感覺漸漸麻木,甚至於將整個世界拆解成賺錢和競爭,這顯然是極度危險的行為,無數的例子都證明了這樣做只會導致自己陷入巨大的危機。

​​

​​

換句話說,當下的巨頭們也面臨危機,那就是來自拼多多一類“愣頭青”的絕地反擊,這種威脅確實存在,但相比於嚴重到威脅生存,現階段的經濟格局依舊相對穩定,急忙衝向社群對於攤販們無疑是進一步的打擊,而保障人們最低限度的生存顯然是這個社會好不容易達到的底線。

因此,對於企業來說,盡最大努力服務社會和民眾才是真正的方向,只顧自己同行之間的競爭而不顧發展較慢的企業和時代,就算想法再超前,“基礎不牢,地動山搖”。這些企業也必然會因為與社會和民眾基礎的撕裂而徹底倒塌,社會責任才是作為一個大企業需要承擔的。尤其是就業和民生。

6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參考數字貨幣發展趨勢 預測DYN未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