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由於電商的發展,線下實體的商業地產備受衝擊。但電商對兒童群體沒有吸引力,因此購物中心紛紛加碼親子市場,大力擴充套件親子業態的比重,以抗衡電商帶來的衝擊。甚至有許多購物中心直接將“親子”作為主題。
但在疫情之下,過分依賴線下的親子業態弊端展露無遺:線下渠道只能關停的情況下,親子業態大都沒有資源和條件開展線上業務,面臨無生意可做,資金鍊斷裂的危機。雪上加霜的是,因為其行業特殊性,在疫情好轉,多數商鋪都可以開業的情況下,親子業態的開業時間仍然遙遙無期。
“亂世出英雄”。危機最嚴重的時候,也往往是企業突圍的最佳時機。疫情過後,親子業態勢必迎來一輪洗牌,淘汰一批生命力不強企業的同時,也會倒逼親子業態向著多元化、多渠道轉型。未來的親子業態,必然會是持續“走紅”的。
01. “兒童經濟”火熱
商業地產加碼親子消費
“孩子的生意是最好做的”,零售界流傳的一句話,反映出了近年“兒童經濟”的火爆程度。
萬億級市場
最新的城市兒童消費調查資料顯示,中國的兒童(0-14歲)人數近3億,佔總人數的18.6%。
二胎政策的利好,更是使兒童市場成為朝陽產業。而新一代的80、90後父母群體,大都接受過較高水平的教育,有著更為開放的消費觀念,更捨得為孩子投資。在此背景下,“兒童消費”呈現出了萬億級的巨大市場規模。
兒童消費帶動家庭型消費
父母群體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比起更消耗精力的線下逛商場,他們更多地願意選擇網購解決生活需求。難得有周末,他們也更願意宅在家裡休息。但是為了孩子的遊玩、學習、培訓等需求,家長們都願意帶孩子出門前往購物中心。
因此,兒童消費還帶動了1+2+4(1個小孩,2位父母,4位老人)、 2+2+4的“家庭型消費”,消費潛力不容小覷。
02.
拓展線上業務
疫情中,部分教育培訓業態做出了良好的示範。線下教育機構創新教學方式,有組織地開展線上公益課堂,將線下課堂搬到線上,讓學生在家能夠照常學習。其他型別的親子業態,也可以通過社群運營,私域流量轉化等方式,完善線上商業模式和服務體系。
線上+線下流量互相轉化
開業後,親子業態仍可以利用線上的營銷活動將使用者吸引到現場,再通過APP、微信將線下的目標客群轉化為特定平臺的線上使用者。通過有針對性的線上宣傳讓這些使用者重複來到線下場景消費,形成良性迴圈。
03.
購物中心:做好親子業態“差異化”
親子消費這塊億萬級的蛋糕,所有人都虎視眈眈。也直接導致了親子業態“同質化”、“名不副實”、“沒有創新”等問題紛至沓來。將背景放到購物中心,主要有如下幾個問題:
▪親子業態種類繁多,但同質化嚴重。
▪大多數只考慮了兒童需求,沒有考慮到對家庭的吸引力。
▪沒有跟其他業態形成互動。
針對以上幾個普遍存在的問題,購物中心可以做出如下改進:
1.引進可以讓親子互動的專案
親子業態不能只關注對兒童的吸引力,忽視陪著孩子的家長。應讓家長共同參與到遊戲中去,讓大人小孩都覺得有新鮮感,才能帶來重複消費。
2.重視“家庭型消費”帶來的效益
親子業態可以起到拉動客流的作用,可以配套餐飲、購物活動等其他消費,滿足“家庭型消費”需求,可以為商鋪帶來更多收益。
3.與其他業態結合,形成良性互動
親子業態周邊的其他業態有著非常多的結合點。在一場遊戲結束後贈送附近的餐廳優惠券、購物的打折券,又或是在周邊餐廳、超市消費可免費獲得一次遊玩機會,就能形成多點聯合的連帶式消費。
4.打造“親子友好”的購物氛圍
充分考慮到兒童與家長的心理需求,引入一些“親子友好”的場所與設施,如母嬰室、共享兒童推車、兒童書店、兒童醫療等。打造“差異化”的同時,更給予家庭貼心的關懷。
04. 結語
“永遠不要浪費一場危機。”這是丘吉爾的一句名言。孩子們開學復課在即,不久之後,親子業態也會逐漸復工。我們必須要用樂觀的心態,來面對這場危機,從中找到新機遇。大浪淘沙,未來的親子市場,一定會是更豐富,更有活力的。