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三的大幅跳漲之後,市場並沒有繼續走強,滬深兩市全天橫盤震盪,縮量明顯...
趨勢分析
外圍市場的影響在減弱
早盤受外圍市場波動的影響,滬深兩市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低開,但A股表現仍然較為堅韌,較之於美國的大幅回落和日經的低開低走,A股整體上以窄幅震盪為主,接下來A股的執行節奏可能更多會以我為主,指數大起大落的概率較低...
以美股為代表的外圍市場雖然出現了較為明顯的企穩跡象,但趨勢就此逆轉的概率很低,週二美股道指曾經大漲11.37%,創出了自1933年以來的單日最大漲幅,並且也是道指歷史上的第五大漲幅,但前四次的都發生熊市之中...
趨勢分析
反彈未必結束,但走勢整體偏弱
在部分權重股的帶動下,各大指數基本上都收出了一根紅色K線,但主力攻擊性慾望很差,更多以觀望為主,一方面量能持續縮減,創出了近兩個半月以來的最低量能;另一方面領漲個股基本上均以醫療、食品等避險板塊為主,主力觀望,最好也以觀望為主,當前位置整體是比較低的,2800點下方完全沒有必要恐慌,但也沒有必要激動,因為以時間換空間的磨底階段,最突出的會是時間成本,不要怕踏空,也不要總追高。
具體到市場的炒作邏輯上,仍然以白馬藍籌的超跌反彈行情為主,其中部分醫療醫藥和食品等大消費板塊走出了趨勢性上漲行情,這和前期的研判基本上一直,在市場繼續萎縮的情況下,指數行情的概率可能要大過題材股行情。
走勢雖然偏弱,但A股週五仍有繼續衝高乃至大幅反彈的可能,到時候量能情況會比較關鍵,如果市場繼續縮量,後面的調整可能會比較劇烈。
市場分析
經濟基本面面臨的不確定性
嚴格意義上,週四市場利好還是比較多的,比如美國參議院正式通過了2萬億美元的經濟刺激法案,刺激力度遠超金融危機時期,但市場並不是很買賬,因為與之相對應的經濟前景也在快速惡化。作為全球經濟的“金絲雀”,新加坡預計1季度GDP環比收縮10.6%,創出近10年來最大跌幅,遠超金融危機時期,給全球經濟佈下了一層厚厚的陰霾,未來中長期經濟增長前景可能會代替恐慌情緒成為壓制資本市場表現的關鍵性因素,在拐點到來之前,更多還是會以橫盤震盪為主。
全球經濟不景氣,作為“世界工廠”的我們也面臨著極大的不確定性,我將其稱之為三次衝擊:復工程序的衝擊、復產程序的衝擊、銷售程序的衝擊。隨著國內疫情防控進入收尾階段,復工程序的衝擊基本上臨近尾聲,但復工並不代表復產,現在復產程序面臨著兩大不匹配的阻礙:一是大中小企業復工程序的不匹配,現在上市企業裡面98%已經完成了復工,全國規模以上企業復工率也高達95%以上,但中小企業受運營成本高、資金壓力大等因素的影響復工率遠低於規模企業,據工信部資料顯示,3月24日中小企業復工率達到71.7%,雖較之於2月23日提高了42.1個百分點,但整體上仍處於偏低水平;二是國內外企業復工程序不匹配,現在以歐美為代表的發達國家海外疫情拐點尚未到來,很多海外企業剛剛步入停工狀態。生產過程是一個產業鏈協同的過程,一些規模以上企業即便開始實現復工,受產業鏈斷層的影響,可能也會面臨復產難的問題,而復產之後也會面臨著購買力縮水導致的需求低迷...
2800點下方不是一個值得恐慌的地方,但也未必值得立即激動,底部是一個區間,一個時間段,中長期佈局要有耐心、要有節奏、要有取捨;
最後再次回到盤面,還是那句話:雖然行情偏弱,但週五市場仍然衝高乃至繼續反彈的可能。因為週四的觀望可能是一種政策面的觀望,晚上20點,G20一個小時左右的視訊會議將正式召開,最近美歐在政策層面十分高調,利好重重,但我們比較剋制。G20峰會是疫情防控之後最大規模的國際性舞臺,也許會在最關鍵的時刻彰顯大國的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